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9篇“ 不同类型农户“的相关文章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研究 ——以广西荔浦市双江镇太和村为例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乡村地区传统耕作方式发生改变,农户生计策略逐渐分化,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差异化显著。尽管“以城带乡”、“以城兴乡”、“城乡互促共进”等策略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
李萍
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农户影响因素数据包络分析
丘陵地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非粮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五莲县的调查被引量:2
2023年
耕地非粮化对区域粮食安全具有深远影响,辨析丘陵地区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以五莲县为例,选取户部乡、潮河镇、叩官镇等乡(镇)的8个行政村展开实地调查与参与式农村评估研究,共获取调查问卷237份,运用地理探测器与Logistics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非粮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丘陵地区兼业农户与非农户比例较高,五莲县兼业农户与非农户占比分别为59.92%和28.69%。丘陵地区耕地非粮化现象严重,五莲县户均耕地非粮化面积为0.70 hm^(2),非粮化耕地以种植苹果、板栗、苗圃为主。纯农户、兼业农户、非农户户均耕地非粮化面积分别为0.78 hm^(2)、0.91 hm^(2)、0.21 hm^(2)。丘陵地区农户耕地非粮化受农户家庭特征、区位条件、耕地利用特征、政策认知的共同影响,不同类型农户耕地非粮化行为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纪王迪于浩孙丕苓卢达王世清吕雪雪王肖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前景理论视角下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研究被引量:16
2022年
由于宅基地退出涉及利益的复杂性和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过程中存在诸多非理性现象。以前景理论为分析依据,将农户分为务农型农户、半工半农型农户和务工型农户三类,通过模型构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针对后两类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具有不同的参照依据和风险偏好,后两类农户都倾向于不退出宅基地。半工半农型农户不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规避非农化生产的损失,而务工型农户不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原因是不在乎宅基地退出的货币补偿。基于此,建议提升农户职业素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差异化退出模式满足不同类型农户差异化的需求。
庄晋财齐佈云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
前景理论视角下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行为决策研究
我们国家经过近年的试点改革,有力促进了农村宅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向高收益的城市流动,在农民层面形成了农户的分化,在宅基地使用层面逐渐出现了“空心村”、“荒废村”的现象。但我国城乡产...
齐佈云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义岗川镇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探究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的耕地撂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蜕变型农户的撂荒比重最高、户均撂荒面积最大,生产型农户的撂荒比重最低、户均撂荒面积最小;耕地总面积和耕地质量对每类农户的影响效果较为相似,农户的耕地总面积越多、耕地质量越差,撂荒面积就越大;道路情况和自然灾害对每类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普遍较小。
刘盼许艳赵小明吕银霞
关键词:耕地撂荒不同类型农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
脱贫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通过对河北省阜平县传统农区与旅游开发区559户农民进行调研,在有限理性理论指导下,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脱贫山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研究表明:年龄与2个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均呈显著负相关,家庭非农劳动力占比、家庭纯收入均与2个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在传统农区,从事农业生产意愿、家庭农业劳动力占比、宅基地住房结构、是否为建档立卡户对该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在旅游开发区,除了共同影响因素外,性别、文化程度和人均宅基地面积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宅基地退出工作应因地制宜开展,满足农户差异化需求,并以合适手段降低农户对宅基地的投机性估值。
王思雨薛凤蕊栾晓伟周亚鹏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意愿传统农区旅游开发区
不同类型农户的职业化培育路径探析
2021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逐渐拥有了自主经营权,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解放,兼业化也随之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但是,虽然兼业化是农业比较优势下降背景下农户的理性选择,且与家庭收入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影响了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且不利于缩小基尼系数。因此,农户兼业化虽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其合理性,但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最终势必会被农户职业化所取代。
谯伟
关键词:农户职业化兼业化老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促进了农地流转?——基于不同类型农户的考察被引量:4
2021年
本文基于两类不同家庭:60岁以下参保缴费家庭(无老年人家庭)和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家庭(老年人家庭),理论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地流转影响的作用机制,利用CHARLS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不同参保特征对农地转出和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无老年人家庭,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显著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参保人数越多、缴费金额越高、参保年限越长,更加愿意转出土地,同时对农地转入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于老年人家庭,领取养老金能显著减少农户的土地转出;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其他特征变量对老年人家庭的农地转入影响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在制度设计中应关注差异性,同时要加强政策补贴力度,加快构建农地流转信息平台,以释放农地流转潜力。
刘华章筱淳李茜茹王琳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丘陵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生活用地差异分析
2020年
基于2019年8月在湖北省通城县6个行政村进行的农户调查和实地测量数据,在界定农村生活用地内涵和构建农村生活用地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农户生活用地的规模、结构、优势功能,结果发现,随着日常生活中农业活动的减少,丘陵地区农户户均生活用地规模和户籍人均生活用地规模有减小的趋势,但常住人口人均用地规模增大;在农户生活用地的4个一级地类中,居住用地和休闲服务用地在各类农户的用地安排中都占较大的比例且差别不大,但对生产生活用地的安排存在较大差异;生活用地的居住功能对4类农户都很重要,纯农户和农业为主型农户生活用地的农业性生产生活优势功能明显,非农型农户生活用地的非农性生产生活功能优势突出,非农为主型农户生活用地没有明显的优势功能。因此,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户层面的生活用地利用规划应注重对不同类型农户生活用地优势功能的区别,突出优势功能,同时兼顾其他功能,使新农村既美丽宜居,又方便农户生产生活。
黄利民陈宇达崔国敏刘成武
关键词:土地利用丘陵地区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以哈尼梯田为例被引量:16
2020年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被认为是弥合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从实践层面揭示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元阳县12个村寨401家农户的研究表明:(1)劳动力就业呈现非农化转移,农户生计由此分化形成务农主导、务工主导、均衡兼营、旅游参与、旅游主导5种发展类型;(2)非农化发展总体上对农地保护与利用形成负面影响,对旱地的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上,对水梯田的利用变化则表现在弃耕撂荒、农地流转、劳动力投入等多个方面;(3)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改变存在差异,生计旅游化转型的农户其传统农业生产维持不及留守务农农户,劳动力投入与省工性的物质要素投入行为改变明显,但在农地保有与劳动力投入方面优于外出务工农户;(4)旅游的弥合效应与遗产保护学界的理论构想存在差异,研究区弥合效应仅在旅游从业农户群体中有所体现,这类农户根据旅游从业特点、遗产保护要求形成了旅游化兼业模式,生计压力之下对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成了农户兼顾传统农业生产。遗产保护须多方审视旅游的正反向效应,在遗产保护基础和前提下,维持适度旅游发展规模以保持农户多产兼业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张爱平
关键词:农地利用农户生计旅游影响哈尼梯田

相关作者

王成
作品数:599被引量:4,787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农户 土地利用 乡村 日变化 空气颗粒物
李晓庆
作品数:23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研究主题:农户 农村居民点 不同类型农户 农户调查 统筹城乡
蒋福霞
作品数:25被引量:6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不同类型农户 农村居民点 农户调查 实证
王利平
作品数:33被引量:25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不同类型农户 农村居民点 农户土地 生计
张玉英
作品数:19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农村居民点 不同类型农户 实证 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