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0篇“ 不典型川崎病“的相关文章
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4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四肢硬肿、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冠状动脉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困难,临床医师可通过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综合诊断,以提升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患儿预后。
盛艳丽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
典型川崎病患儿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变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 分析典型川崎病(KD)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下称冠脉)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2例典型KD患儿作为观察组,另择同期在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98名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血清白介素-17A(IL-17A)水平,比较观察组中冠脉变亚组和非冠脉变亚组患儿年龄、体重、发热时间、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沉、血钠、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IL-17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L-17A水平与冠脉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冠脉变26例(25.49%),冠脉变亚组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RP、IL-17A水平均高于无冠脉变亚组(均P<0.01);白细胞、血小板、血沉、CRP、IL-17A水平均是典型KD患儿冠脉变的危险因素(OR=2.415、2.782、2.816、3.649、4.493,均P<0.05)。结论 Th17细胞因子IL-17A水平升高的典型KD患儿发生冠脉变的风险增高。
翁艳魏亚新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辅助性T细胞17冠脉病变
血清BNP、ANCA、CRP、ESR在小儿典型川崎病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在小儿典型川崎病(IKD)中的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均来自粤北人民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3年2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IKD诊断标准的3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3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血清BNP、ANCA、CRP、ESR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比较两组患儿血常规相关指标,以影像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观察组血清BNP、ANCA、CRP、ESR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WBC、PLT、LC水平及血清BNP、ANCA、CRP、ESR水平均更高,Hct、Hemoglobin水平均更低(P<0.05)。在30例IKD患儿中,与CRP、ESR相比,ANCA、BN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在IKD患儿中,与CRP、ESR相比,ANCA、BNP的整体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临床对早期IKD患儿进行诊断的检测指标,为早期治疗IKD患儿,降低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及提升患儿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
黄冬梅
关键词:血清脑钠肽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红细胞沉降率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用于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E-STI)对小儿典型川崎病(KD)冠状动脉变(CAL)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188例典型KD患儿,均进行常规超声、3DE-STI检查,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常规超声、3DE-STI对典型KD CAL的检查结果,并对比冠状动脉正常与变患儿常规超声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3DE-STI检查参数(左室3D整体纵向应变(3D-GLS)、3D整体周向应变(3D-GCS)、3D整体径向应变(3D-GRS)、3D整体面积应变(3D-GAS)],对比同CAL严重程度患儿3DE-STI参数。结果188例患儿中男性102例、女性86例,年龄为(6.50±1.70)岁,程为(9.50±1.82)个月。CAG检查结果:188例患儿中冠状动脉正常者18例、CAL者170例;与常规超声检查方法相比,3DE-STI对典型KD CAL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的特异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LVEDV、LVE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CAL组3D-GLS、3D-GCS、3D-GAS更大,3D-GRS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检查,轻度CAL患儿78例、中度69例、重度41例。三组3D-GLS、3DGCS、3D-GAS、3D-GR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典型KD CAL采用3DE-STI的诊断价值更高,且CAL严重程度与3DE-STI参数关系密切。
杨富梅韩苗赵翌霖
关键词:小儿不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准确率
典型川崎病患儿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典型川崎病患儿Th17细胞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典型川崎病患儿102例作为疾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9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血清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7A(IL-17A)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17A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血清IL-17A水平与疾组冠状动脉变的关系。结果疾组血清IL-17A水平为(14.89±2.45)ng/L,高于对照组的(4.52±0.5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组冠状动脉变发生率为25.49%,冠状动脉变发生者WBC、PLT、ESR、CRP水平、IL-17A水平均高于未发生冠状动脉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LT、ESR、CRP、IL-17A水平均是疾组冠状动脉变的影响因素(OR=2.415、2.782、2.816、3.649、4.493,P<0.05)。结论典型川崎病患儿Th17细胞因子IL-17A水平升高,且WBC、PLT、ESR、CRP均是冠状动脉变发生的影响因素。
郭东梅张文华周锦云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辅助性T细胞17冠状动脉病变
三月大幼儿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典型川崎病1例临床案例诊治分析
2022年
典型川崎病临床上少见,可对幼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提高典型川崎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已经成为当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但临床对该类疾的研究较少。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典型川崎病患儿诊治经过,以期为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典型川崎病可伴有发热、结膜充血等疾,部分患儿可能在发后出现冠状动脉变后遗症,而该也是导致幼儿发生后天性心脏的主要原因之一.
蒋敏
关键词:发热川崎病诊治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诊断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的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E-STI)诊断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典型川崎病患儿113例,均行常规超声、3DE-STI诊断,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常规超声、3DE-STI诊断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的检出结果,比较其诊断效能、诊断预测值,并比较有无冠状动脉变和变严重程度患儿3DE-STI参数[3D整体周向应变(3D-GCS)、3D整体纵向应变(3D-GLS)、3D整体面积应变(3D-GAS)、3D整体径向应变(3D-GRS)],分析3DE-STI参数和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组共113例典型川崎病患儿,CAG检查证实冠状动脉变101例,冠状动脉正常12例;常规超声诊断出冠状动脉变93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3DE-STI诊断出冠状动脉变99例,冠状动脉正常14例。3DE-STI诊断灵敏度(96.04%,97/101)、准确度(94.69%,107/113)均高于常规超声(87.13%,88/101;84.07%,95/113),漏诊率(3.96%,4/101)低于常规超声(12.87%,13/101),P<0.05。冠状动脉变患儿3D-GCS、3D-GLS、3D-GAS、3D-GRS均低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P均<0.05);经两两比较,变严重程度患儿3D-GCS、3D-GLS、3D-GAS、3D-GRS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3D-GCS、3D-GLS、3D-GAS、3D-GRS参数低于轻度、中度患儿(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3D-GCS(r=-0.674)、3D-GLS(r=-0.598)、3D-GAS(r=-0.702)、3D-GRS(r=-0.605)和典型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变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3DE-STI诊断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效果显著,且3DE-STI参数和冠状动脉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为临床评估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汪慧卿孙付艳杜丽娟赵静李娜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典型川崎病致巨大冠状动脉瘤发生心肌梗死后多学科团队协作诊治一例
2022年
本文回顾1例极典型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反复心肌梗死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的例。患儿男,10岁,以发热、腹痛起,诊断为阑尾炎程1月余时仍有发热,发现双侧冠状动脉巨大动脉瘤,遂诊断为川崎病程中先后发生心肌梗死、川崎病复发和二次心肌梗死,历经急性期抢救、心肌梗死治疗、多次冠状动脉评估、冠状动脉变长期管理等各个阶段,最终于程11个月时行CABG。本例起典型,急性期程迁延难治,冠状动脉变严重复杂,先后发生2次心肌梗死,治疗决策制订的难度及风险均较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变MDT团队采取全方位评估与精细化管理,并制订了最佳的治疗方案,使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储晨林怡翔何岚梁雪村王凤马晓静田宏胡喜红赵瑞芳贾兵赵强黄国英刘芳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
小儿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研究
2021年
对小儿典型川崎病临床诊治方法展开探究。方法:根据疾类型将2015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48例川崎病患儿分为实验组(28例,典型)、对照组(20例,典型)。对比两组各诊断项目指标、实验组治疗前后情变化。结果:实验组发热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实验组白细胞数量升高、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实验组发热率、冠状动脉变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小儿典型川崎病的诊断需以临床表现、实验检查、超声心动图等为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损害的发生率。
史振华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诊治
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E-STI)在小儿典型川崎病冠状动脉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10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均行冠脉造影、常规超声与3DE-STI检查,比较常规超声与3DESTI对冠脉变检出情况、冠脉变组与正常组3DE-STI参数[左室3D整体纵向应变(3D-GLS)、3D整体径向应变(3D-GRS)、3D整体面积应变(3D-GAS)与3D整体周向应变(3D-GCS)]及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程度组3DE-STI参数。结果常规超声诊断敏感度88.30%,特异度63.64%,准确率85.71%,Kappa值0.41;3DE-STI诊断敏感度96.81%,特异度81.82%,准确率95.24%,Kappa值0.76;3DE-STI对冠脉变诊断敏感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变组与正常组LVEDV、LVESV、LVEF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变组3DGLS、3D-GRS、3D-GAS以及3D-GCS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重度组3D-GLS、3D-GRS、3D-GAS、3D-GCS明显小于轻、中度组(P<0.05),且中度组明显小于轻度组(P<0.05)。结论3DE-STI诊断小儿典型川崎病冠脉变与冠脉造影高度一致,相较于常规超声,其诊断敏感度与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姜华胡尧舜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斑点追踪成像

相关作者

刘红英
作品数:38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
研究主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尼美舒利 病毒性心肌炎 非甾体类消炎药 黄芪甲甙
黄福光
作品数:271被引量:993H指数:1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 超声 超声双重造影
赵红立
作品数:36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
研究主题:小儿 治疗小儿 宝乐安 心肌损伤 清开灵
罗永姣
作品数:26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黄芪甲甙 病毒性心肌炎 丙种球蛋白 BALB/C小鼠 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
张少峰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户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不典型川崎病 诊治体会 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