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82篇“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相关文章
上颌第一前磨牙腭尖缺损不同修复方式的抗折性能研究
目的:上颌第一前磨牙腭尖缺损至釉牙骨质界以上占其所有腭尖缺损类型总数的1/3,是最常见牙体缺损类型之一。腭尖大面积缺损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在根管治疗后抗折性能大大降低,何种修复方式最佳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体外冷热循环、疲劳及...
王婷
关键词:上颌第一前磨牙桩核冠牙本质肩领
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72例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41例,年龄(38.57±7.21)岁。所有患牙均于一次性根管治疗1周后采用CAD/CAM技术行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修复完成后进行24个月随访。分析患者修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24个月的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修复后3个月,所有患者边缘密合度、修复体缺损、崩瓷、修复体脱落、颜色匹配度、领接关系及牙周发炎均达A级;修复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者不同评价条目B级占比略有上升,但不同时间患者修复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P=0.702)。修复后24个月,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患者的修复体颜色、修复体外形、表面光滑度及高嵌体边缘适合性满意度分别为86.11%(62/72)、98.61%(71/72)、88.89%(64/72)、97.22%(70/72)。结论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为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根管治疗后有效修复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焉妍田鸿旭
关键词:高嵌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上颌第一前磨牙大面积缺损
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上颌骨开窗和骨开裂的CBCT评价
2024年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上颌骨开窗和骨开裂状况。方法回顾性抽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行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的患者80例(480颗牙), 均行最大支抗内收牙治疗, 待治疗完成后行CBCT检查, 统计正畸治疗后唇侧和舌侧上颌牙骨开窗发生率、骨开裂发生率及二者总发生率。结果唇侧右上中切牙骨开裂发生率低于舌侧, 骨开窗发生率高于舌侧(P<0.05)。唇侧左上侧切牙骨开裂发生率低于舌侧(P<0.05)。唇侧右上侧切牙骨开裂发生率、总发生率低于舌侧(P<0.05)。唇侧左上中切牙骨开裂发生率、总发生率低于舌侧(P<0.05)。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正畸治疗后, CBCT可见上颌舌侧切牙骨开裂发生率较高, 故治疗中应注意控制内收限度以规避骨开裂。
王小娜边少峰
关键词:锥形束CT
高嵌体与纤维桩核冠对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抗折力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比较IPSe.max CAD高嵌体和纤维桩核冠对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修复后对抗折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正畸而拔除的6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随机将其分为A、B、C 3组(n=20),A组、B组样本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制备邻牙合面缺损洞型,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行IPSe.max CAD高嵌体修复;B组行纤维桩核冠修复;C组为对照组,样本牙不作处理。记录各组折断力值、折断模式,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B组和C组折裂载荷值分别为(781.25±61.23)N、(712.51±54.36)N和(420.28±41.28)N,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154,P<0.001),A组的折裂荷载值最高;3组折裂模式均以可修复折裂为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邻牙合面缺损上颌第一前磨牙采用IPSe.max CAD高嵌体修复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抗折力较高,且折裂模式主要为可修复性折裂。
闫玉娟吴宁宁周亚
关键词:高嵌体抗折力上颌第一前磨牙
牙体教具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牙体教具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牙科教学及展示。;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5.请求保护的外观设计包含...
陈素芳张陈惠子骆慧玲杨志芸李湘熊倩倩
桁架式开髓洞型对Ⅳ型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成形效果及抗折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远帆
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牙根三根管1例报告
2023年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变异较为复杂,多为扁根,约占75%,双根通常在根尖1/3或1/2处分为颊、腭两个较细的根,约占23.13%,而三根的发生率约为1.87%,分为颊侧近中、远中细而弯曲的二根和一个较为粗而直的腭根,三根临床上比较罕见^([1])。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解剖变异也较为复杂^([2]),各型分类中,14.7%为一个根管,85.1%为复杂的两根管类型,又可分2-1,1-2-1,2-2,1-2,2-1-2等亚型,三根管仅有0.2%。现报告1例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均为三根三根管的病例,为临床根管治疗及牙拔除术提供借鉴。
韩静张练平
关键词: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牙拔除术根管解剖双根
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态及增龄性改变的CBCT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CBCT研究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形态与增龄性变化,为精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360例(男、女各180例),年龄15~74岁,每十年为一组分为6组,分别测量颊侧髓角高度、舌侧髓角高度、颊舌侧髓角间距及根管口间距,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颊侧髓角高度为(3.10±0.96)mm,舌侧髓角高度为(1.56±0.77)mm,颊舌侧髓角间距为(3.18±0.48)mm,颊舌侧根管口间距为(4.04±0.64)mm。女性:颊侧髓角高度为(3.04±0.79)mm,舌侧髓角高度为(1.67±0.73)mm,颊舌侧髓角间距为(3.11±0.42)mm,颊舌侧根管口间距为(3.88±0.53)mm。颊侧髓角高度与舌侧髓角高度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颊侧髓角高于舌侧髓角;颊舌侧髓角间距约为3mm;髓腔形态具有增龄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颊、舌侧髓角高度显现性别差异。
李一鸣刘彦吴文怡刘洋李思杨
关键词:上颌第一前磨牙
CBCT介导下微创法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牙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CBCT辅助下采用微创拔牙法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CBCT检查后采用传统方法拔牙,观察组行CBCT检查后采用微创法拔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对拔牙的恐惧程度,患者术中配合程度,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恐惧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患者术后恐惧程度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配合程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观察组手术时间8~10min,平均(9.38±1.1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8~14min,平均(10.60±1.99)min,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0,P=0.000)。观察组术中牙龈裂伤、术后出血、干槽症及邻牙不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14,P=0.002;χ^(2)=6.802,P=0.009;χ^(2)=4.480,P=0.034;χ^(2)=6.943,P=0.008)。结论:CBCT辅助下采用微创拔牙法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牙,患者恐惧程度降低,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中配合度提高,拔牙并发症减少,是舒适、微创的拔牙术。
郑善川
关键词:上颌第一前磨牙微创拔牙
基于CBCT对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口位置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应用CBCT影像研究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口位置、根管类型以及根管口间距的特点,为精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汉族人上颌第一前磨牙420例(男、女各210例),年龄15岁以上,每十年为一组分为7个年龄组,分...
唐朕中刘彦吴文怡刘洋李思杨
关键词:CBCT上颌第一前磨牙年龄性别

相关作者

吴大明
作品数:109被引量:21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锥形束CT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 根管形态 根尖
吴友农
作品数:204被引量:936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根管 根管治疗术 上颌第一前磨牙 根管形态 口腔医学
缪羽
作品数:84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龋病 口腔 高嵌体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三维有限元
张平
作品数:37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根管 根管治疗 根尖定位仪 上颌第一前磨牙 近中颊根
郑广宁
作品数:89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研究主题:根管治疗 锥形束CT 口腔颌面 腭裂患者 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