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6篇“ 《四郎探母》“的相关文章
四郎探母
2024年
眼见着进了腊八,各家都动了起来。讨债的、扫尘的、做油泡豆腐的,整日忙个不休,便是那花鼓戏班子,也铆足了劲在公园里排练,要在新年里着各商店唱下去,好赚它一笔。什么也不准备的,大概只有成天在公园里瞎逛的老头了。这老头有他的哲学:过年就是过日,过日就是过年,活一天是一天,苦哈哈准备那年糕、油豆腐、麻糍,又吃不下多少,可不是闲得慌吗?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在公园里多凑呢。
高上兴
关键词:花鼓戏公园过年
跨文化视域下京剧《四郎探母》的性别人设建构
2024年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典型男性形象主要包括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武气”形象与才华横溢、风流多情的“文气”形象两种,以女性为主体的作品则往往与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相关。京剧《四郎探母》核心冲突的建构基于男女主人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故为内容上的跨文化戏剧,但其冲突却不像西方大部分跨文化戏剧那般因二元对立造成矛盾的激化与人物的毁灭,而是迎来了杨四郎成功探母返辽后被萧太后赦免的“大团圆”结局。京剧《四郎探母》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戏曲中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以超越时代的性别人设建构塑造了富于人文精神的人物形象。
杨倔鳗
关键词:跨文化戏剧两性关系
莆仙戏《四郎探母》的时代价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2024年
仙游县莆仙戏鲤声剧团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编排演传统剧目《四郎探母》,在情节设计上更具合理性,尤其是在处理家庭伦理情怀与报国情怀上更具文化思想的高度。鲤声剧团莆仙戏《四郎探母》源自深远的历史根基和广阔的社会基础,叙说和演绎了了中华民族和谐相处、相互融合交流交往的发展历程,凸显了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时代价值。
林清霞陈支平
关键词:莆仙戏家国情怀民族和谐
百代公司华语唱片版本流变初探——以上海图书馆藏谭鑫培《四郎探母》为例
2024年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中文黑胶唱片馆藏资源最丰富的机构之一,其中百代公司的唱片收藏数量巨大,版本覆盖面广,具有很高的版本研究价值。本文基于对上海图书馆馆藏约2000种百代华语唱片的调研与比对,结合《申报》《新闻报》等文献的相关内容,以所见谭鑫培《(四郎)探母》唱片的9个版本为主要线索,考证该唱片自1915年初次面市后再版发行情况与各时期片芯特征,同时在上海百代公司40年的历史脉络中解析唱片的版本流变。
乐美志
关键词:谭鑫培《四郎探母》
忠孝变奏曲:清末戏曲表演与国家认同塑造——京剧《四郎探母》的象征政治学分析
2024年
民间文艺作品因其在塑造政治认知方面具有强大力量,素来是国家关注的重要对象。风靡晚清的京剧《四郎探母》能够基于复杂策略塑造出双元正统认同,满足了构建“满汉一体”新国家认同观的官方需要,因而被晚清宫廷大加推崇,成为具有“高代表性”的象征。但晚清政府未能借助该剧有效增强国家认同,因为该剧又是一种具有“高延展性”的象征,其丰富而复杂的属性极具弹性、易于移变。在国家认同塑造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多是“低延展性-高代表性”的象征。
程昊
关键词:政治象征国家认同《四郎探母》京剧
京剧《四郎探母》的人物形象塑造
2023年
在京剧舞台上有几出赫赫有名的大戏,流传久远,广受青睐。这就是《龙凤呈祥》《群英会》《红鬃烈马》《秦香莲》《白蛇传》《锁麟囊》《失空斩》《大探二》和《赵氏孤儿》等,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四郎探母》一剧。剧作文本始见于清宫廷戏《昭代萧韶》。
胡世铎
关键词:《四郎探母》《秦香莲》人物形象塑造《锁麟囊》《赵氏孤儿》《群英会》
近代以来戏曲《四郎探母》的发展与流变
2023年
戏曲《四郎探母》流行于晚清,是当时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形势的某种反映。该剧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思想性上,与天下一家的中国文化精神深度契合。20世纪50年代起至改革开放前,戏曲改革兴起,《四郎探母》的思想性曾引起争议。在艰难的探索中,新的改编作品大多突出惩罚“叛徒”、反对卖国主义的主题。改革开放后,一方面,戏曲改革仍在继续,新的改编作品大多转而以盼和平、重亲缘为取向;另一方面,传统版本重归舞台,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成了这一时期同一题材作品中的主流。“四郎探母”题材戏曲作品的历史境遇,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辩证精神,也表现了艺术创作和改革探索的曲折和艰辛。
徐琛
关键词:《四郎探母》戏曲改革中华民族认同
四郎探母》戏出年画的图像叙事与艺术特征
2023年
杨家将戏出年画是传统年画艺人对戏曲小说中的杨家将故事加工创作而成。其中,《四郎探母》是杨家将戏出年画中最为常见的主题,在清末的苏州、凤翔、襄汾、武强、高密、平度等地均有此类题材,且叙事风格与艺术特征各有不同。因此,本文将以《四郎探母》戏出年画为例,探讨文本化的叙事特点与这一题材戏出年画的艺术特征。
孙冬宁
关键词:《四郎探母》图像叙事艺术特征
试论京剧《四郎探母》的经典之美
2022年
京剧传统经典剧目《四郎探母》取材自《杨家将演义》,讲述宋将杨四郎(延辉)因战败被擒,流落辽邦十五年与铁镜公主成婚后,因思念母亲家人,在公主的帮助下盗取令箭,回宋营探母进而引发的一系列有关忠、孝、义之间矛盾的故事。对于接触京剧甚少的广东观众来说,《四郎探母》几乎就是京剧的代名词,剧情未必所有人都熟悉,但是里面的很多唱词必是耳熟能详的。除了经典的唱段外,这出戏里还有齐全的行当、丰富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感情纠葛.
唐琬淇
关键词:《四郎探母》经典剧目感情纠葛京剧唱词唱段
京剧打击乐在伴奏中的作用——以《四郎探母》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锣鼓”或“武场”,在京剧伴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唱、念、做、打,都与打击乐的伴奏紧密相关。以至曾经有老前辈笑谈:“可能有的戏用不着胡琴,但哪个戏都得用锣鼓。”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打击乐从简到繁,也诞生了许多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理论和形式。不同的打击乐组合程式通常称为“锣鼓经”或“锣鼓”。
邵业钦
关键词:《四郎探母》表演理论锣鼓经打击乐艺术流派

相关作者

郑攀
作品数:26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服装 影响因素 传统服饰 防寒服 大学生
王一峰
作品数:4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研究主题:悲欢离合 《四郎探母》 辞赋家 文学样式 杂文家
李莉
作品数:29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钢琴 大数据 横膈膜 供水装置 计算机
陈建平
作品数:19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
研究主题:戏曲 邕剧 昆山腔 戏曲创作 水浒戏
康保成
作品数:146被引量:69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佛教 傀儡戏 戏曲 戏剧 戏剧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