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3篇“ Γ-氨基丁酸受体“的相关文章
小鼠青春期前和青春期早期海马颗粒细胞γ-氨基丁酸受体电流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早期雌性小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电流的变化。方法以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3~4周龄小鼠为青春期前期组(n=6),5~6周龄小鼠为青春期早期组(n=6)。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青春期前后海马颗粒细胞GABA受体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IPSC)、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和tonic电流,并分析其变化。结果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的发放频率分别为(2.22±0.12)、(2.30±0.21)Hz,幅值分别为(19.97±2.01)、(23.80±2.86)pA,两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的累积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mIPSC的发放频率分别为(0.87±0.08)、(2.15±0.21)Hz,幅值分别为(12.51±0.11)、(29.67±0.19)pA,较青春期前期相比,青春期早期小鼠海马颗粒细胞GABA受体mIPSC发放频率升高(P<0.001),幅值增大(P<0.001)。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sIPSC发放频率和幅值的累积概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青春期前期组和青春期早期组小鼠GABA受体tonic电流分别为(17.40±1.64)、(24.70±2.81)pA,两组小鼠GABA受体tonic电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春期早期雌性小鼠颗粒细胞GABA受体电流较青春期前期有所增强,雌性小鼠进入青春期早期时海马颗粒细胞抑制性活动增强。
刘爱丽田超谌辉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受体
电针神庭、百会穴对MCAO/R大鼠γ-氨基丁酸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海马区γ-氨基丁酸B受体gabbr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MCAO/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可能机制。方法27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MCAO/R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不插入线栓,造模后通过longa五分法验证模型。电针组取神庭、百会穴在造模后24 h进行干预,治疗7 d;干预第3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为期4 d;干预第7 d断头取大鼠完整海马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abbr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水迷宫实验的第三象限距离比显著减小(P<0.05),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经治疗后第三象限距离比扩大(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gabbr1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gabbr1 mRNA在海马中的表达有关。
刘庆臻罗来易婉莎张叶刘淑如许金森潘晓华
关键词:学习记忆能力电针神庭
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由GABA<Sub>A</Sub>型受体拮抗剂和GABA<Sub>B</Sub>型受体拮抗...
王明义李伟刘鹏宋宇丛海燕卢德臣
阿尔茨海默病脑内γ-氨基丁酸受体的变化
2023年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斑块,tau过度磷酸化在细胞内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变化与AD有着紧密的关系,有研究表明,GABA受体中各亚基在AD患者中表达水平有所变化。因此推测,GABA各亚基的变化可能与AD发病机制有关,但目前在临床,仍无较好地通过靶向治疗GABA受体来改善AD的方法。为了进一步了解GABA受体的变化与AD的关系,本文综述了脑内GABA受体在AD患者及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发现AD患者的GABA(A)受体亚基中出现了差异性表达。总结AlzheimerDataBase数据库AD中GABA受体各个亚基的改变,基于数据,我们发现少数几个GABA亚基发生了显著性变化。而证据显示,GABA受体的变化改变了脑内的神经活动,另有研究发现,通过GABA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治疗小鼠可以改善小鼠的认知能力。通过总结GABA受体在AD中的差异表达,希望为治疗AD提供更为准确的靶点。
张云帆陈壮飞付玉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Γ-氨基丁酸受体
miR-761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主动脉瓣膜钙化
2023年
目的探讨miR-761对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calcified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收集正常(6例)和钙化(8例)的瓣膜组织,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qPCR检测钙化瓣膜组织中自噬基因、成骨基因、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GABARAP)或miR-761表达的变化;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761与GABARAP 3′-UTR区的结合;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分离的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porcine 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s,pVICs)进行表型鉴定;在pVICs中转染miR-761 mimic、inhibitor以及相应的对照构建过表达或敲低miR-761的pVICs细胞系,加入GFP-LC3腺病毒后观察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成骨培养基(osteogenic medium,OM)处理pVICs前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检测pVI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钙化瓣膜组织中α-SMA、RUNX2、Beclin 1、ULK1和GABARAP蛋白表达上调,p62蛋白、miR-761表达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了miR-761与GABARAP 3′-UTR区的结合(P<0.05);分离出的pVICs表达间质细胞标记物α-SMA、Vimentin,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敲低miR-761使pVICs的自噬小体生成增多;此外,蛋白、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S染色结果均显示,敲低miR-761显著增加pVICs中的GABARAP的表达,显著降低OPN、α-SMA、RUNX2、CollagenⅠ的表达(P<0.05),抑制OM诱导的细胞钙盐沉积。结论miR-761可能通过抑制GABARAP的表达抑制自噬,促进心脏瓣膜钙化。
向熠李晓蓉罗江乔何文欢金渝佳常静施琼
松郁安神方联合阿普唑仑对失眠大鼠基底核多巴胺受体和γ-氨基丁酸受体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松郁安神方联合阿普唑仑对失眠大鼠睡眠状态及基底核多巴胺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普唑仑低剂量组(0.04 mg/kg)、阿普唑仑高剂量组(0.08 mg/kg)、松郁安神方组(17 g/kg)及松郁安神方联合阿普唑仑低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7 d。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理状态。实验结束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基底核多巴胺受体和GABA受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松郁安神方联合阿普唑仑低剂量组大鼠饮食、睡眠等生理活动接近对照组,毛色有光泽,体质量较阿普唑仑高剂量组显著增加(P<0.01),且基底核GABA_(A)受体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阿普唑仑低、高剂量组(P<0.01),多巴胺D_(2)受体(D_(2)DR)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阿普唑仑低、高剂量组(P<0.01)。结论:松郁安神方能够通过降低阿普唑仑对失眠大鼠的使用剂量,增强阿普唑仑的镇静催眠作用,并降低其不良反应。松郁安神方能够增强阿普唑仑对失眠大鼠基底核GABA_(A)受体蛋白的上调作用和对D_(2)DR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失眠大鼠基底核多巴胺受体和GABA受体信号通路相关。
王秀峰张瑜张一帆黄俊山
关键词:阿普唑仑多巴胺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医用实验动物学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中γ-氨基丁酸受体在疼痛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是一片环形区域,位于中脑被盖和顶盖之间,其腹外侧区(ventro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vlPAG)在疼痛调控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以调控vlPAG中大量GABA受体。本文首先介绍PAG与vlPAG的作用、结构和它们在疼痛通路中的作用,然后陈述vlPAG中GABA受体的重要地位和其分类,最后重点综述每种受体的结构和它们与不同药物间的反应或在疼痛调节中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相关调节机制,从而给未来研究vlPAG在疼痛调节中的作用与相关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张秉宸马克涛罗淑
关键词:GABAA受体GABAB受体
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胃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γ‑氨基丁酸受体拮抗剂组合物由GABA<Sub>A</Sub>型受体拮抗剂和GABA<Sub>B</Sub>型受体拮抗...
王明义李伟刘鹏宋宇丛海燕卢德臣
γ-氨基丁酸受体相关蛋白1调控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自噬与凋亡的机制研究
黄江涛
穴位埋线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元γ氨基丁酸受体A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2021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小鼠耳蜗螺旋神经元(SGN)γ氨基丁酸受体A(GA B A A)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在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干预效果,进而探讨针灸防治听力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80只SPF级健康雄性4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自然衰老组、埋线组,每组40只。自然衰老组不做任何干预,分别在4、12、20、26周龄随机抽取10只,测量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应用RT-PCR检测SGN的GABAA和NMDA mRNA表达情况。埋线组在小鼠肾俞穴与足三里穴埋线,共埋线3次,分别在小鼠4、12、20周龄时进行,同样在不同时间点测量ABR阈值及检测GABAA和NMD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小鼠周龄增长,两组小鼠ABR阈值均显著增高(P<0.05),SGN中GABAA mRNA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NMDA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与自然衰老组比较,埋线组小鼠在12、20、26周3个节点ABR阈值更低(P<0.05),12、20周GABAA mRNA表达量更高(P<0.05),20、26周NMDA mRNA表达量更低(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有效干预C57BL/6小鼠听功能下降过程;穴位埋线干预效果在小鼠20周龄时最显著。
戴俭宇关红阳马铁明
关键词:穴位埋线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听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