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4篇“ Γ-羟基丁酸钠“的相关文章
- 一种酶催化制备2-羟基四氢呋喃、1, 4-丁内酯与γ-羟基丁酸钠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过氧化物酶催化制备2‑羟基四氢呋喃、1,4‑丁内酯与或γ‑羟基丁酸钠的方法。本发明以四氢呋喃为原料,以磷酸盐或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剂、过氧合酶为催化剂,合成2‑羟基四氢呋喃、1,4‑...
- 张武元桑贤轲韩小峰陈少航
- 文献传递
- 一种酶催化制备2-羟基四氢呋喃、1, 4-丁内酯与γ-羟基丁酸钠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生物催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过氧化物酶催化制备2‑羟基四氢呋喃、1,4‑丁内酯与或γ‑羟基丁酸钠的方法。本发明以四氢呋喃为原料,以磷酸盐或柠檬酸缓冲液为溶剂、过氧合酶为催化剂,合成2‑羟基四氢呋喃、1,4‑...
- 张武元桑贤轲韩小峰陈少航
- 文献传递
- 丙泊酚和氯胺酮与γ-羟基丁酸钠和氯胺酮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氯胺酮(观察组)和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诱导、苏醒时间、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呛咳及呕吐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诱导、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但BP,HR,SpO2无明显变化,而呛咳和呕吐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丙泊酚+氯胺酮是目前较理想的全身麻醉方法。
- 刘勇
- 关键词:丙泊酚Γ-羟基丁酸钠气管异物氯胺酮
- 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钠一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γ-羟基丁酸钠一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酚钠(80~100) mg/kg,予面罩及氧(5~10) min后,K组缓慢静注氯胺酮2mg/kg, 置镜后视情况按(1~2) mg/kg追加;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镜前置镜后,MAP、 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HR、MAP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不明显,MAP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γ-羟基丁酸钠一丙泊酚用于小儿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异物取出术优于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效果。
- 卢尚亭孙朝辉
- 关键词: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配伍用药支气管镜气管异物
- γ-羟基丁酸钠与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麻醉中的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比较γ-羟基丁酸钠与丙泊酚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8例,分别采用γ-羟基丁酸钠(γ组)和丙泊酚(P组)麻醉。观察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术前、置镜前、退镜时的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置、退镜时,术中、苏醒期有无屏气、呛咳等情况。结果:P组麻醉诱导及苏醒时间明显短于γ组(P<0.05);术中循环呼吸变化两组相似;麻醉满意度无明显差异,但P组置镜呛咳例数明显少于γ组(P<0.05);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组低于γ组(P<0.05)。结论:丙泊酚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安全的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
- 唐禹吴宁才立夫
- 关键词: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气管异物麻醉
- γ-羟基丁酸钠预处理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为探讨γ-羟基丁酸钠(γ-OH)在腹部手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分析腹部手术96例ASAⅠ-Ⅱ资料。其中γ-OH处理组(54例)于手术结束时静脉输注1%的γ-OH 250mL,2h左右输注完成;常规处理组(42例)行术后外科常规护理。两组术后肠鸣音、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γ-OH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使患者肠鸣音增强,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病人消化系统功能的康复。
- 罗成江赵颖贤亢斌
- 关键词:预处理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 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探讨——七氟醚与γ-羟基丁酸钠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七氟醚和γ-羟基丁酸钠在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探讨应用于该手术更加适合、安全有效、并且方便的麻醉手段。方法随机给予我校附属一院全麻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患儿不同的麻醉方法,并按照主要麻醉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儿分成七氟醚(S组,n=27)和γ-羟基丁酸钠(γ组,n=50)2组。并比较2组术前、置镜时、术中、退镜时及术后苏醒期的BP、HR、SpO_2、RR、有无屏气、呛咳,以及挑喉置镜条件好坏、苏醒时间长短、喉水肿、舌后坠、哭闹躁动、呕吐等情况。结果2组患儿入眠时间无明显差别,均未出现明显呼吸抑制、喉水肿、喉痉挛、心动过缓等现象;但七氟醚组的清醒时间较γ组明显缩短。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呛咳及屏气、苏醒期屏气及舌后坠等并发症也明显少于γ组;另外,诱导入眠时间、置退镜时屏气、术中呼吸循环稳定性等方面也优于γ组。然而,七氟醚组术后哭闹或躁动的患儿明显较γ组多,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是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更理想的麻醉方法。
- 冯昕王俊科董晶
- 关键词:七氟醚Γ-羟基丁酸钠小儿气管异物麻醉
- 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观察和比较γ—羟基丁酸钠复合丙泊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组(K组)和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每组均缓慢静注γ—羟基丁酸钠80~100mg/kg,予面罩吸氧5~10min后,K组缓慢静注氯胺酮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P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置镜后视情况按1~2mg/kg追加。观察麻醉后术前、置镜时、术中、术后BP、HR、SPO2、RR、有无屏气、呛咳、术后喉水肿、舌后坠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置镜前及置镜后,MAP、HR数值P组均显著低于K组(P<0.05);P组置镜后HR、MAP均显著下降(P<0.05),而K组HR变化不明显,MAR显著上升(P<0.05);P组置镜后RR较入室时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K组(P<0.05);两组SPO2无差异。K组置镜时屏气、术中屏气、术后舌后坠、喉水肿、苏醒期屏气等并发症明显高于P组(P<0.05),苏醒时间较P组明显延迟(P<0.05)。结论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用于小儿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效果优于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 卢尚亭李爱荣
- 关键词:Γ-羟基丁酸钠丙泊酚支气管镜气管异物
- γ-羟基丁酸钠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18例效果观察与护理
- 2007年
- 目的:探讨γ-羟基丁酸钠(GHB)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36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仅给予放疗(RT)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GHB治疗,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结果:对36例患者通过放疗的专项护理,随访12~45个月,实验组1、1.5年肿瘤局控率分别为62.20%、26.50%;对照组分别53.80%、13.80%.实验组平均生存期为21.9±8.26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0.0%、20.0%;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14.10±7.75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66.67%、13.33%.实验组肿瘤控制率、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GHB联合放疗和有效的护理,有助于减少放射反应,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 徐芹
- 关键词:脑胶质瘤护理
- 丙泊酚和γ-羟基丁酸钠用于儿科手术麻醉的作用比较被引量:4
- 2005年
- 王颖
- 关键词:麻醉Γ-羟基丁酸钠儿科手术丙泊酚呕吐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