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篇“ 《黛玉葬花》“的相关文章
- 黛玉葬花
- 2024年
- 芒种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时节,有煮梅、安苗、送花神等习俗,而送花神的习俗则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独创,小说中最凄美动人的一幕当是芒种节大家热闹送花神的日子,黛玉独自葬花,她葬花时所吟唱的《葬花吟》既是黛玉自叹身世之作,也反映了作者曹雪芹对人生的独特思考与感悟。
- 曹雪芹王梓璇(编绘)张懿(指导)
- 关键词:《葬花吟》《红楼梦》二十四节气花神凄美
- 幽梦落花间 浅析闽剧教学剧目《黛玉葬花》
- 2024年
- 初次观看昆曲《红楼梦·黛玉葬花》一折时,被昆曲演员邵天帅的表演深深折服。我感觉到她用自己的方式,上佳地演绎出林黛玉那种极致的凄美与哀愁,为落花赋予了生命,给舞台呈现了一个鲜活的黛玉形象。我也因此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昆曲《黛玉葬花》移植转化作为闽剧花旦的教学剧目,以弥补闽剧花旦戏某些不足,及大多数花旦戏重视做工,表演内心情感相对不够丰富的遗憾。
- 陈燕霞
- 关键词:教学剧目闽剧《黛玉葬花》舞台呈现花旦
- “冷月葬花魂”--《红楼梦》黛玉葬花剧本编写
- 2024年
-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以其别具一格的审美形象和独出机杼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一幅韵味无穷的唯美之画。长久以来它不仅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而且也为文艺领城提供了经久不息的创作灵感,相关画作、剧目层出不穷,与“扑蝶”之于宝钗,“醉卧”之于湘云一般,“葬花”已成为黛玉独有而鲜明的标签。作者通过精妙的情节设计和艺术化的情境营造,层次分明地塑造了感春伤已又孤高自洁的黛玉形象,同时也为大观园群芳凋零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 李冬芹
- 关键词:宝钗审美形象情节设计韵味无穷创作灵感
-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数字化赋能传统戏曲发展路径探究——以XR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为例
- 2024年
-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已成为关键的时代命题。作为“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之一,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展演作品“XR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初步探索了数字化赋能传统戏曲发展的新路径,引发各界思考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领域发生的新变化。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传统戏曲在数字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参考。
- 高铭婕方军
- 关键词:传统戏曲数字化艺术生产理论
- 从文学经典到文化商品:梅兰芳《黛玉葬花》的舞台展演与接受流变
- 2023年
-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经典情节,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梅兰芳《黛玉葬花》古装新戏在剧本创作、人物扮相和舞台技术革新等方面皆显示出将案头剧重塑为舞台展演的自觉,不但令传统戏曲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还使得一直存在于纸页上的林黛玉形象变得具体鲜活,改变了人们“观看”林黛玉的方式。现代物质文明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推动梅兰芳《黛玉葬花》及其衍生品以消费性文化商品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在国民审美层面和视觉文化领域引发流行热潮。“黛玉葬花”从文学经典情节逐渐演变为民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符号,这一转变折射出《红楼梦》在近代经历了自上而下、从知识分子到普罗大众的受众转移。
- 刘阳河
- 关键词:文化商品文化符号
- 从“黛玉葬花”看《红楼梦》的画境之美被引量:1
- 2023年
- 《红楼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其中不仅富含传统绘画的知识和观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情节的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深受绘画意象的浸染。“黛玉葬花”作为《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更是具有超凡远尘的画境之美。
- 祁自敏
- 关键词:《红楼梦》传统绘画审美意境
- 摆件(黛玉葬花)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摆件(黛玉葬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摆件。;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由透明材料制成。
- 王勇
- 匠心连韵 黛玉葬花
- 黛玉回到贾府,长住下来。宝玉和黛玉情趣相投,他们虽然时常为一些小事拌嘴、怄气,但总能很快和好。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心中都添了心事,只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便明白表示。后来又因薛宝钗的到来,更增加了黛玉的忧烦,她担心自己...
- (清)曹雪芹作
- 半小时漫画红楼梦 3 黛玉葬花
- (清)曹雪芹
- 浅析木偶版《黛玉葬花》之情感体现
- 2022年
- 说到《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悲楚的“葬花词”可谓是字字含愁、句句带泪,无论是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叹,还是到“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倾诉,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不知打动过多少人的心。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红楼梦》,喜欢林妹妹,这和《葬花词》对林黛玉叛逆性格的生动体现,对其寄人篱下的凄苦心境的高度凝练概括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女子像是已看穿了人间的凄婉,为谁情钟,为谁暗洒相思,或许在葬花的此刻就已经注定了她的凄凉结局。
- 李亚萍
- 关键词:叛逆性格《葬花词》多愁善感情感体现
相关作者
- 陈芳

- 作品数:9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抒情 京剧 误读 黛玉 莎士比亚
- 李玲

- 作品数:42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歌舞伎 京剧 中国戏曲 狂言 表演艺术
- 方军

- 作品数:9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创意学院
- 研究主题:剧场 课程 思政 演剧 高校院系党组织
- 吴新雷

- 作品数:74被引量:198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昆曲 《红楼梦》 昆曲艺术 《牡丹亭》 孔尚任
- 邢雯芝

- 作品数:42被引量:63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苏州话 苏州评弹 艺术特色 深度辅导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