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875篇“ 世界文化“的相关文章
-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系列报道之四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行时
- 2024年
-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在2021年8月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长城等遗产保护状况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领先地位。
- 张志然
- 关键词:世界遗产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 传承中国珠算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 2024年
- 7月15日,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第八届珠心算比赛在我国吉林长春成功举行,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21支代表队235人同台竞技,完美诠释了“更快、更高、更精、更强”的赛会主题,为传承和发扬中国珠算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张蕊张小莉
- 关键词:珠算文化珠心算世界文化交流世界珠算心算联合会
- 做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典范
- 2024年
-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是中华五干多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和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故宫博物院都有鲜明具体的体现。故宫博物院不仅守护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186万余件/套珍贵藏品,也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 王旭东
-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历史见证多元文化交流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何以建设为世界文化名城——评尹宏等著《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研究》
- 2024年
- 恩格斯曾经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人类迈向自由的一步”。1城市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迈向自由的重要起点和支点。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古今中外,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无一不是文化名城和文化圣地。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文化城市更被视为一种改变城市发展困境的范式,以文化推动城市崛起是世界城市迭代升级的主流趋势,城市竞争机制正悄然改变。中国是人类几大原生文明发源地之一,城市的历史十分悠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 何一民
- 关键词:后工业化社会国际大都市文化名城
- 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发展趋势
- 2024年
- 文章探讨了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世界遗产大会中的低参与度问题。基于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文章指出:尽管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全球遗产资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其在《公约》执行机制的决策过程中缺乏被认可的参与身份,且代表性不足,故声音常被忽视。《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对遗产地管理者的角色缺乏系统性考量,导致其在《公约》执行体系中的地位尴尬。世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在推动这一群体走向前台、构建集体意识和行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群体自下而上、去中心化的行动已经开始,或将对《公约》实施机制形成具有积极意义的影响。为切实提升世界遗产地管理者的参与度,积极响应新的发展趋势,笔者建议对《操作指南》和世界遗产大会的《议事规则》进行修订完善,明确遗产地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渠道。文章最后提出,中国作为缔约国中的遗产大国,应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一变化进程,并加紧提升中国遗产地管理者的国际参与度和领导力,更好地传播中国的遗产地管理经验和智慧,为世界遗产事业作出更突出的贡献。
- 魏青
- 关键词:公约
-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方立法研究
- 2024年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要求世界遗产所在国应通过适当的法律措施对世界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目前,我国共有39项世界文化遗产和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各项遗产在遗产分布、遗产形态、遗产管理区域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随着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出台,以及国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地方世界遗产保护条例需要在现有法律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新理念和新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完善世界遗产保护法律体系。
- 贾孟奇
-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
- 以申遗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 开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李群
- 2024年
-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此,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接受了记者专访。
- 施雨岑王鹏陈冬书李群
- 关键词:北京中轴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 做“云阅读”时代“小而美”的文化期刊——《世界文化》办刊思考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融媒体、“云阅读”时代,传统出版领域的文化综合类期刊如何突出自身差异化,将内容做精做深的总体思路和有效途径。【方法】以高校主办的文化期刊《世界文化》为例,梳理分析刊物近年来明确定位、深耕内容与特色的翔实案例。【结果】刊物在坚持“小而美”的定位和做好国际传播两个方面强化自身特色,将文化普及与学术通识化融合并进,彰显时代感与人文情怀,多视角讲好世界故事与中国故事。【结论】只有充分发掘“人有我独”的优势,在办刊的独特定位、独特资源、独特思路上下足功夫,才能真正打造“云阅读”时代的“深阅读”文化期刊。
- 张小荫
- 世界文化遗产价值阐释与空间表达的建构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价值阐释和空间表达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再生产、空间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二者建构形成世界文化遗产体系的双重运动模型,揭示了该体系的发展机制和动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体系中的主流话语和主动机制,价值阐释的理想是将自上而下的规则调整为共享的表象系统,实现主体间的意义建构,最大限度追求文化过程的集体成就。作为隐蔽话语和被动机制,空间表达对价值阐释具有增强或制约作用。当二者方向一致时,会共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体系进步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过于强调价值阐释的推动作用而忽视空间表达的制约作用,会导致社会空间生产对意义建构的反抗,造成世界文化遗产体系发展的困境。
- 赵云
-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文化过程
- 中国博物馆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路径研究——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守护与重光”展览为例
- 2024年
-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当前世界文化遗产面临严重的威胁和挑战。随着参与全球事务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始终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治理,中国博物馆行业也充分发挥能力和担当,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深度合作,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今后,中国博物馆行业应该进一步强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能力: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中国理念;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行动,贡献中国力量;强化文明交流多元合作路径,贡献中国方案;积极作为,努力担当,在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中提升国际影响力。
- 张雪嫣
- 关键词: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
相关作者
- 乐黛云

- 作品数:170被引量:995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比较文学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文化 文化自觉
- 赵旭东

- 作品数:343被引量:2,056H指数:2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理治疗 家庭治疗 家庭 精神病 家庭功能
- 安乐哲

- 作品数:62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儒家 儒学 角色 宇宙论 角色伦理
- 余晓慧

- 作品数:6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认同 世界文化 世界历史 传统文化 华人华侨
- 李宗桂

- 作品数:154被引量:1,02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中国文化 文化发展 现代新儒家 文化建设 文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