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4289篇“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文章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 2025年
- 折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台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领悟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全面激发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强大生机活力,使之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 李冉
- 关键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强国建设
- 从讲好中国故事到提炼中国理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期刊使命
- 2025年
- 目前,国内某些高校、某些学科的科研实力其实并不弱,但在国内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多,而是以在国外的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文章为荣。这类发在国外SSCI收录期刊上的文章,大部分只注重讲好故事,不注重提炼理论,顶多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经验,缺乏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的理论提升。对于这类学术导向和评价导向,不应该不加区分地倡导和迎合。中国的学术期刊要旗帜鲜明地引导学者多做接中国地气的学问,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深入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经验,深刻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论,用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论说服力、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创新理论和原创成果,为人类难题、世界议题、全球课题贡献中国智慧。
- 魏长宝
- 关键词:中国故事哲学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 2025年
-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 朱泽渊庞虎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
-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要义
- 2025年
-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面对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及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要注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 李庚香
-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社会变革民族
- 新时代情境下期刊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化与标准化问题研究——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例
- 2025年
- 新时代情境下,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提升科学研究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可缺失的一环。文章选取代表性期刊,采用文献调研与样本推断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状况。发现超过80%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存在失范、混乱现象。通过分析参考文献著录失范和混乱导致的危害及其原因,文章提出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基本路径。
- 徐远华李小克
- 关键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著录
- 围绕强国建设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 2025年
- 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围绕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发展,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力于满足国计民生重大需求的研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等贡献力量。从全国高等学校首次评选奖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直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新时代、新征程要求他们更加努力,奉献更多高质量成果。
- 胡树祥熊艳梅
- 关键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 创新发展新时代“浙学” 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浙江贡献
- 2025年
- 从发展起源、辐射范围,到历时性研究主题与统摄内容等多维度审视,“浙学”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学派。其凭借变更主题、调适话语、创新方法等策略,契合不同时代学术演进趋向与思想重心,彰显兼收并蓄、创新突破、追求卓越的学术特质。置身新时代背景与学科视野下,亟需依托传统“浙学”的深厚底蕴,借助其强劲学术活力与文化凝聚力,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等重大实践与时代议题,持续“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创新发展新时代“浙学”,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浙江力量。
- 郭华巍
- 坚持“两个结合”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被引量:1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这是党中央立足完成新的文化使命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
- 宋文新
- 关键词:中华文明史文化使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助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发挥学校学科综合优势,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研究领域和交叉研究领域集中方向、持续发力,以干事创业的强大内生动力,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 曲红梅
-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学科综合国家创新体系内生动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 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思想论析
- 2024年
- 毛泽东科学阐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旨归,充分吸收运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毛泽东关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的鲜明特质,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 宋月红龚浩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