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篇“ 《内外伤辨惑论》“的相关文章
- 内外伤辨惑论
- 160506
- 金·李东垣撰
- 关键词:内外伤辨惑论
- 内外伤辨惑论
-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李东垣所撰,3卷,书刊于1247年。李东垣在中医理论方面提出的创造性论点有:内外伤辨惑论、内伤脾胃论和与之相关的阴火学说。这些论点的提出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内外...
- (金)李东垣著
- 关键词:中医内科中医内科学
- 内外伤辨惑论
- 《内伤外辨惑论》共三卷,二十六论,对内伤、外感的各个方面,诸如病因、症状、脉象、疑似证及治法进行了辨析,对内伤饮食劳倦,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创立了培补脾胃、升阳补气之治法及方药。
- (金)李杲原著
- 关键词:内外伤辨惑论
- 内外伤辨惑论
- (宋)李杲著
- 关键词:内外伤辨惑论
- 基于《内外伤辨惑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2
- 2024年
-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和反酸等症状,病位主要在食管与胃,与肝胆、脾、肺密切相关,病性有虚有实,虚主要是脾胃虚损,实主要是为气郁、食滞及痰凝。其基本病机为胃有失和降,气逆于上,多数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完全统一,治疗效果也参差不齐。《内外伤辨惑论》为李东垣学术思想的奠基之作,其创立的内伤学说尤其适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论治。通过梳理《内外伤辨惑论》的内容,为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供新的诊疗方法与思路。
- 钤培国李梦阁王宇亮牛学恩党中勤李振华
- 关键词:吐酸胃食管反流病《内外伤辨惑论》辨证论治
- 《内外伤辨惑论》之内伤与《不居集》之外损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内外伤辨惑论》与《不居集》两书,一者论述“内伤混作外感”,一者论述“外感误作内伤”,两种思路恰为对内伤与外感辨证的互补。文中通过对书中思想形成背景、症状鉴别、误诊机理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对比两书思想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治内伤与外感提供思路。
- 马佩宏邹怡航
- 关键词:《内外伤辨惑论》内伤外感
- 基于《内外伤辨惑论》探析枳实导滞丸
- 2024年
- 《内外伤辨惑论》为金代李杲所撰,以解世人辨内外之惑、用药之误。饮食劳倦内伤作为中医病因学说中重要内容,可追溯于《素问》中“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但将饮食水谷所致病症分别论治却始于《内外伤辨惑论》,东垣为其专设消食导滞之法并提出相关治宜。枳实导滞丸源于本书下卷,文章从社会历史环境、病因、治法、方药化裁、用药时令、医案举隅和研究进展等多角度,深入挖掘该方的组方精妙,拓展出本方消补兼施、消下并用、消行并通的新方义,丰富了临床辨证施用消导法的理论基础。
- 屈亚楠李怡憬赵静雯王森友毕超然刘彦晶
- 关键词: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
- 从《内外伤辨惑论》探讨李杲对仲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被引量:1
- 2024年
-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李杲对仲景之学卓有建树,在其代表著作《内外伤辨惑论》中曾数次引用仲景之语与仲景方药。本研究以“回归易水学派、回到李杲”为初心,立足于《内外伤辨惑论》,以考据学的方法,系统、全面的梳理该书中所引仲景之语,所论仲景之方,以及对仲景之药的融汇运用。经梳理,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李杲引用仲景之语共计5处,论述仲景之方共计12首、26处;通过对此研究,发现李杲运用升补思想与脏腑议病思想对仲景之方的临床应用与解读进行了全新的发挥;另外,还发现李杲深谙仲景之意,提炼其药对配伍的主旨并在次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并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对易水学派医家李杲学术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厘清了仲景之学在金元时期的影响与发展。
- 姜婧刘刚张钰欣刘钟阳曹晓璇余如霞王湫澄张保春
- 关键词:易水学派内外伤辨惑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阴火”理论辨析被引量:1
- 2023年
- “阴火”理论首见于李东垣代表作《内外伤辨惑论》,现从本书中可对其理论进行辨析,是为正确理解和运用“阴火”理论治疗疾病。文章对阴火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治则等进行了梳理总结。阴火产生病因为脾胃气虚;病机为气虚下流,清阳不升,郁而生火;病位为下焦。故根据病因、病机、病位的不同而有虚火、郁火、下焦包络之火的不同表述。但并非虚火、郁火、下焦之火就是阴火,而是同时具备上述病因、病机、病位三者,才是李东垣所谓阴火。
- 孙洁刘小燕乔会侠贾乐乐陈爱林
- 关键词:阴火内外伤辨惑论理论辨析
- 从《内外伤辨惑论》阴火理论探讨疫病的防治被引量:1
- 2023年
- 《内外伤辨惑论》是李东垣为1232年汴京大疫所作,其对阴火所致“内伤病”的描述与疫病在症状上有共通之处。故本文从《内外伤辨惑论》出发,梳理归纳阴火的含义、病机、症状和治疗宜忌,并根据阴火理论来探讨对疫病的认识与防治。李东垣认为阴火的核心病机为脾胃亏虚,中气不足,气与火的关系失常,他认为脾胃亏虚后易内生火热、易外感湿热、严重者可虚阳浮越。阴火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病位,但其核心病位在脾胃,李东垣强调了脾胃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治疗上,李东垣强调需辨证论治、方证对应,提倡用药需平和、动态观察,忌用药猛烈和一成不变。结合阴火理论,笔者认为疫病当属“内伤病”之一,脾胃亏虚是疫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方面,需以调理脾胃贯穿始终,寒性疫病可用补中益气汤等来调理脾胃;畅通气机以消内生之阴火,热性疫病可用李氏清暑益气汤等来调理脾胃,化湿解毒以散外来之阴火;疫病重症当重视人参的使用。防护方面,需重视脾胃的重要性,如饮食衣物寒温适中,忌饮酒等。脾胃正常,则正气充足,从而达到预防疫病的目的。
- 刘陆伟郑秀丽
- 关键词:内外伤辨惑论疫病阴火理论脾胃学说
相关作者
- 窦丹波

- 作品数:135被引量:71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名医经验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胃动素 中药组合物
- 赵社

- 作品数:14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 研究主题:学术思想 辨证诊断 《内外伤辨惑论》 脉诊 外伤
- 姜婧

- 作品数:92被引量:35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 研究主题:易水学派 张元素 阿尔茨海默病 中医护理 敏化
- 李菲

- 作品数:50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研究主题:辨证 阴火 脾胃论 《黄帝内经》 中医辨证
- 于惠青

- 作品数:12被引量:6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病机理论 方证 方证研究 金匮要略 虚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