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47篇“ 《最蓝的眼睛》“的相关文章
- 最蓝的眼睛
- 本书是美国现代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一个年仅11岁的黑人女孩佩克拉·布里德洛夫因为相貌平平,不被家人、同学和邻居喜欢,生活压抑,于是梦想着能有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美丽的蓝眼睛。然而美好的梦想与丑陋的现实有太大的反差。她不仅没有...
- (美)莫里森著
- 关键词:长篇小说
- 《最蓝的眼睛》中的身体意象及女性审美价值观分析
- 2024年
- 托妮·莫里森(以下简称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女作家。在莫里森的作品中,身体意象是至关重要的写作对象之一。本文以莫里森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为例,通过分析该作品中的多重身体意象及女性审美价值观,揭示强势的白人审美文化对黑人女性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制和迫害。
- 赵燕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身体意象美国黑人女性审美价值观
- 马克思异化理论视域下《最蓝的眼睛》中异化主题解读
- 2024年
- 《最蓝的眼睛》是美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居住在俄亥俄州一个镇的黑人一家的悲惨生活。文章基于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从人与劳动活动关系的异化、人与劳动过程关系的异化、人与类本质关系的异化,人与人关系的异化四个方面探索小说中的异化主题,试图寻找黑人悲惨生活的社会根源,以期对小说主题有更深刻地理解。
- 张艳玲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马克思异化理论异化主题
-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探析《最蓝的眼睛》两个汉译本中的女性形象
- 2024年
- 《最蓝的眼睛》(The Bluest Eye)描绘了20世纪40年代年轻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人生。她梦想有一双蓝眼睛,以期获得与白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这一痴念最终导致了她的疯癫。她的母亲波丽受到白人文化的侵蚀,失去了自我,但在面对丈夫的压迫时,她仍勇敢地挑战了男性的主导地位。在小说中,并非所有黑人女性都屈从于白人的审美标准,克劳迪娅就是那些坚定认同自己黑人身份的女性之一。本文以陈苏东、胡允桓译本和杨向荣译本为研究对象,借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最蓝的眼睛》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理解原著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主义意识,探究在不同翻译策略下,女性形象及女性主义意识在两个译本中的体现,以期更好地理解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跨文化语境下的传播和接受。
- 张蜀皖
- 关键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 认同与屈从:对《最蓝的眼睛》的拉康式解读
- 2024年
-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致力于通过文学创作来寻找和建立黑人自己的种族文化身份。《最蓝的眼睛》作为她的第一部小说,关注的是白人文化影响与黑人身份认同困境的关系。通过对佩科拉父母的经历及其对佩科拉的影响进行拉康式解读,分析“白人性”主能指所构建的价值观话语结构是如何在心理和行为上侵凌并控制黑人群体,进而置换他们的家庭内涵,最终导致佩科拉悲剧的发生。
- 江晓霞
- 关键词:身份认同内化屈从
-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最蓝的眼睛》中的女性人物解读
- 2024年
- 《最蓝的眼睛》是托尼·莫里森最有代表的小说之一,小说刻画了黑人女孩佩科拉在白人主宰的社会背景下的痛苦遭遇和她的悲惨命运。本文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分析黑人女性遭受压迫的原因及其表现,披露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统治,进而反思如何重构黑人女性形象,包括良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剖析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 李长华王辉
- 关键词:莫里森生态女性主义
- 《最蓝的眼睛》中的伦理悲剧
- 2023年
- 托妮·莫里森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扛鼎之作《最蓝的眼睛》讲述了黑人女孩佩科拉的悲剧生活。佩科拉的父亲乔利因伦理身份混乱陷入伦理困境,最终做出的错误伦理选择是贯穿全文的暗线。伦理身份的混乱给黑人男性身份构建和道德实践带来严重危机,给其家庭成员带来严重伤害。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沿着“乔利寻父——乔利娶妻——乔利侵犯女儿”这条伦理线,围绕乔利孤儿、丈夫、父亲这三次伦理身份的转换,从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这两个角度审视乔利伦理犯罪的原因,由此揭示黑人渴望获得种族自信、回归完整家庭的伦理诉求。
- 陈燕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伦理选择伦理身份
- 《最蓝的眼睛》中的声音书写
-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白人文化霸权下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成果颇丰,但鲜少关注其中的声音书写。通过文本细读,论文探讨声音对于黑人形象塑造、黑人音乐审美、黑人困境表达三方面的作...
- 耿成颖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
- 《最蓝的眼睛》的个体心理学分析
- 2023年
-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故事。佩科拉及其父母均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滋生了自卑情结。本文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对宝琳、乔利和佩科拉三人自卑情结的成因以及他们采取的补偿措施进行分析,进一步挖掘她们三人悲剧命运发生的必然性。
- 汪珂鑫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自卑情结
-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平庸之恶
- 2023年
- 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俄亥俄州一个黑人社区里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本文借助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想,并结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理论,着重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来源,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无思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期深入理解莫里森笔下的思与爱之诉求。
- 许可
-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无思
相关作者
- 李霞

- 作品数:185被引量:778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最蓝的眼睛》 国家法 民间法 大学英语
- 刘宁

- 作品数:16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研究主题:《最蓝的眼睛》 理论视域 英语教学 女性主义 以学生为本
- 唐小霞

-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最蓝的眼睛》 母题 替罪羊 《秀拉》 移动终端
- 刘晓真

- 作品数:19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宠儿》 莫里森 重读 《最蓝的眼睛》 《天堂》
- 程婷立

-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最蓝的眼睛》 生态 生态女权主义 黑人女性意识 自然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