搜索到2092篇“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的相关文章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定量参数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探析
2023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定量参数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IIP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肺功能正常患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同肺功能水平患者的PET-CT定量参数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PET-CT定量参数水平与肺功能严重程度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和文化程度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降低,PaO_(2)越小,肺功能分级(GOLD)越高,病灶最大直径越大,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越小(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病灶最大直径与PaO_(2)、FEV1%呈负相关,与GOLD呈正相关(P<0.05),SUVmax与FEV1%、PaO_(2)呈正相关,与GOLD呈负相关(P<0.05)。结论PET-CT定量参数病灶最大直径、SUVmax与IIP患者肺功能有关,临床医师可以此评估病情进展。
赵杰梁琰张晓
关键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肿瘤患者在低剂量18F-脱氧葡萄糖PET/CT扫描前后焦虑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估接受PET/CT扫描的肿瘤患者的焦虑水平,分析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方法】入组81名肿瘤患者,分别在PET/CT扫描前后填写扫描体验问卷(SEQ)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结果】PET/CT扫描前后患者均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焦虑(STAI均值>30),扫描后焦虑水平升高更为显著(扫描前STAI中位数=31.1;扫描后STAI中位数=33.0,P<0.0001)。PET/CT的检查结果是扫描前(79.1%)和扫描后(86.9%)的主要焦虑原因。扫描前后各有70.5%和75.3%的患者对所告知的PET/CT检查相关信息能够完全理解,且认为非常有用的比例分别为70.5%和72.6%。扫描前一天与扫描当日告知患者检查相关事宜与对核医学科的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_(s)=0.372,P=0.004;r_(s)=0.528,P=0.000),但与焦虑水平均不相关。【结论】患者在PET/CT检查过程呈现高度的焦虑,对扫描结果的关注是导致这种情绪反应的主要因素。
王秋王治国郝珊瑚张国旭
关键词:焦虑PET/CT
GE TRACERlab FX-FN与GE Tracerlab FX-FDG合成18F-脱氧葡萄糖合成条件对合成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GE TRACERlab FX-FN合成18F-脱氧葡萄糖(18F-FDG)合成条件及对合成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PET/CT中心进行18F-FDG合成样本46例,分别采用GE公司提供的GE TRACERlab FX-FN多功能合成模块(23例,FN模块)和Tracerlab FX-FDG专用模块(23例,FDG模块),对比两种模块用于18F-FDG合成的合成条件及合成效率差异。结果FDG模块的准备丙酮总量18mL高于FN模块用量7mL,FDG模块的准备用时显著高于FN模块的准备用时(P<0.05);FN模块的18F-FDG合成时间显著高FDG模块的合成时间(P<0.05);FN模块的合成总用时显著低于FDG模块(P<0.05);两种模块合成成功率及合成18F-FDG的放射化学纯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ACERlab FX-FN多功能合成模块较Tracerlab FX-FDG专用模块的准备用时更短,合成时间长,但总合成时间短,消耗丙酮量少,合成成功率及放射化学纯度相当。
姜义朋
关键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脱氧葡萄糖PET/CT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和其参数指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的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需求选取医院经骨髓穿刺活检确诊的93例DLBCL患者,按淋巴瘤AnnArbor临床分期标准,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分别为7例、18例、37例和31例,其中有B症状72例,有淋巴结外受累56例,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标准CHO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并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化疗,分析SUVmax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无疾病生存期(DF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DSS),采用Logrank法检验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两组3年OS、DFS和DSS分别为77.4%、67.0%和73.1%;肿瘤中位SUVmax值为17.4。以OS为主要观察重点,当SUVmax为14.0时两组OS差异最为明显(x2=0.27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Ⅰ~Ⅱ占86.9%,Ⅲ~Ⅳ占66.3%;有淋巴结外受累患者占69.1%,无淋巴结外受累患者占84.7%;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分占87.7%,≥3分占62.1%;SUVmax≤14.0占85.2%,>14.0占68.8%和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占61.1%,正常占88.2%。以上各项均与OS相关;SUVmax和IPI均为影响OS、DFS和D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全身18F-FDGPET/CT的SUVmax参数指标可能是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及OS、DFS和DSS的有效预后因素。
张萍邓成清陈昌洋胡起立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与高分辨力CT同机联合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与高分辨力CT(HRCT)同机联合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医院就诊的82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HRCT、18F-FDG PET/CT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 PET/CT、HRCT单一检查和同机联合扫描诊断肺癌的效能。结果经病理诊断确诊,82例疑似肺癌患者中肺癌64例,良性疾病18例;HRCT联合18F-FDG PET/CT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HRCT、18F-FDG PET/CT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联合18F-FDG PET/CT诊断和单一诊断肺癌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CT联合18F-FDG PET/CT扫描技术能够提高肺癌检出率,且诊断灵敏度较高,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刘俊麟余西西
关键词:肺癌高分辨力CT脱氧葡萄糖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诊断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占全部肺癌类型的80%,病情进展较慢,扩散与转移均相对较晚,手术切除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但若发生远处转移则需采取综合治疗[1].因此准确诊断临床分期,尽早采取合适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增强CT扫描是临床常用无创检查方式,能准确诊断肿瘤、淋巴结的形态及大小,确定TNM分期.
李婷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增强CT扫描无创检查TNM分期
^18F-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培门冬酶联合CHOP方案治疗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特点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能累及全身组织器官,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瘙痒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影响患者健康、生活[1]。淋巴瘤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基因突变、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化学药物及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CHOP治疗方案是淋巴瘤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案,临床治愈率为30.0%~35.0%,患者5年生存率为30.0%~40.0%[2]。但是,化疗属于是一种全身治疗方法,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治疗耐受性较差。培门冬酶属于是一种新型的门冬酰胺酶抑制剂,具有疗效可靠、操作方便及过敏反应少等优点,但是与CHOP联用在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较少[3]。
安梦姣闵闰艳陈红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淋巴瘤患者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
脂肪肉瘤的18F-脱氧葡萄糖PET- CT显像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特征,探讨PET-CT在脂肪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肉瘤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的PET-CT表现,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FDG谢程度的差异及谢的均匀性。结果:高分化型脂肪肉瘤以脂肪密度为主,均为单发,内有絮状间隔和(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团片影伴轻度谢;黏液样脂肪肉瘤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单发或多发,谢均匀或不均匀、轻中度增高;去分化型脂肪肉瘤为软组织密度影为主的混杂密度肿块,谢不均匀,软组织成分谢增高明显,常伴有大片片状坏死区;混合型脂肪肉瘤为高分化型与去分化型的混合类型,多发病灶,两种类型的影像表现均有。局部脂肪浸润12例,其中1例复发性去分化型脂肪肉瘤患者发生肺转移,所有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FNCCLE分级为G1、G2和G3级患者脂肪肉瘤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00、5.67和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与G3、G2与G3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病理亚型脂肪肉瘤患者的PET-CT表现不同,术前PET-CT检查能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有无转移情况,有利于初步判断脂肪肉瘤的病理亚型和评估组织学分级,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订,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付涧兰宋法寰程爱萍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评估预后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初诊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之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初诊伴髓外病变(EMD)者43例(35.0%);与不伴EMD者比较,伴EMD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PFS)时间(25.5个月比37.8个月,P<0.05)和总生存(OS)时间(30.1个月比51.4个月,P<0.05)均明显缩短。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5.5mg/L、年龄≥65岁、伴随EMD及治疗结束未达完全缓解(CR)为初诊MM患者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依据上述4个指标,将本研究中123例初诊MM患者重新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现组间O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F-FDGPET/CT能结合临床指标在一定程度预测初诊MM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王超雨吴凌孙成涛王希夏冰张翼鷟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18F-FDGPET/CT髓外病变预后
消化系统肿瘤病人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检查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2019年
[目的]观察消化系统肿瘤病人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于2018年1月—2018年10月入住医院的消化系统肿瘤病人,在其空腹状态下进行18F-FDG静脉注射后嘱其静卧于床上休息,并于60min后行PET/CT检查。[结果]1次显像顺利完成检查的共有59例病人,另外3例病人初次显像图像与诊断要求不相符,对其进行护理后再次显像,图像质量达到了相应的要求。[结论]在消化系统肿瘤病人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中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可确保病人18F-FDG PET/CT显像图像质量。
秦乡音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护理

相关作者

黄盛才
作品数:46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PET/CT显像 PET/CT 鼻咽癌 ^18F-FDG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秦朝军
作品数:57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PET/CT显像 PET/CT 鼻咽癌 18F-FDG ^18F-FDG
马加强
作品数:34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PET/CT显像 PET/CT 鼻咽癌 治疗后随访 氟代脱氧葡萄糖
邵金平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昼夜节律 FDG摄取 FDG C57BL/6小鼠
蔡莉
作品数:68被引量:335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阿尔茨海默病 P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