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篇“ 中国政治史“的相关文章
- 中国政治史
- 本书共分为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共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的开化等。
- 吕思勉著
- 中国政治史
- 本书从经济和其他诸因素入手,探讨了我国古、近代各种整群形式的形成和演变,揭示了这些政权形式出现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 周谷城著
- 关键词: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史
- 书中分部族联合之完成、政治社会之确立、门阀藩镇之交替、绝对专制之完成4编。着重研究每时代支配政治之主要社会势力。
- 周谷城著
- 关键词:政治制度
- 历史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史研究:以“第二个结合”为例
- 2024年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第一个结合”)取得巨大成就后的“第二个结合”。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 杨光斌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中国政治政治学
- 中国政治史
- 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古代的开化、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古代社会的综述、秦朝治天下的政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汉武帝的内政外交等。
- 吕思勉
- 溯源丛书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 本书是文史名家黄永年先生以北朝隋唐史专题论文为基础,撰写的一部政治史著作。全书共分十五章,系统讨论了北齐、北周至唐宪宗时期的政治发展演变。作者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着手,考辨史料,抉发历史真相,解释政治现象。全书脉络清晰...
- 黄永年
- 中国政治史
- 这是一本中国政治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吕思勉先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与陈寅恪、钱穆、陈垣并称为“四大史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精心撰写了一部中国通史,按历史顺序讲述了政治史的变革,是一本能让你快速了解中国史...
- 吕思勉
- 中国政治史讲话
- 钱亦石
- “中国政治史事论”与清末科举改制被引量:2
- 2021年
- "论"在明清科场处于边缘地位,且在乾隆年间退出乡会试,至清末科举改制时反成为时人寄望选拔真才、挽救时局的科举文体。关于具体改制方案,既有康有为主张以分科命题的经论、史论求取专门之才,又有张之洞主张以政论、史论求取博学之才。科举新章采纳张之洞的建议,以"中国政治史事论"求取博学之才。随着新章推行,坊间反应积极,纷纷编选各类选本,供应试士子揣摩。在偏重头场的风气下,乡会试头场的"中国政治史事论"无疑是最重要的科举文体。清朝覆亡后,政论与史论仍是育才与抡才的标准之一,只是在分科体制下转变为以专门之学取专门之才。
- 安东强
- 关键词:张之洞
- 中国政治史略
- 刘掞藜是民国时期一位才学出众却又英年早逝的历史学家。本书为其在国立成都大学讲授“中国政治史”课程编写的讲义。全书的时间跨度上起太古,下讫东汉开国。最大的特点是精选史料,节录原文,连缀成篇,可谓“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刘掞...
- 刘掞藜作
相关作者
- 张立程

- 作品数:10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 研究主题:教师群体 新式学堂 晚清 清末 教育史
- 吴胜

- 作品数:2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政治史 政治研究 政治统治 政治 专权
- 郑蕾

- 作品数:1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五四运动 社会主义研究 社会主义 中国政治史
- 魏敦友

- 作品数:50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法治 道统论 现象学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学术批评
- 谢鸣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民国后期 县级政权 民国政治 民国 中国政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