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6篇“ Δ-氨基酮戊酸“的相关文章
一种人的δ-氨基戊酸合成酶突变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的δ‑氨基戊酸合成酶突变蛋白及其应用,将若干个X连锁遗传性铁粒幼细胞贫血患者和X连锁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病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对病例进行基因检测并分析,确定出δ‑氨基戊酸合成酶的突变蛋白,根据该δ‑氨基...
张耀洲吴玉乾冯建华李冬梅张树军胖铁良陈玉皎王文雅
文献传递
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3个月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总复发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59%)显著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A-PDT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胡友红张爱华易庆阳
关键词:尖锐湿疣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疗效分析
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δ-氨基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第3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给予0、1、3、6及9 mmol/L的ALA避光孵育3h,635 nm波长红光照射,能量密度为30 J/cm2,照射后继续孵育24 h,CCK-8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比色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激活形式p-Akt及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的表达水平.结果 ALA在0、1、3、6及9 mmol/L的浓度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0、(8.30±1.01)%、(29.48±3.27)%、(52.01±5.34)%、(79.99±5.85)%;羟脯氨酸含量分别是(9.540 0±0.352 42)、(6.242 5±0.224 85)、(5.107 5士0.534 88)、(3.4900±0.623 48)、(2.945 0±0.514 10) μg/mg;p-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75±0.12、0.52±0.14、0.41±0.18、0.32±0.09;PDCD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18±0.19、1.51±0.22、0.15±0.30、2.44±0.22.1、3、6及9 mmol/L组与0 mmol/L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在1~9 mmol/L范围内,均可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表明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瘢痕疙瘩的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焦健范玉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光化学疗法羟脯氨酸
δ-氨基戊酸脱水酶性质及其与大蒜绿变的关系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单子叶植物葱科葱属植物蒜的鳞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香辛类蔬菜。因其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而具有很多生理功能,被誉为“天然保健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国,但在加工过程中...
许璇
关键词:贮藏温度酶学性质
文献传递
δ-氨基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疗效。方法局部ALA—PDT治疗32例基底细胞癌、9例Bowen病、8例日光性角化病和2例女性外阴白斑患者。结果经3-6次治疗,除BCC完全缓解率为93.75%外,其余患者的皮损均可达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100%;经过3~11个月随访,除3例BCC及1例Bowen病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其复发率分别为9.4%和11%。结论ALA—PDT是一种疗效好、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的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原位癌的新疗法;特别适合于头面部及外生殖器部位的多发性、较大面积皮损。
杜鹏曹萍张桂琼金梅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基底细胞癌BOWEN病
δ-氨基戊酸浓度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δ-氨基戊酸(ALA)诱导的光动力学反应强度对皮肤成纤维细胞主要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5.0mmol/L的ALA,37℃避光孵育3h后,632.8nm波长激光照射,通过MTT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A值)、死亡率,并用ELISA和碱性水解法测定细胞合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2、3)、胶原蛋白(羟脯氨酸含量)的水平。结果随着ALA浓度上升,皮肤成纤维细胞的A值由0.45±0.05逐渐下降至0.32±0.04,而死亡率由6.4%±2.0%逐渐上升至29.6%±2.2%。同时,细胞合成MMP的水平先期呈逐渐增强,最后则逐渐减退;而胶原蛋白含量在初期呈下降趋势,在后期出现反弹。结论适当强度的光动力学反应可以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MMP并抑制胶原蛋白合成,更强的光动力学反应则具有相反作用。
夏育民刘小明胡英姿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光化学疗法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去铁胺促进δ-氨基戊酸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光动力学效应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δ-氨基戊酸(ALA)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光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LA组、去铁胺组及ALA+去铁胺组。37℃下避光孵育3h后,检测细胞内原卟啉Ⅸ(PpⅨ)水平、细胞增殖情况(吸光度A值)和细胞存活率。对检测出PpⅨ的细胞组予以632.8nm波长He—Ne激光照射,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死亡率与凋亡率。结果He—Ne激光照射前,各组细胞的吸光度A值和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去铁胺组的细胞皆未检测出PpⅨ,而ALA组与ALA+去铁胺组的细胞内PpⅨ水平分别为(0.47±0.04)μg/L和(0.85±0.08)μ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Ne激光照射后,ALA组和ALA+去铁胺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1%和21.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7%和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A和去铁胺都不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去铁胺可促进ALA诱导的细胞内PpⅨ生成并增强光动力学效应。
夏育民刘小明熊腊元
关键词:Δ-氨基酮戊酸去铁胺成纤维细胞光动力疗法
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乳腺Paget病1例被引量:4
2009年
乳腺Paget病是合并乳头和乳晕部病变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又名湿疹样癌,2007年10月我院收治1例该病患者。
赵元高玉娟
关键词:PAGET病乳腺肿瘤光动力疗法
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δ-氨基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对患者进行ALA-PDT治疗;对照组采用冷冻治疗。结果ALA-PDT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5.2%,复发率为4.8%。而对照组治愈率为76.2%,复发率为23.8%。ALA-PDT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LA-PDT治疗后无感染、溃疡、疤痕和尿道狭窄等副作用。结论ALA-PDT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高效、复发率低、无明显副作用的一种新疗法。
应作霖吴瑞勤
关键词:尖锐湿疣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0.1%二甲基亚砜促进δ-氨基戊酸诱导HaCaT细胞光动力学效应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0.1%二甲基亚砜(DMSO)对δ-氨基戊酸诱导HaCaT细胞光动力学效应的影响。方法将HaCaT细胞分成实验组(0.1%DMSO)和对照组(未加DMSO),加入2mmol/L δ-氨基戊酸并于37℃避光孵育3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HPLC—FLD)检测胞内原卟啉Ⅸ(PpⅨ)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胞内PpⅨ荧光强度,同时检测细胞增殖(噻唑蓝法测定吸光度A值)与存活率;以632.8nm波长激光照射HaCaT细胞后继续培养12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坏死率。结果HPLC—FLD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HaCaT细胞质内PpⅨ水平分别为(0.57±0.05)ug/L和(0.44±0.04)ug,L(t=2.79,P〈0.05),LSCM观察实验组胞内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0.54±0.06、0.51±0.07(t=1.51,P〉0.05),细胞存活率分别是(96.18±2,25)%,(94.64±2.40)%(X^2=1.84,P〉0.05)。照光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5%(r=4.05,P〈0.05),细胞坏死率分别为8.9%和0.1%(r=8.23,P〈0.05)。结论0.1%DMSO可促进δ-氨基戊酸所致的HaCaT细胞光动力学效应。
夏育民刘小明王首帆熊腊元徐世正
关键词:氨基酮戊酸角蛋白细胞光化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