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9篇“ 中印边界问题“的相关文章
- 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尺度解构
- 2024年
- 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目前,国内外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研究对地理因素关注不足,缺少多行为体、多尺度的综合分析,难以把握中印边界问题的本质特征和整体态势。本文提出多尺度地缘政治分析框架,分析多尺度、多主体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印边界问题的竞争本质。主要结论为:当代中印边界问题是多尺度空间叠加、多主体权力博弈的复杂问题;在全球尺度上,中印边界问题是美国和印度东西互动遏制中国包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亚区域尺度上,中印边界问题是印度及其伙伴国制衡中国在南亚地区影响力扩大的陆上封锁线;在中印双边尺度上,印度将中印边界问题作为谋求对中国陆上优势的战略支点;在国家内部尺度上,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边界转化机制的竞争;在边境地区尺度上,中印边界问题是两国对边境地区有效管理能力的竞争。国家内部尺度是中印边界问题的核心尺度,但在该尺度上,两国达成合理妥协的可能性短期内仍很小,全球、南亚和中印双边尺度目前的态势不利于中印边界问题的合理解决,边境地区尺度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印边界问题的最主要着力点。
- 黄宇陈浩葛岳静
- 关键词:中印边界问题多尺度分析地缘政治行为体权力博弈
- 莫迪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政策分析
- 2024年
- 莫迪执政十年来,坚持把边界问题视为实现其国际和国内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为在大国博弈中塑造有利态势,在国内政治斗争中转移矛盾,在现实主义外交转型中谋取利益,在军事斗争中占据先机,莫迪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采取攻势。这既是基于印度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又蕴含着其独特的认知逻辑,本质上受到印度婆罗门主义、曼荼罗思维、受害者心态、英殖民继承者身份和零和博弈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莫迪已开启第三任期,其在对华边界政策上继续维持“强硬+稳控”基调的可能性较大,并将助推边界争端影响外溢、借助外部势力对华施压,不断升级争控手段,未来中印边境地区的管控仍将面临较大挑战。
- 关培凤张含睿
- 关键词:中印关系
-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被引量:1
- 2023年
- 关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诸多学者进行研究,但是从英帝国整体扩张视角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基于大量英印档案及地图资料,系统梳理英国在维护其英帝国利益驱动下,在逐步蚕食中国领土主权利益基础上,多渠道推进“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以构建保护其印度殖民地安全的多重防线,由此多部门协同精心炮制“麦克马洪线”,以及英国明知因中国政府不接受西姆拉条约导致“麦克马洪线”不合法的情况下又如何处理该线,从而埋下祸根;印度独立后如何继承该线,进而导致中印边界问题东段形成的过程,努力揭开一些被英印蓄意掩藏的历史真相。
- 姚远梅
- 战略三角、关键地位变动与美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偏好转变
- 2023年
- 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到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再到2020年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事件,美国政府逐渐放弃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模糊“中立”立场,向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公开支持印度的方向转变。本文基于战略三角理论分析认为,美国在该问题上的偏好转变是其在中美印战略三角中关键地位的逐渐丧失导致的。由于中印相对实力上升、中美和中印对抗性加剧、中印外交态度转变等因素,中美印战略三角结构出现变动,致使美国从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前后中印对立的关键地位滑向了2020年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事件前后中美对立的“侧翼”位置,使其需要利用中印边界问题挑拨中印关系,重新获得战略优势。
- 隋雪濛
- 关键词:美国政府中印边界问题政策偏好
- 世界史视阈下的中印边界问题
- 本书汇总国内外观点,有助于厘清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细节,为历史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南亚学、国际法等学科的研究及相关政治外交活动提供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等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持。对重要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可为我国的对外政...
- 孟庆龙
- 毛泽东处理中印边界问题决策的历史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及其殖民后的印度侵略中国的产物。在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我国在当今复杂国际环境下妥善处理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要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中印友好关系的大局出发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第二,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守国家领土、主权、安全不容侵犯的底线;第三,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第四,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处理中印边界问题。
- 许可人
- 关键词:毛泽东中印边界问题历史启示
- 尼赫鲁与反对派在议会中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辩论
- 研究尼赫鲁时期的中印边界问题,通过尼赫鲁和反对派的辩论分析印度议会在尼赫鲁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决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强化对印度外交决策机制的认识,也为将来我国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提供参考。在尼赫鲁关于中印边...
- 张佳美
- 关键词:中印边界问题尼赫鲁议会反对派辩论
-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涉中印边界问题舆论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莫迪执政以来,中印两国既经历过高层互访频仍的和睦融洽,又数次面对边境对峙引发的双边关系困境。本文以洞朗对峙、武汉-金奈会晤和2020年中印边界西段对峙等事件发生后,印度主流媒体和智库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报道和评论为研究对象,在阐明其主要关切和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印度有关中印边界问题的消极舆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要有效抑制印度涉华舆论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加强两国主流媒体和智库间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中印两国政府都需要积极引导舆论,使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尽可能客观、中立。
- 关培凤万佳
- 关键词:中印关系
- 中印边界问题研究的创新之作——读邓红英新著《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对华政策》被引量:1
- 2021年
- 中印边界问题长期存在,近年又出现冲突加剧的趋势,两国经贸合作和人员来往遭受负面影响。中印边界问题为何长期存在并严重干扰中印关系的正常发展呢?国内外学者从中印边界的历史情况、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外交决策、国内政治、国际环境等角度进行过一些分析。邓红英的新著《中印边界与印度对华政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立足印度的国家战略和对华认知.
- 方一琴
- 关键词: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关系权力斗争外交决策
- 印度对华强硬政策背后的声誉动机分析--以中印边界问题为例被引量:3
- 2020年
- 文章聚焦印度对华强硬政策背后的非物质性动机,从国家声誉视角出发,引入观众成本和议价能力两个干预变量搭建起国家声誉动机作用于印度外交政策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检验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2017年“洞朗对峙”以及2020年“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三个案例后发现,正是由于印度国内存在高昂的观众成本,而边界议价能力又弱于中国,所以导致其在边界问题上频频展示强硬态度,维护国家声誉的意愿异常强烈。文章认为,基于维护国家声誉的考虑,印度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将会经历长期的博弈,需对印度对华政策进行持续关注。
- 邢瑞利
- 关键词:中印边界问题中印关系
相关作者
- 孟庆龙

- 作品数:41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 中印关系 光声效应 光泵
- 周宏刚

- 作品数:32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一带一路 英文报纸 媒体 议题设置 中印边界问题
- 王宏纬

- 作品数:23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印关系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 外交关系 尼赫鲁 南亚区域合作
- 刘红良

- 作品数:32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政府 印巴关系 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 外交
- 关培凤

- 作品数:43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
- 研究主题:非洲统一组织 领土争端 中印关系 边界争端 中法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