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81篇“ 上皮内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章
猪小肠上皮淋巴细胞抵抗PEDV感染的功能初探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构成了机体抵御肠道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对维持猪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上皮淋巴细胞(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位于肠上皮细胞(Intesti...
金玉欣
关键词:猪小肠淋巴细胞
干酪乳杆菌对雏鸡盲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究干酪乳杆菌对雏鸡盲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沙门菌攻毒组、干酪乳杆菌组、预防组、治疗组和预防治疗组,每组5个重复,采用组织学和免疫学方法检测盲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显示:饲喂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治疗,可以维护沙门菌感染雏鸡盲肠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显著提高肠上皮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加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降低致炎细胞因子IL-17、TNF-α的表达。表明干酪乳杆菌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缓解沙门菌诱导的肠道免疫紊乱。
王誉颖韩德平闫雪刘雪连吴栋王佳马云飞
关键词:雏鸡干酪乳杆菌上皮内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TCRγδ+上皮淋巴细胞的肠道发育史
2019年
TCRγδ+上皮淋巴细胞(IELs)是肠上皮淋巴细胞中独特的亚群,该群细胞来源于骨髓和胸腺的初始T细胞,经胸腺或外发育,并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迁移至肠道上皮层,其分化和发育受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肠道菌群和食物抗原等肠道微环境的影响和调节.TCRγδ+ IELs无需抗原递呈细胞的刺激即可迅速活化并识别各种病原体,从而高效分泌细胞因子、介导炎性反应、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与肠上皮细胞发生cross-talk并维持肠上皮完整性.TCRγδ+ IELs在肠道炎性及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结肠炎及结肠癌等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姜雪路晓光
关键词:上皮内淋巴细胞肠黏膜免疫细胞因子肠道发育
番鸭感染MDRV对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2019年
本试验组织切片采用HE染色,测量并比较番鸭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的数量,为番鸭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提供相关论证。试验中正常番鸭在生长过程中,其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较为恒定;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其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先急剧降低,后维持在较低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13.78%、23.73%、33.07%、32.02%、33.68%、30.76%,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感染呼肠孤病毒后番鸭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导致番鸭十二指肠上皮淋巴细胞数量不易恢复正常。
丁美珍
关键词:番鸭呼肠孤病毒十二指肠上皮内淋巴细胞
CD4^+肠上皮淋巴细胞分化调节机制及在肠道稳态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8年
CD4^+上皮淋巴细胞是位于肠道上皮基底层的一类特殊的淋巴细胞.根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不同,CD4^+上皮淋巴细胞可以分为多个亚群,主要有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综合现有文献及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 CD4^+上皮淋巴细胞在肠道稳态维持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转录因子、肠道微生物、营养素能够调节CD4^+上皮淋巴细胞在肠道中的增殖、分化与凋亡; CD4^+上皮淋巴细胞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D4^+上皮淋巴细胞的分化调节机制以及它在肠道稳态维持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为阐明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周超邱远杨桦肖卫东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肠屏障
CD4^+肠上皮淋巴细胞与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上皮淋巴细胞(IEL)是一群位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间的特殊细胞,其主要由CD8^+T淋巴细胞和少量CD4^+T淋巴细胞构成。因为CD4^+IEL数量较少,所以对CD4^+IEL的研究非常有限。肠道中多种细胞因子、肠道细菌、营养素能够调节CD4^+IEL增殖、分化与凋亡。肠道的特殊环境使CD8^+IEL和CD4^+IE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另外,CD4^+IEL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毒性功能,这些功能在维持肠道微环境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D4^+IEL的数量异常及功能缺失均可导致肠道黏膜稳态被破坏。该类细胞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失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认识该群细胞提供了切入点和思路。
周超蔡瑜娇郑鸿邱远
关键词:CD4^+炎症性肠病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银杏叶复方对LPS应激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及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探讨银杏叶复方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小肠黏膜形态及其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目的影响,本试验将36头断奶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应激组(灌服110 mL生理盐水)、银杏叶复方组(灌服110 mL银杏叶复方制剂),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试验第23天采用腹膜注射LPS刺激断奶仔猪建立免疫应激模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LPS应激组相比,银杏叶复方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段的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P<0.05);银杏叶复方组小肠各段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均显著高于LPS应激组(P<0.05)。综上,银杏叶复方可维持和修复由免疫应激引起的断奶仔猪肠道损伤并能增强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
李焰兰天香邱龙新邱龙新戴爱玲郭豪
关键词:免疫应激肠黏膜形态杯状细胞断奶仔猪
营养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肠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及黏液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肠外瘘患者60例进行肠营养治疗,对比实施EN前后患者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变化,实施EN前后患者的肠黏液屏障功能情况,以及实施EN前后患者的营养指标。结果 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CD3^+、CD4^+、CD8^+及iIEL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D3^+、CD4^+、CD8^+及iIEL水平又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及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2周后的小肠黏膜黏液的厚度以及黏蛋白基因2的水平均又分别高于EN支持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支持1周2周后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EN支持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肠营养对于长期禁食的肠外瘘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及黏液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肠营养2周效果明显好于1周,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方式。
严海胡清林鄢传经史云天王昊青廉徐成龙
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瘘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
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转cry1Ab/Ac 基因大米对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影响.[方法]以转cry1Ab/Ac 基因大米为受试物,选用24 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三组,普通大米对照组、Bt 大米低剂...
杨艳伟吕建军周晓冰霍桂桃屈哲林志张頔王雪
关键词: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食蟹猴
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及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转cry1Ab/Ac基因大米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及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以转cry1Ab/Ac基因大米为受试物,选用24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即普通大米对照组、转cry1Ab/Ac基因大米低、高剂量组。对照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给予的猴饲料中转cry1Ab/Ac基因大米含量分别为0、17.5%和70%。每天饲喂2次,每次(100±10)g,持续6个月,恢复期4周。分别进行一般毒性指标的检测:临床症状观察、体质量、体温、心电图、血液学、血清生化、尿生化、脏器质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解剖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目。结果:饲喂6个月后,与普通大米对照组相比,转cry1Ab/Ac基因大米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食蟹猴的一般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小肠黏膜形态各组均未见病理改变,低、高剂量组的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饲喂转cry1Ab/Ac基因大米6个月对食蟹猴小肠黏膜形态、上皮淋巴细胞及杯状细胞数量未见不良影响。
杨艳伟周晓冰吕建军霍桂桃屈哲林志张頔王雪
关键词: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食蟹猴

相关作者

陈耀星
作品数:283被引量:1,05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单色光 肉鸡 小鼠 杯状细胞 肥大细胞
王子旭
作品数:218被引量:95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研究主题:单色光 肉鸡 小鼠 杯状细胞 褪黑激素
张玉仙
作品数:91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大蒜 杯状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小鼠 小肠黏膜
王文利
作品数:100被引量:192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杯状细胞 上皮内淋巴细胞 硫酸庆大霉素 仔畜 大蒜
徐辉
作品数:148被引量:591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贫铀 防原医学 摄入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