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22篇“ 专制主义“的相关文章
-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理论判析
-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已有广泛讨论,但对其深入的批判性分析仍然不足。为了化解西方长久以来对中国“东方专制主义”的偏见与误解,提醒中国社会防止被刻板的西方意识形态所渗透,对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重新判析至...
- 陈涛
- 关键词:东方专制主义
- 中国绝对专制主义的经典——韩非政治思想再释评
- 2024年
- 在先秦诸子中,韩非拥有最为完备的政治思想体系。韩非关于道、德、理的观点,是其全部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由此发展起了关于君臣之道和治国之术的整个政治理论体系。韩非政治学说的本质特征是绝对君主专制主义。韩非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专制政权的兴亡更替经验,形成了中国政治学说史上最为完备的专制主义政治理论。韩非也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甚至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早的国家主义倡导者。他先于马基雅维利1,70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国家与君主,并视国家利益为公共利益。在现代民主政治的条件下,对待韩非及其《韩非子》,应当坚决抛弃其君主专制的消极内容,努力弘扬其依法治国的积极内容。
- 俞可平
- 关键词:韩非子法家中国传统政治
- 基于“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概念”易错试题的分析
- 2023年
- 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开始,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政治的发展演变虽然知识点繁多,但主要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思想控制三条线索而展开。旧高考复习所依托的专题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3、4课的史实编写体例便是围绕着这三条线索展开,同时这一部分内容也是部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到第四单元的主要章节内容。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高频考点,也是学生经常失误丢分的地方。造成学生丢分的具体情况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对于“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大概念内涵及其外延的把握不准确。接下来,笔者以2017年全国Ⅰ卷第25题为例,针对该主题试题及其错误点进行分析。
- 吴煜孙万仓
- 关键词:章节内容编写体例高频考点专制主义专题史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概念与18世纪初法国的帝国想象——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交锋
- 2023年
- 从表面上看,关于法国君主制的未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伏尔泰视中国的政体为秩序良好的帝国典范,孟德斯鸠则为中国贴上了专制主义的标签,否定了法国君主制效法中国的可行性。对此,伏尔泰批评孟德斯鸠误用了专制主义的概念,也误解了中国的政体。本文从双方这一分歧入手,分析了二人对专制主义概念不同理解的成因,进而指出分歧本身来自一种共同的担忧,即在18世纪法国想要参照罗马建立起统一欧洲的帝国的愿望。在对新旧帝国的比较之后,我们发现,伏尔泰和孟德斯鸠都注意到了英国所呈现出的新型帝国模式,它革新了君主制内部的权力结构,建立起了政治精英新的流动方式,使英国克服了旧帝国模式的短板。进而,他们在英国发现了法国和欧洲君主国未来可能的转型方向。
- 葛耘娜
- 关键词:伏尔泰孟德斯鸠专制主义帝国
- 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二轮历史专题复习——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学生在上新课时,历史课通常以“课时”为自然单位呈现,这就难以避免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现象。我们在一轮复习时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到了二轮专题复习时,我们要将关注重点投向知识框架的构建、阶段特征的掌握。如果我们以核心素养为中心,以大概念对知识点进行重组与整合,这无疑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脉络,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以大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例,结合近年高考真题,梳理相关知识。
- 刘泽军
- 关键词:历史课高考真题知识框架零散化
- 谢天佑著作集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 本书是一部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态史,堪称古代官场现形记;也是一本史实和评论俱佳的历史小品。书中以中国古代君臣关系、臣民心理为切口,剖析专制主义的内涵,以批评的笔触,呈现出专制主义的产生过程、权力结构的确定,以及在这...
- 谢天佑
- 东方专制主义理论是冷战产物被引量:4
- 2020年
- 魏特夫认为,治水导致了专制政体。他把这一模式强加在所有大河文明上,无视这些国家的地理环境、水文特征、政治制度和经济结构。其《东方专制主义》一书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悖论、充斥妖魔论观点、具有种族主义倾向的大杂烩。
- 金寿福
- 关键词:东方专制主义专制政体种族主义地理环境水文特征
- 深入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2020年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初中学生的思维中,往往认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个概念。其实,我们在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应当把它分成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两个概念来理解。君主专制是针对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独断及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治、经济、军事均由皇帝一人独揽。
- 陈继伟
- 关键词: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
- 论墨子、韩非子专制主义之分殊
- 2020年
- 墨子与韩非子的君主专制理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君权的合法性来看,墨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命,只有爱利天下万民之人才能获得上天的认可;韩非子则认为,君主对国家的所有权和统治权是不证自明的,不受其他力量的约束和限制。从君主集权的手段来看,墨子提出建立一个以天子为核心的政长系统,通过“逐级尚同”的方式自下而上统一全体臣民的思想和行动;韩非子则认为,君主治吏而不治民,只是强调人君综合运用法、术、势的手段自上而下地加强对臣僚的管理和控制。从提倡集权政治的目的来看,墨子是为了利用政治强制力来重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实现天下之治;韩非子则是为了增强君主的权威,维护君权的稳定,实现君主利益的最大化。
- 李梁楠
- 关键词:墨子韩非子专制主义
- 专制主义视角下的霍光权力与刘贺立废被引量:2
- 2020年
- 汉武帝托孤是霍光权威地位形成的根本原因,其他辅政大臣或去世或谋反被诛,客观上使霍光掌握了绝对权力。武帝遗制,汉廷行政运转以中朝为主,外朝为辅,其中霍光又是整个辅政机制的核心,具有最终的决定权。“政事壹决于光”等相关记载,实质是这一机制的体现,是武帝遗诏赋予他的职责。刘贺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及霍光的执政理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故而旋即被废。霍光十分重“名”,即历史对自己的评价,这对昭宣时期重大政治事件的处理方式及政治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集权威与权力于一身的霍光的政治作为表明,在古代专制政体下,历史评价是约束权力的制度性因素之一。
- 符奎
- 关键词:专制主义
相关作者
- 王海明

- 作品数:224被引量:966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三亚学院
- 研究主题: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 道德目的 伦理学 辩难
- 李宪堂

- 作品数:50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专制主义 儒学 传统文化 儒家 王权主义
- 叶剑锋

- 作品数:76被引量:9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 研究主题:封建主义 罗伯特·达尔 反封建斗争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 张分田

- 作品数:87被引量:355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统治思想 民本思想 儒家 帝制 法家
- 叶剑锋

- 作品数:10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 研究主题:专制主义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主义 政治学 本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