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1篇“ 《黍离》“的相关文章
被引量:2
2014年
王安军
体味对比之妙,感悟之悲——《扬州慢(淮左名都)》教学设计
2024年
【教材分析】《扬州慢(淮左名都)》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主题是“诗意的探寻”,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不同风格的诗词名作。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寻诗歌之美,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把握诗歌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解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周益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黍离之悲教材分析古典诗歌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在《诗经》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王风·》为例
2024年
课程思政与我国古代诗教有着强大的契合度,目的皆为“立德树人”。《诗经》是古代诗教的首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在大学的文学通识课教学中,《诗经》可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示范内容。对于探索当代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它发挥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以其中一篇《王风·》为例,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设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于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之目标。
王晓霞
关键词:《诗经》黍离之悲教学探索
理雅各译本《王风·》中的意象词英译策略研究
2024年
《王风·》是《诗经》中的名篇,其意象词表达奠定了整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本文以理雅各的英译本《王风·》为例,选取其中的主要意象词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英译本中所体现的语言差异及英译策略,一定程度上为读者疏通英汉两种语言在意象词转换上的障碍,更好把握英汉两种语言特点,为诗歌中的意象词英译提供一点策略选择。Wang Feng Shu Li is a famous poem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use of imagery words sets the emotional tone for the entire poe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ang Feng Shu Li by James Legge as an example and selects the main imagery word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explore the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reflected in the transl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helping readers overcome the obstacles in translating imagery word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better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languages. Thus, this provides some strategic choices for translating imagery words in poetry.
杨芳
关键词:语言差异英译策略
诗经名篇《》赏析
2023年
,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怡兰
关键词:《黍离》名篇
《陶庵梦忆》之悲研究
《陶庵梦忆》是明遗民张岱亡国后所作的回忆文集。文集中遍绘明末江南世象,张岱对故国风土人情进行翔实准确的记录,将自身情感寄寓其中,表达了大明倾覆后浓重的之悲。论文首先概括了《陶庵梦忆》之悲的情感框架:“梦”与“忆”...
赵婉莹
关键词:《陶庵梦忆》黍离之悲
之悲:《竹山词》主题研究
2023年
分析《竹山词》现有研究资料,有关蒋捷词的思想性研究,涉及儒学思想、道家思想、理学等方面。对于思想情感的探讨,大致可得出展现其民族气节、抒发亡国之恨与故国之思、个人际遇等方向。文章从主题学研究出发,深入探讨词作中“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身世之悲、易代之哀”的主题内涵。引入意象空间“封江雪、雁南飞北归、唐宫荷花”,亚意象“美人泣竹、雨”,对主题进行探讨。意象是想象活动的产物,即主观而有意识地对外在事物进行加工。中国古代文学主题中,具有象征意义的麦秀、乔木、铜驼荆棘及增殖意象金人落泪,共同借助视觉意象的表现功能,为主题的重自我中心的主观体认、主悲凉情调等,起到了同类意象家族汇聚的整体性效应。事物只有属性,本身并不附着情感,创作者通过将个人感悟、人生体验与经验移植,并且被社会理解与接受后形成社会认知经验。此时再度提及某类意象,集体想象开始发挥作用,并产生群体共鸣。在“忠君爱国,惟侍一君”的叙事框架之下,这些意象展现了蒋捷作为个体所拥有的正常情感和价值。当面对社会的陵谷巨变时,无论何种身份,个体命运皆无法避免受社会悲剧影响。清初词人对蒋捷的关注,受词作中之悲直接影响。
黄祯晨张喜贵
关键词:黍离之悲《竹山词》主题
深沉的“之悲”——部级精品课《扬州慢(淮左名都)》品赏
2023年
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于别样构思中传达了深沉的“之悲”,能较好地呈现宋词的艺术魅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意象,理清情景关系,把握作品的意境和情感,探究作品艺术手法的运用。同时,要补充背景资料和名家评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之悲”,领悟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文化精神。
王群
关键词:黍离之悲意境艺术手法
”意象与亡国之悲的关系探析
""意象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一个重要元素,总是以展现抒写"亡国之悲""感伤时变""怀念故国"等沉郁哀伤的情绪而成为遗老故民们诗歌吟咏的永恒主题。《》在创作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一诗所凝聚出的""意...
陈涛
一篇《》痛千古
2022年
,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程翔
关键词:《黍离》

相关作者

黍离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
研究主题:国有资产 国有企业 关联交易 青鸟 软件产业
李蹊
作品数:18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黍离》 主题 孔子 诗经
黄刚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意象经营 艺术研究 考论 意象 《黍离》
柯小刚
作品数:78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诗经》 黑格尔 现象学 诗教 古今
周培珍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哀郢》 《黍离》 古代文学 魏晋诗歌 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