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58篇“ 世界主义“的相关文章
- 世界主义与身份伦理
- 2024年
-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自然威胁与各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界对于世界主义理论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但是对世界主义与身份伦理的关系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本文重点梳理了世界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及其所反映的伦理观念的变迁。世界主义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犬儒派哲学家戴奥真尼斯的“世界公民”概念,斯多葛学派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世界主义哲学并将其改造为一种道德普世主义。18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将世界主义逐渐从一种理想转变为一个实际的政治法律方案,为法律意义上的世界主义公民身份奠定了基础。到了19世纪,随着资本的海外扩张,世界主义渐渐成为一种社会趋势。进入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也进一步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世界主义概念也被大致分为了三个方面:道德世界主义、政治法律世界主义和文化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目前仍旧处于一个动态发展的阶段,在伦理建构方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 刘辉
- 关键词:世界主义世界公民
- 世界主义当代儒学发展观
- 2024年
- 当代儒学发展的使命,是通过重建道统观、经典系统和哲学体系来建构原始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的第三个儒学范式,即当代儒学范式,其宗旨不应该局限于吸收德先生和赛先生,而是应该建构真正具有世界高度和人类关怀的思想学说。道其实就是形成于轴心时代的人类基本价值系统,道统则是建立和传承人类基本价值系统所形成的传统。因此当代儒学应立足于传统儒家的天人统和人天统,求同存异,融会贯通,将各种轴心时代所建立并影响深远的各种价值系统综合创新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儒家经典系统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扩大,形成以传统儒家五经七典为核心经典、以体现其他轴心文明尤其西方文明道统的核心经典为基本经典的新系统。道哲学试图通过探寻真正的价值本源和真正的道德形上学基础来重建人类价值系统并恢复价值的必然性和神圣性,指出作为物质世界的易界和作为价值世界的藏界是相互独立的,而沟通二者的桥梁是作为灵魂世界的灵界,因而易界、藏界和灵界共同构成了道。
- 郭沂
- 关键词:世界主义道统
- 拉丁美洲的世界主义思想探微
- 2024年
- 拉丁美洲的世界主义思想是在其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形成,呈现了一种协调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可能,并在个体价值与人类价值的思辨中升华了植根本土的世界主义思想观照。拉丁美洲的世界主义思想表现为拉丁美洲本身即是世界主义的、由关注个体价值向关注人类整体性渐近发展、从属于民族化世界主义的鲜明地区文化特征,以去殖民化思想、种族融合思想、以泛美主义为代表的共同体思想为核心价值。拉丁美洲的世界主义思想因而展现出多维样态,即去殖民化的世界主义、强调道德教化的世界主义、倡导种族交融的世界主义与寻求全球正义分配的世界主义。拉丁美洲的世界主义思想不仅依凭其独特的文明特性丰富了人类世界主义思想,而且为推动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了独具一格的思想智慧。
- 邹鑫
- 关键词:世界主义泛美主义
- 凯·尼尔森世界主义思想研究
- 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成员,凯·尼尔森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激进平等主义”的正义理论,成为当代西方左翼正义论的主要代表。其“激进平等主义”理论在全球正义问题上表现为一种世界主义。尼尔森的世界主义,主要通...
- 廖丽芳
- 关键词:世界主义全球正义
- 《魔种》中世界主义的研究
-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在英语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魔种》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受到众多批评家的关注。国内外对奈保尔和其作品的研究大多基于后殖民...
- 罗萍
- 关键词:《魔种》世界主义世界公民文化共同体
- 《茫茫藻海》中的世界主义观
- 2024年
- 作为在加勒比海和欧洲之间穿梭的世界公民,琼·里斯在其小说《茫茫藻海》中呈现了她深邃的世界主义思想。通过书写来自不同种族、性别和宗教的人共同展现的礼遇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她揭示了这些共同价值有助于人类超越不同文明、种族、性别和宗教之间的界限,从而展开富有成效的交往互鉴。同时,里斯通过文学叙事,不仅强调女性、儿童等边缘人群给予他者无条件礼遇的不负责任,而且强调有条件礼遇的必要性。在她看来,对于来自第三世界的边缘人群来说,只有在坚守民族—国家认同的前提下,世界认同才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凌淑珍陈世丹王震
- 关键词:《茫茫藻海》礼遇世界主义
- 中联与粤语电影改编的世界主义视野
- 2024年
- 世界主义承诺透过一再强调个人、社区和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来超越国族思维和受传统约束的“本位主义”。中国香港受殖民统治时期的左翼粤语电影公司即中联电影(1952—1967)借助改编世界文学经典来提高粤语电影的声望,其中三部1955年的电影为改编自《远大前程》的《孤星血泪》、根据《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春残梦断》,以及以《嘉莉妹妹》为蓝本的《天长地久》。中联所代表的社会写实主义并不本土或过时,它的电影艺术工作者想象了一个以草根阶层为本的社群,由工人、知识分子、本地人和异乡人所组成,希冀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成见,并超越他们的国族身份,而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是一个理想中具备人性化和世界主义视野的社群。
- 吴国坤
- 关键词:改编冷战世界主义伦理片
- 论利阿·依皮“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观
- 2024年
- 全球正义理论存在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争论焦点之一在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适用范围。世界主义者主张把这一原则扩展到全球,民族主义者则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最多是充足主义的原则。面对这一争论,利阿·依皮试图调和争论双方,使民族主义者也承认全球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规范性意义。与此同时,依皮试图阐明国家对于全球正义行动者的规范性意义。因为依皮在国界的任意性、国家的价值等问题上矛盾的观点,她所建构的“国家—世界主义”的全球正义理论并没有开辟出第三条道路。
- 李勇王玲玲
- 关键词:全球正义世界主义民族主义平等主义分配正义
- 迈向“平台世界主义”:数智时代国际传播前瞻被引量:7
- 2024年
- 2023年国际传播研究聚焦基“全球南方”的视野转向、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网关”隐喻,以及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进阶三大核心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2024年国际传播的发展走势进行前瞻:共筑传播共同体、推动实务与主体扩容,“数智华流”的技术赋能,迈向“平台世界主义”的新境界将成为今后理论研究拓展和实务创新的切入点。
- 史安斌朱泓宇
- 国际传播共同体:平台世界主义的主体论被引量:2
- 2024年
- 从词源学的角度考证,“传播”与“共同体”具有高度的同源关系,国际传播共同体的建设可以看作构建“天下一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路向。从“平台世界主义主体论”的视角理解国际传播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可以发现:一方面,早期世界主义的主体理性与交往理性落地难度大;另一方面,“盎撒式”全球化的国际传播也背离了“世界主义”的理念传统。由此,建设新全球化时代的新型国际传播共同体,必须继续发挥国际媒体间合作的深厚基础优势,加快数智化平台化转型;以国际组织为“火车头”拉动传播共同体建设;培育数智平台新兴传播主体跨国交往的众聚力量。
- 史安斌朱泓宇
- 关键词:交往理性媒体合作
相关作者
- 邵培仁

- 作品数:247被引量:2,683H指数:2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媒介 传播学 媒介地理 媒介地理学 世界主义
- 史安斌

- 作品数:367被引量:3,168H指数:28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社交媒体 新闻传播 跨文化传播 新闻 新闻业
- 王宁

- 作品数:267被引量:1,28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翻译 中国文学 世界主义
- 张永义

-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世界主义 国际伦理 伦理 难民 道德
- 高景柱

- 作品数:116被引量:2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代际正义 资源平等 罗尔斯 德沃金 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