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5篇“ 下肢感染“的相关文章
- 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成人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2年3月我院治疗的40例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方案,详细记录两个阶段手术治疗结果,分析影响患者骨愈合时间和下肢功能改善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术后1年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感染未再复发,患者术后1年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淀率、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术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和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均高于术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骨愈合时间与患者年龄、病灶部位相关,年龄越大患者骨愈合速度越慢,股骨愈合速度快于胫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C-M分型、植骨类型、间断期时间、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及病因无较大关联性(P>0.05);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改善情况(LEFS评分)与其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相关,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P<0.05);与其他因素无较大关联性(P>0.05).结论:下肢长骨干感染性骨缺损患者接受病灶扩大切除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疗效显著,对于控制感染率有较好的效果,而影响患者术后骨愈合的因素主要为年龄和病灶部位,除此之外,一阶段术中固定方式选择内固定更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改善.
- 李茂伦张锋王布雨骆艳飞阮世强
- 关键词:感染率
- 中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与下肢感染病变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血清25-(OH)D与下肢感染病变的关系。方法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281例:未合并下肢感染(B组)184例,合并下肢感染(C组)97例;非糖尿病(A组)139例。分析血清25-(OH)D及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25-(OH)D,C组低于B、A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人群及T2DM患者25-(OH)D均与HbA1c负相关,与血钙(Ca)正相关。总人群中,25-(OH)D与WBC、NEU、NLR负相关,与HDL正相关(P<0.05)。T2DM患者25-(OH)D与病程、HbA1c、UACR、CRP、VPT均呈负相关,与BMI、血Ca、LYM、股深动脉中内膜厚度均正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男性T2DM合并下肢感染病变VitD缺乏明显,临床需关注25-(OH)D水平,以更好地防治糖尿病下肢感染病变进展。
- 陶文玉杨海英王飞英冯倩徐凡李奕平
-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中老年男性
- 加味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加味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4月仁怀市中医院收治的下肢感染性创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效果及细菌培养转阴率。结果:术后1、3、12 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逐渐降低,术后3、12 d,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两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观察组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加味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改善实验室指标,促进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转阴。
- 毕昌舜云亮刘源王豪
- 关键词:加味五味消毒饮
- 1例足细胞病继发双下肢感染的护理体会
- 2024年
- 本文总结了1例足细胞病继发双下肢感染患者的护理要点,患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下肢皮肤高度水肿、红肿、破溃感染。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控制感染,根据皮肤损害的情况对症处置伤口,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14天后康复出院。
- 安晓玲
- 关键词:皮肤感染护理
- 载抗生素骨水泥技术分期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下肢创面感染伴软组织缺损常发生于开放性损伤或骨折、下肢骨折术后继发切口感染、糖尿病足感染等疾病,如处理不及时,易形成慢性骨髓炎或难治性耐药创面[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清创、换药、皮瓣转移、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及富血小板血浆技术治疗,但仍存在创面难以愈合,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等问题。载抗生素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并促进诱导膜生长,有效控制感染,修复软组织缺损[2]。本研究拟探讨PMMA分期治疗下肢感染性创面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张磊叶春平黄维运刘振李俊飞
- 关键词:骨水泥感染性创面软组织缺损糖尿病足
- 骨搬移序贯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 目的:观察骨搬移序贯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序贯髓内针与接骨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骨搬移序贯内固定技术治疗下肢感染...
- 李明辉
- 关键词:骨缺损骨搬移骨不连髓内针
- 3D打印微孔钛(钽)假体与Masquelet技术重建下肢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疗效对比研究
- 杨银
- 加速康复外科在下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分析加速康复外科在下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2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首次下床、住院、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及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减轻下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加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事件,患者满意度高。
- 李珊珊马璐
-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满意度
- 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涉及护理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清创时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该装置包括:槽体设置于底座的上方,槽体的上端边缘固定连...
- 李楠邵利萍李圆圆
- VSD配合护理干预在骨科下肢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2年
-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配合护理干预在骨科下肢感染创面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样本收录时间节点范围2020年01月-2021年07月,收录样本取自骨科患者,均为下肢感染创面者,共计70例,全部接受VSD治疗,按照护理服务差异性,区分为2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不同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创面大小变化、疼痛缓解变化及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等。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创面大小、疼痛缓解及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等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对骨科下肢感染创面患者实施VSD配合护理干预,效果优良,不但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 蒋文彦刘丽霞刘召琼
-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骨科
相关作者
- 林凌

- 作品数:59被引量:18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糖尿病 超声评价 超声心动描记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 黄唯佳

- 作品数:172被引量:88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心肺复苏后 心肺复苏 乌司他丁 急诊医学 复苏后
- 翟伟

-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
- 研究主题:老年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患者疗效观察 下肢感染 糖尿病足
- 叶志东

- 作品数:200被引量:6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颈动脉狭窄 下肢静脉曲张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静脉曲张 手术治疗
- 李海燕

- 作品数:91被引量:4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护理 青少年 儿童 围手术期护理 能量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