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5篇“ 一线治疗“的相关文章
放疗在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放疗在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寡转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95例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异常的NSCLC患者资料,其中男166例,女29例;年龄28~85(61.4±9.3)岁。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放疗将患者分为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60例)以及免疫联合化疗组(135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PSM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以及PSM后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19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3.8和9.2个月。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55.9%和45.1%,明显高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48.3%、35.6%和26.6%(χ^(2)=14.65,P<0.001)。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29.5%和22.7%,明显高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30.0%、24.5%和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14)。PSM后,55例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0%(33/55),疾病控制率(DCR)为89.1%(49/55);55例免疫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为16.4%(9/55),DCR为56.4%(31/55);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ORR和DCR均明显优于免疫联合化疗组(χ^(2)=22.18、14.85,P<0.001)。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9%、52.3%和41.9%,明显高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43.6%、29.8%和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5,P=0.003)。放疗联合免疫和化疗组患者的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3%、27.3%和18.7%,明显高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23.6%、17.6%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P=0.01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治疗模式、免疫治疗周期数和治疗疗效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HR=1.88、2.11、0.23、1.79,P<0.05);治疗模式、�
张耀文温晶媛汪晨宇程欣宇张贺铭金琳芝任润川赵小涵沈文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预后
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深部热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63例不可切除H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2)。对照组采用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靶免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部热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免疫功能[白细胞分化抗原3(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CD4^(+)/CD8^(+)]。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62.50%高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FP(122.05±18.11)ng/ml低于对照组的(135.44±24.2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D3^(+)(70.63±7.57)%高于对照组的(66.29±9.41)%,CD8^(+)(21.73±4.42)%低于对照组的(25.25±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CD4^(+)与CD4^(+)/CD8^(+)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信迪利单抗及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疗效显著,能降低其AFP水平,增强免疫应答,安全有效。
周毅
关键词:肝细胞癌深部热疗不可切除一线治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高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50%]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4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单药或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中位无进展生存(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时间和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次要研究终点为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比较PD-1抑制剂单药(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共收集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132例,其中PD-1抑制剂单药组42例,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90例。PD-1抑制剂单药组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的mPFS时间(20.3个月∶18.4个月,P=0.594)和mOS时间(33.9个月∶51.1个月,P=0.6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1抑制剂单药组的ORR(47.6%∶68.9%,P=0.019)和DCR(90.5%∶98.9%,P=0.035)均显著低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结论PD-1抑制剂单药与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长期疗效相当,但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短期疗效优于PD-1抑制剂单药。
陈思远秦玉慧杜志娟李亚男吕雅晖杜翔宇刘哲峰
关键词:化疗
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2025年
奥希替尼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aNSCLC)患者最常见的一线标准治疗。其一线用药后耐药机制可分为以EGFR共突变,EGFR20外显子插入等为主的原发性耐药和以在靶耐药和脱靶耐药等为主的继发性耐药。除了针对具体基因或靶点突变的特异性治疗策略以外,既往临床试验发现将靶向、免疫、抗血管生成及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等治疗方案单独或联合使用同样能有效克服部分耐药机制。本文对奥希替尼一线治疗aNSCLC患者耐药后的不同机制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其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李飞扬刘颖蔡若雪陈越郭梦雅胡舒怡沙欢欢方瑛周国仁
关键词:抗药性肿瘤
奥沙利铂及卡培他滨联合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 分析针对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口服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周期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50%vs 40.00%,χ^(2)=4.053,P<0.05;95.00%vs 72.50%,χ^(2)=7.440,P<0.01)。观察组中位PFS(mPFS)为232.5 d;对照组mPFS为154 d,观察组mPFS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高表达患者的疗效和mPFS显著优于PD-L1低表达患者(P<0.05);此外,在PD-L1低表达患者中,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2.347,P<0.05)。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对照组与观察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XELOX联合信迪利单抗在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优于单用XELOX,且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于PD-L1高表达患者,该方案显著改善了预后。
张晓瑞单海霞朱正秋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晚期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5年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
史健王亚静侯冉黄娅婕段晓阳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ETA分析
培美曲塞与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比较
2025年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与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3年2月在邵武市立医院接受诊疗的晚期肺腺癌患者7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序后,用计算机辅助完成随机分组,其中培美曲塞组40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紫杉醇组39例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客观缓解率与紫杉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50%vs.48.72%,χ^(2)=0.113,P=0.737);治疗2个周期后,2组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125、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培美曲塞组低于紫杉醇组(P<0.01);培美曲塞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紫杉醇组的30.77%(χ^(2)=5.274,P=0.022)。结论对肺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或培美曲塞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患者病情及生存期均有积极影响,综合考虑对肿瘤标志物的改善及安全性,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价值更高。
曾晖
关键词:培美曲塞紫杉醇近期疗效
EGFR-TKI类抗肿瘤药物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综合评价
2025年
目的综合评价6种一线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类抗肿瘤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奥希替尼为研究对象,以《抗肿瘤药物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2022年版试行)》为准则,通过文献复习、专家调研和专家论证会构建EGFR-T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系统文献综述、网状荟萃分析和其他相关数据资料,重点围绕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进行定性及定量数据/证据整合分析。结果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维度)、12个一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奥希替尼在各维度的综合表现最优,但其可负担性较差;埃克替尼虽然在安全性上表现最优,但其有效性和经济性上最差;吉非替尼在创新性、经济性和可及性上表现均较佳,但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均排在后3位。厄洛替尼在几个维度排名居中,但总生存获益较差。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在各维度的表现均排名靠后,如阿法替尼可负担性最差,而达可替尼安全性上表现最差。结论6种药品在各维度指标上各有优缺,建议在临床合理用药和作为药品目录准入决策时应根据各医疗单位及临床实际需求进行综合判断。
郝星王心源羊红玉王临润王临润
关键词:抗肿瘤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成本-效用分析
2025年
目的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估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经济性。方法根据ETER701研究数据构建分区生存模型,循环周期为3周,模拟ES-SCLC患者采用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方案或单纯化疗方案治疗10年的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模型的稳健性。意愿支付(WTP)阈值为3倍202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即268074元/QALY。结果相比于单纯化疗方案,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方案可多获得0.438 QALY,成本则高出403505.55元,ICER为922031.37元/QALY,高于本研究设定的WTP阈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贝莫苏拜单抗成本、无进展生存期状态的效用值及贴现率对基础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证实该模型稳健,且贝莫苏拜单抗降价75.4%时,联合方案才具有经济性。结论从我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ES-SCLC当前不具有经济性。
冯冰高宁高胜男张羽曦张冉冉刘国强
关键词: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成本-效用分析药物经济学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成本-效果分析
2025年
目的: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出发,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的经济性展开评价。方法:构建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研究时限为10年,模型周期为3周。临床数据来源于Ⅲ期临床试验RATIONALE-306,成本数据来源于药智网、医保局和已发表文献,效用数据来源于文献。利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与意愿支付阈值进行比较,来判断此方案的经济性,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情境分析。结果:在总人群、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肿瘤区域阳性评分(PD-L1 TAP)≥10%和PD-L1TAP<10%亚组人群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独化疗的ICER分别为113 990.29元/QALY、134 581.6元/QALY和137 115.24元/QALY,均低于2023年中国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具有经济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证明模型结果稳定。情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研究时限和不同效用值的情境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相较于单独化疗具有经济性。结论:与单独化疗相比,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ESCC具有经济性。
赵荧荧居文祥张小涵路萝兰沈爱宗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成本-效果分析MARKOV模型

相关作者

熊建萍
作品数:233被引量:87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一线治疗 化疗 晚期胃癌 药物疗法
程颖
作品数:293被引量:2,119H指数:23
供职机构:吉林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黄诚
作品数:167被引量:1,790H指数:19
供职机构:福建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一线治疗 顺铂
张凌
作品数:79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一线治疗 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胃癌 奥沙利铂
秦叔逵
作品数:568被引量:6,867H指数:4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原发性肝癌 三氧化二砷 奥沙利铂 化学治疗 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