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92篇“ Γ-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文章
- 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及其在食品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γ-谷氨酰转肽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可以专一性催化γ-谷氨酰基的转移反应,参与生物体内谷胱甘肽代谢和γ-谷氨酰基循环等生理过程。随着食品酶学、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生物催化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受到重视。基于其水解和转肽催化活性,γ-谷氨酰转肽酶可被应用于茶氨酸等多种γ-谷氨酰化合物的生物催化合成。利用酶工程手段进一步优化γ-谷氨酰转肽酶的催化特性,提高目标产物产率,使得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功能因子的绿色生物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并重点关注γ-谷氨酰转肽酶的分子改造及其在催化合成L-茶氨酸领域的应用,以期为γ-谷氨酰转肽酶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 张柯铭罗茜魏夏森万嗣宝高海燕秦臻
- 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生物催化茶氨酸
-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非转移性肾细胞癌(nmR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或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118例nmRC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GT最佳临界值并分为高GGT组和低GGT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等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nm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最大约登指数得出GGT最佳截断值为48.5。本研究结果显示,高GGT组的T3-T4分期所占百分比高于低GGT组(38.9%vs 13.0%,P<0.05)和高GGT组的G3-G4分级所占百分比高于低GGT组(33.3%vs 3.0%,P<0.05)。高GGT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均低于低GGT组(Log-rank=33.743,P<0.001;Log-rank=30.854,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4 cm、更高的肿瘤T分期、术前GGT≥48.5和更高的G分级是影响nmRCC患者术后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nmRCC患者术前高GGT是肿瘤高T分期和高G分级的重要预测指标,同时也是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能预测其预后。
- 孙静龙琼先夏中友谭小军王浩吕宸伍季
- 关键词:肾癌Γ-谷氨酰转肽酶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患儿手术日龄联合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评估患儿胆道闭锁的预后
- 2024年
- 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Kasai术手术日龄及术前血清 γ- 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早期预后的关联性,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时机及GGT的预后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BA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手术时日龄)、术前GGT数值、术后DBI数值等指标。根据Kasai手术前GGT水平分为低GGT水平组,中GGT水平组和高GGT水平组(术前 GGT 低(47 ~150 U/L)中(150 ~1 000 U/L)高 (1 000 ~ 2 433 U/L));并统计不同水平GGT患儿术后3个月退黄情况,根据退黄情况分为未退黄组( n=34)和退黄组( n=41)。计算手术时日龄的值;再根据此手术时日龄分为两组,比较Kasai手术后3个月的预后指标,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术后1月DBI下降超过术前50%、术后3月DBI<25umol(退黄可)、术后3月内胆管炎复发次数、术后1年自体肝生存率及术后2年自体肝生存率。结论 胆道闭锁术前高GGT水平患儿相比于低中GGT水平的患儿预后稍好;手术时日龄<50 d组患儿早期预后指标较手术时日龄>80 d组更好,尽早行Kasai手术可改善BA预后。
- 叶超祥张超
- 关键词: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胆道闭锁
- 一种构建物及分泌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菌株
- 本发明提供一种构建物及分泌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重组表达γ‑谷氨酰转肽酶的构建物从5’至3’端依次包括启动子,信号肽,SEQ ID NO.5所述的核苷酸序列;所述启动子选自PHpaI...
- 郑贤良肖明华余华顺张彦毛泽敬张祖政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脏恶性病变(恶心组)及良性病变(良性组)患者各40例,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血清AFP、GGT水平,分析其对肝脏良恶性诊断的价值。结果:恶性组弹性硬度评分及血清AFP、GGT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弹性成像弹性硬度评分、S1S2指数联合血清AFP和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7.50%,均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AFP、GGT检验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高。
- 张英萍钟于丽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甲胎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肝脏良恶性肿瘤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及血尿酸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1例NAFLD患者按初次血清γ-GT生化检测结果分成γ-GT升高组和γ-GT正常组,整理2组的人口学特征,检测MS各组分及血UA水平。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各生化指标、MS患病情况依次分组比较正常组和异常组NAFLD患者血清γ-GT升高发生率,探索NAFLD患者血清γ-GT升高与MS各组分、血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γ-GT升高组NAFLD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UA以及包括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HDL-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白蛋白(glycosylated albumin,GSA)在内的MS各组分指标均高于γ-GT正常组(P<0.05)。检验分析显示在高TG血症组、LDL-C升高组、高血糖组、高UA血症组、MS组,NAFLD患者血清γ-GT升高的发生率均增加(P<0.05)。进一步控制年龄、性别因素后,NAFLD患者血清γ-GT水平与血UA和MS各组分(除HDL-C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水平、MS组分个数与NAFLD患者血清γ-GT密切相关(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γ-GT升高可反映其发生MS及高UA血症的风险增加。
- 王蒙蒙苗雯蓉陈英韩易楼标雷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Γ-谷氨酰转肽酶代谢综合征尿酸
- 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淋巴细胞比值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 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大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HCC在我国癌症患者中排名第四,死亡率位居第二。HCC死亡率...
- 谢益鑫
- 关键词:肝癌早期复发
- 一种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重组工程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重组工程菌及其应用,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γ‑谷氨酰转肽酶对应氨基酸序列第319位氨基酸V突变为A、第437位氨基酸S突变为G,得到γ‑谷氨酰转肽酶突变体,标记为SEQ ID NO:1,...
- 杨娟廖剑洪梁景龙董浩曾晓房白卫东
- 体外快速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体外快速检测γ‑谷氨酰转肽酶的吡啶类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荧光探针(Py‑GGT‑1)以(E)‑4‑苯乙烯基吡啶片段为荧光信号报告基团,以苯胺修饰荧光基团,通过氨基与羧基的缩合反应引入叔丁氧羰基‑L‑...
- 杨民钟盈芳何晨黄启同
- 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究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GPR)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共375例为研究对象,另选10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造影结果,根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48分,191例)及重度病变组(>48分,184例)。比较各组组间资料的差异性,并运用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评估GP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GP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病变组的GPR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GP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1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GPR为冠脉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GPR预测NSTEMI患者冠脉重度病变的AUC为0.823[95%CI(0.781,0.864)],最佳截断值为0.1745,敏感性为0.761,特异性为0.796。结论 GPR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且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文磊朱米雪柳芳美袁康正廖清池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GENSIN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