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72篇“ 《纽约时报》“的相关文章
平台逻辑与纽约时报的平台化
2024年
随着Facebook等平台与新闻业结缘,“平台逻辑”(platform logics)形成,它是关涉技术、市场、资本和关系方面的逻辑,其生成的权力使新闻组织失去了对新闻的经营和策展的控制。纽约时报从1996年至今,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数字化转型:从增强技术、付费订阅、转换新闻方式,到重建数字运营模式,坚持独立新闻业的价值。它与平台媒体从竞争、合作到分离,实践自己的“平台逻辑”。它重新连接了媒体与用户,通过自建平台,实现“平台化”。纽约时报的“平台逻辑”是追求真相的公共价值与捆绑销售的商业模式。
冯文丽冯文丽
关键词:公共价值捆绑销售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ChatGPT系列新闻报道汉译实践报告
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ChatGPT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时下国际之间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相关报道翻译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加了解前沿科技发展历程。本次翻译实践选取了《纽约时报》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1...
闻尚
关键词:《纽约时报》新闻翻译
纽约时报》“双奥”报道中的话语转向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主要从自塑和他塑两种方式进行,“他塑”视角中可以了解国际社会眼中的中国形象,从他塑报道的话语中的可以探究他国对我国的态度与倾向。但是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自塑和他塑之间有着一定的博弈和冲突,因此需要进一步审视...
黄馨瑶
关键词:《纽约时报》批评性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与chatGPT对簿公堂:新旧文明的碰撞?
2024年
最近,chatGPT官司缠身。2023年12月27日,美国新闻媒体巨头《纽约时报》所属公司在美国联邦法院系统的纽约南区法院起诉人工智能巨头企业Open AI和微软,指控后者未经许可使用其数百万篇文章以训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向公众展示内容,构成知识产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
于亮
关键词:知识产权侵权《纽约时报》不正当竞争未经许可GPT
纽约时报》关于“太极拳”报道的话语研究(1980—2023)
2024年
本研究以《纽约时报》中太极拳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主流媒体如何理解和塑造中国太极拳。通过使用AntConc软件建立语料库,收集1980—2023年间《纽约时报》中关于太极拳的996篇报道,并采用批判性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分析了《纽约时报》中太极拳的相关报道的主题词、相关话语及话语偏好,旨在了解西方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的认识和解读,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海外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
陈慧敏
关键词:话语研究语料库语言学《纽约时报》太极拳
纽约时报》(2012-2022)涉华教育报道的话语偏见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西方国家本就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教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挑战其强国地位,招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西方主流媒体歪...
师毓
关键词:中国教育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生物多样性危机”专题新闻报道汉译实践报告
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迅猛推进,生物生存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危机日益凸显。COP15的召开是全球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同呼声。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生物多样性危机类新闻属于环境类新闻。通过将这些报道翻译成中文,...
贾红图
关键词:《纽约时报》新闻翻译
纽约时报》关于亚马逊干旱事件新闻话语的趋近化研究
2024年
2023年,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其中,亚马逊地区热带雨林持续干旱,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本研究基于趋近化理论,尝试探析《纽约时报》关于亚马逊干旱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趋近化策略情况,揭示话语背后隐含的生态意识形态。研究结果显示,《纽约时报》的新闻话语以空间趋近化策略为主,时间趋近化和价值趋近化策略为辅;在空间趋近化上,描写了以亚马逊雨林为核心的指示中心内部实体与气候变化等多个指示中心外部实体的对立阵营,强调亚马逊地区受到的实际威胁;在时间趋近化上,情态、对比句式等多种话语形式表明外在威胁的持续性,突出事件十分紧迫;在价值趋近化上,对比描写指示中心内部实体积极意识形态与指示中心外部实体消极意识形态,为未来意识形态冲突做铺垫。本研究通过传递亚马逊干旱事件具有严重性和迫切性的观念,进一步加深民众对该事件的认知,呼吁更多民众积极投身亚马逊雨林保护行动。In 2023, extreme weather and climate events occurred frequently worldwide. Among them, the Amazon rainforest faced severe challenges due to prolonged drought. Drawing upon the proximization theory,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employment of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in The New York Times’ coverage of the Amazon drought event, uncovering the implicit ecological ideologies behind the discours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patial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predominate in the discourse of this event, supplemented by temporal and axiological proximization strategies: the news discourse describes the two opposing camps of inside-the-deictic-center (IDC) and outside-the-deictic-center (ODC) and highlight the physical threat faced by Amazon rainforest concerning spatial proximization;regarding temporal proximization, the multiple uses of discourse forms, such as modalities and comparative sentence structures, underscores the ongoing nature of exter
骆文杰
关键词:新闻报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文化镜像:基于《纽约时报》的批判话语分析
2024年
文化作为一国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对于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共有观念的形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三维批判话语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揭示《纽约时报》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话语建构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研究发现:文本维度,《纽约时报》描摹出一幅鲜活生动的中国文化景观,并通过文化共鸣和接近性,调节全球认知;话语实践层面,聚焦于历史遗产、美食、艺术交流、留学移民四大议题,构建了文明灿烂的历史古国、富有生机的现代大国、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崛起强国形象;社会实践方面,彰显美国身份地位、重塑中美竞合关系、凸显美西方意识形态。中国应以文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中国形象。倡导文化多元,促进文明交流融合,打破西方文化霸权;加强对西方媒体涉华文化报道的全面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设置事实议程与价值议程,引导西方媒体涉华文化形象建构;创新中国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深化个体叙事与情感叙事,引发文化共鸣,实现共情传播。
王莉丽谭思沩
关键词:国家形象批判话语分析媒体报道《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与《泰晤士报》“中国崛起”国际叙事的比较研究(1992-2022)
本研究通过考察1992-2022年间《纽约时报》与《泰晤士报》“中国崛起”相关报道的总体概况与话语特征,探讨了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在西方现代话语框架下进行“中国崛起”话语建构的本质原因与差异化路径。首先,《纽约时报...
王一宁
关键词:西方现代性《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话语分析

相关作者

辜晓进
作品数:118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报业转型 报纸 媒体 新闻业 报业
史安斌
作品数:367被引量:3,168H指数:2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 跨文化传播 新闻 新闻业
杨晓白
作品数:83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大众报业集团
研究主题:新闻 路透社 纽约时报 媒体 新闻业
胡泳
作品数:446被引量:1,962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互联网 人工智能 社交媒体 媒介 中国互联网
吴万伟
作品数:166被引量:429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记者 新闻报道 新闻业 新自由主义 新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