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9篇“ 《马关条约》“的相关文章
《旧韩国官报》对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和日军侵台的报道
2024年
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传统的政治格局,清朝的传统地位被改写,日本势力渐强,朝鲜王朝极力摆脱清朝影响。《旧韩国官报》作为彼时朝鲜王朝的政府报,对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和日军侵占中国台湾进行了报道,但其报道大都援引日本报纸,“客观”陈述日本的优势,对中国台湾民众抗日保台避而不谈。即便如此,其报道客观上却印证了日军的野蛮侵台和中国台湾民众的英勇抗争。
刘威董瑞军
关键词:《马关条约》
话说国耻《马关条约
2022年
马关条约》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反面教材。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腐败无能的清廷被迫派代表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今日本下关市)春帆楼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讲和条约》,由于下关古名赤间关,日语“间”的读音近于汉语的“马”,中译名赤马关简称马关,所以《中日讲和条约》通常称《马关条约》。
汪毅夫
关键词:《马关条约》爱国主义教育伊藤博文中译名反面教材
马关条约》文本解析
2022年
2022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8周年,这场战争最终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结束。当时出席《马关条约》签订的中方全权代表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物、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晚清名臣李鸿章,他曾试图以无条件让出台湾的“治权”来挽回“主权”,其间表现出他的无奈。我们知道,关于割让台湾的条款有中、日、英三种条约文本,仔细研读、认真评析,对我们回味那段至今伤痛犹在的历史尤为重要。
袁自杰
关键词:中国近代化《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文本解析
论艺术化教育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课为例
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当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历史学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本文试以艺术化教育与传统的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式,提升历史学科的趣味性与多元性。通过语言艺术、平面设计艺术与戏剧艺术等手段与历史学...
孙子依
关键词:艺术化教育戏剧艺术平面设计艺术历史学科教学
重庆对日开放问题与《马关条约
2020年
马关条约》所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口岸中,重庆在1891年已向欧美列强开放,日本为同享商权曾与总理衙门谈判,但因两国条约关系中没有最惠国条款被拒绝。及至马关谈判,小村寿太郎建议开放叙州等五个口岸,而陆奥宗光则将叙州改为重庆,这一改动是重庆被载入条约的关键环节。日本要求开放重庆,是为谋取四川乃至长江上游地区商利,扩张在华内河航运。这一布局暴露了日本欲经营整个长江流域的野心。
赵正超
关键词:重庆开埠《马关条约》最惠国待遇
以“寻新”寻主旨 以“重建”建结构——以华东师大版“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教学设计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2018年10月18日,上海市中学历史学科进行了主题为“把握课程内容主旨的价值与路径”的课改三十周年展示活动,笔者有幸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课参与此次活动。现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与各位同仁分享交流,以期引起深入探讨。一、以“寻新”寻主旨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就是对课程内容主旨的把握。课程内容主旨是基于历史核心概念的一种历史认识,这种历史认识不是史实的铺陈,不是对教材内容的平铺直叙,而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目标以及史学观点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能够对教学内容起到统领作用的教学主线与脉络。
皮德涛
关键词:《马关条约》教学设计甲午战争课程内容历史学科
马关条约》与近代中日关系
2018年
1840—1945年近百年的中日关系史,以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为界,大致划分为前后各半个世纪的两个阶段。而作为甲午战争之结果的《马关条约》,不但标志前一阶段中日平等竞争关系的完结,也是后一阶段中日不平等关系的开端。
臧运祜
关键词:《马关条约》甲午战争中日关系史不平等关系近代中日关系
马关条约》与近代中日关系
2018年
中日1871年签订《修好条规》,开启了平等国家关系的建构。《马关条约》结束了此前的平等竞争关系,开启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不平等关系的构筑,并在民国初年为北京政府所继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乘机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并逼签了"民四条约"。战后虽然被迫归还山东,可不但不废除其"二十一条",反而继续通过不同形式予以扩展。十五年战争期间(1931-1945年),则通过一系列"事变"实施其侵华要求,并通过日汪条约实现了大陆政策。"二十一条"成为民国时期日本对华不平等条约之渊薮。中国政府在对日宣战后废除所有中日条约,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日本投降,结束了甲午以来近半个世纪的不平等关系。《马关条约》50年的立与废,见证和演化了近代中日关系沧桑巨变的历史过程与现场。
臧运祜
关键词:《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主权”“管理权”考辨被引量:1
2017年
马关条约》使东亚格局和中日两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马关条约》最终约本有中、日、英三种文本,且在割让的台湾、辽东等地的权利属性上有"主权"和"管理权"的表述差异,近来学界对此分歧极大。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关条约》三种文本从提出到谈判再到最终订约的历史过程为考察对象,证明三种文本皆系日方提出,而日方采取的差异表述充分借鉴了清朝惯有的条约表达习惯,或可一窥当日日方的谋略心境。
岳忠豪
关键词:《马关条约》主权国际法
论现代国际法视野下的《马关条约被引量:4
2017年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举足轻重,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一个以西方国际公法为规则体系构建出来的国际秩序。《马关条约》迫使传统中国体制从根本上遭遇到一个新的世界法权体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且全方位地颠覆了原先的宗藩朝贡体制,促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法制与礼仪制度的变革。从形式理性、实体架构和法理根基三个国际公法的层面审视《马关条约》,我们看到,《马关条约》固然对中国创巨痛深,但也具有正面的宪制意义。它蕴含着破除与塑造的双重法意,揭示了中国之古今之变的现代转型过程,是在一种伴随外来强制力的国际公法之中外约章的规范下的内部体制之变革过程,因此也是一个由外到内进而再由内到外的变法改制过程。此外,《马关条约》还触及国际秩序中的文明正义论问题,中日两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申辩理由关涉着两种文明价值观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峙。从文明演进论的视角来看,它们又与古今中西交汇之际的中日两国之历史处境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传统的中华文明经历这场巨大的冲击,无疑将面临着文明重铸的新命。
高全喜
关键词:马关条约国际公法朝贡体制文明论

相关作者

李国强
作品数:70被引量:36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中华文明 中国边疆学 学术研究 海疆
张海鹏
作品数:139被引量:1,32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实证分析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马关条约》
臧运祜
作品数:81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华北事变 日本对华政策 中日关系 日本侵华 七七事变
王建朗
作品数:56被引量:30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国近代史研究 国民政府 抗战后期 中国近代史 中外关系史
谢俊美
作品数:115被引量:20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辛亥革命 孙中山 翁同和 同盟会 翁同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