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9篇“ 《葛底斯堡演说》“的相关文章
民主政治神话的建构——伯里克利《国葬演说》与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关联性考察
2023年
1992年,美国作家、历史学者盖瑞·威尔斯出版了《林肯在葛底斯堡:重塑美国的话语》,在美国广受追捧。在书中,威尔斯将亚伯拉罕·林肯于1863年11月19日发表的《葛底斯堡演说》与伯里克利在公元前431/430年冬季于雅典凯拉米克斯墓地发表的《国葬演说》(由修昔德记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事实上,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相提并论并非近年来的新事,而是美国政界与知识界的一项传统。
白春晓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伯里克利修昔底德历史学者知识界
民主政治神话的建构——对《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与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关联性的考察被引量:1
2023年
在当今美国的政治界与知识界,有许多人认为修昔德笔下的《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与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存在着某种类似性和关联性。然而,事实上它们的差异远大于相似。《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真正影响的是爱德华·埃弗里特的《葛底斯堡演说》,而非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追溯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雅典民主在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形象变迁,有助于理解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产生关联性的时代背景。在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后不久,乔治·威廉·柯蒂斯就将其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进行类比。不过,这种类比性及关联性研究在美国并非一开始就获得充分的讨论与广泛的共识,而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关于“《伯里克利的国葬演说》影响了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说法缺乏历史真实性,属于意识形态建构。
白春晓
关键词:伯里克利雅典民主美国民主古典文化
葛底斯堡演说》的演讲修辞艺术赏析
2021年
1863年11月19日美国时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举行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应邀发表了一次简短的演说,成了流传至今的演讲典范。当时的演说哀悼了在美国内战时期葛底斯堡战役中阵亡的将士,激发起民众为自己祖国未来而奋斗的热情和决心,为这样一个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篇《葛底斯堡演说》中,铿锵有力的语句无不体现出修辞在演讲中的积极作用,这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优秀的演讲词之一。
李珺
关键词:演说修辞手法语言艺术
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元话语分析
2020年
近年来,元话语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Hyland的元话语分类模式,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林肯《葛底斯堡演说》的元话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如何借助元话语构建成功的人际互动关系。
裴庆子
关键词:元话语《葛底斯堡演说》
邮票图说世界通史(一百三十七) 美国内战(六)——葛底斯堡演说
2019年
1863年,美国内战进入了关键的一年。北方政府颁布《征兵法》,来增强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实行了一系列征税政策,但这些政策并未能马上扭转战局。1863年上半年时,南部联盟军还有足够的力量在局部地区展开攻势。1863年6月,南部联盟军总司令罗伯特·李(1807-1870)决定把战争转移到北方的领土上,将全军力量集中于葛底斯堡。7月1日,南北双方军队在此会战。激战三天,双方共损失五万多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最终北方赢得战争,从此南方军队放弃进攻战略,转了防御阶段。此役,被认为是内战的转折点。
钟安琦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美国内战
基于框架分析理论的《葛底斯堡演说》词文本分析
2018年
Goffman的框架分析理论是文化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广泛用于新闻文本的分析,并被证明行之有效。本文运用该理论分析Lincoln的《葛底斯堡演说》演讲文本,探究其在美国备受欢迎,长盛不衰的原因,并论证框架分析理论在分析演讲文本中的效应。。
李宏德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文本分析
语文课后习题指向多维比较探究——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
2018年
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编者根据学科特点、课程目标和教材编制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教学重难点等角度出发,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设置的题目,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荣生教授曾指出:"对选文的阐释、对选文类型的把握,乃至编撰水准,关键在教材的练习题设计。"新课程改革尤其提倡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课后习题是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的重要凭借。
李震海唐甜甜
关键词:《葛底斯堡演说》课后习题指向语文能力教学重难点练习题设计
从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看译者主体性——以《葛底斯堡演说》的中译为例
2018年
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文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运用翻译四步骤理论,自"信任""侵入""吸收"与"补偿"四个角度对《葛底斯堡演说》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由此充分展现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的过程即是阐释的过程,在进行阐释活动时,正确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偏不倚,对于提高译文质量、落实好翻译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陶姗姗
关键词:乔治·斯坦纳译者主体性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葛底斯堡演说》语篇分析
2017年
功能语言分析不具备公认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步骤,也没有确切的理论基础,功能语法自从创立,就被普遍应用于语篇分析中。根据人际功能、概念功能,以及语篇功能三方面理论,《葛底斯堡演说》体现出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理论的各种特点。
杜婷
关键词:视觉分析《葛底斯堡演说》
葛底斯堡演说》衔接力语篇分析
2016年
本文利用语篇衔接连贯理论来对《葛底斯堡演说》进行语篇分析,并着重强调了衔接力这一由张德禄提出的语篇概念,并且试图从语境依赖性和衔接链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王惠丽
关键词:语篇分析

相关作者

徐艳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译本对比 译本 《葛底斯堡演说》 文体学视角 文体学
梁钰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葛底斯堡演说》 情态 人际 语气
解毅
作品数:14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北衡水中学
研究主题:高职 基于工作过程 少儿英语 学习情境 课程开发
梅祖蓉
作品数:17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种族主义 政治文化 奴隶制 中国政治文化 心理文化
王一兰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一致式 标准英语 《葛底斯堡演说》 单元音 衔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