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1篇“ 两系杂交早稻“的相关文章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熟类型组合为515.89 kg/667 m^(2),近年通过审定组合的区试产量更高;组合优质达标率仅为10.8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组合占比分别为15.22%和4.35%;列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组合29个。截至2019年,有18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4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33.34万hm^(2),2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
邓飞陆爱国周建霞王孔俭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稻区两系杂交早稻抗性推广面积
高产抗倒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锦两优8号
2022年
锦两优8号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桃花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用不育系锦4128S与自育恢复系R8配组育成的中熟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镉低积累、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刘三雄闵军黎用朝刘利成杨远柱李小湘胡敏刘邦华黄海明
关键词:杂交早稻高产选育
新质源两系杂交早稻10个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采用两套新质源亲本,按3×6 NCⅡ遗传设计,分析了3个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配制的18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株高、穗长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除单株有效穗外,其余9个性状组合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恢复系除单株有效穗和小区产量外,其余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水平;不育系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小区产量和长宽比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水平。恢复系R 76/鹏超1号和不育系标广占63 S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组合标广占63 S/(R 76/鹏超1号)的特殊配合力表现最佳。10个性状中单株有效穗、穗实粒数、小区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小,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谢芳腾刘海平张红林汪雨萍蒋龙张璞欧阳春荣谢建萍欧阳真程杨福权张家健何胜章萍钟晓英
关键词:杂交早稻亲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两系杂交早稻组合Z两优68春季高产制种技术被引量:2
2021年
Z两优68是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选的不育系Z9S与恢复系D68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总结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及其在郴州的春季高产制种技术。
刘跃荣唐修平彭丁文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制种
高产两系杂交早稻赣两优2303的选育与应用
2020年
赣两优2303是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高产稳产籼型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该组合于2018年通过广西审定。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等。
刘应胜刘兵高美良胡建勇李强唐平徕
关键词:两系杂交早稻选育栽培制种
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179在永丰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年
陵两优179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共同选育而成的两系早杂水稻组合,于2017年通过国审。永丰县从2018年开始种植该品种,2019年大面积推广,表现熟期适中、抗性强、产量高。本文作者主要介绍了该组合在永丰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邱六根徐四荣曾旻程南根刘可荣胡永平
关键词:两系杂交早稻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22的关键叶龄期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2020年
两系杂交早稻陵两优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早稻适时早播,通过对其叶龄和分蘖动态等进行系统的苗情观测,掌握了该品种与季节同步的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穗轴分化期、枝梗分化期、颖花分化期、拔节期、高峰苗期、花粉母细胞形成与减数分裂期和抽穗结实期等8个关键叶龄期及其群体发育特征,介绍了其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陆峰王世杰陆晓清
关键词:杂交早稻叶龄茎蘖动态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专用型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株两优06的选育与应用
2019年
株两优06是采用温敏不育系株1S与早籼恢复系06EZ11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组合,具有熟期适宜、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分蘖力较强、植株较矮、抗倒力强、千粒重大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其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达26.8%,是米粉等食品加工专用的最佳原料。201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8年通过江西省引种备案。文章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及推广应用。
刘庆龙杨远柱杨远柱金庆生金庆生祁永斌祁永斌严文潮
关键词:两系杂交水稻早籼稻高直链淀粉
两系杂交早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比较不同两系杂交早稻的氮肥利用率,以便鉴定氮高效利用水稻品种,研究以陵两优268、陵两优942、株两优4026为供试品种,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进行氮肥利用率比较试验,试验设0、150和250 kg/hm^2 3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供试3个品种的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达最高;而在150 kg/hm^2施氮水平下,陵两优268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株两优4026的氮肥农学利用率最低;同一施氮量下,3个品种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小;同一品种,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明显。
瞿媛姚威袁祥瑞杨仕会钟建潘莉虹熊兴华刘金灵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两系杂交稻
两系杂交早稻两优3917秋制高产技术
2018年
两优3917是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湖北大学引进的两系不育系HD9802S作母本,与自育恢复系R391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2017年连续2 a在福建省建宁县对该组合进行了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总结其在该地区秋制的高产技术。
何全锋庄世界彭金勇陈汉江谭帮兴
关键词: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

相关作者

贺升华
作品数:29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两系杂交早稻 高产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高产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罗亮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两系杂交早稻 高产制种技术 制种技术 直播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
向述强
作品数:18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两系杂交早稻 高产制种技术 高产 制种母本 制种技术
任兴华
作品数:23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选育 两系杂交早稻 高产 选育研究 叶面喷施
王新民
作品数:12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两系杂交早稻 制种技术 直播技术 高产制种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