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86篇“ 中国散文“的相关文章
- 中国散文美学理论建构脉络研究
- 2024年
- 中国散文美学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一批文人学者的深入研究而逐渐明确提出的一种散文研究新路径,作为一个至今仍处于流动生成中的理论概念而存在。将中国散文美学理论的建构放在一种历时性的场域中,对散文美学理论的研究进行脉络梳理,以求对中国散文美学理论的全貌加以勾勒。构建中国散文美学理论的过程,是对中国古代散文史进行梳理后抽出的美学原理、美学思维及美学特征的集中概括,更是对现当代散文书写实践中体现出的美学要素的进一步探究。对中国散文美学理论建构进行梳理,是为了从中国散文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极具中国特色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点,以中国散文美学理论体系为名对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指引。
- 张渊
- 关键词:散文美学中国散文史
- 评《中国散文史》的守正出新
- 2024年
- 中国散文源远流长,绚烂多彩,博大精深,史料浩繁,在分体文学史中本来就很难撰述,想在已有多部散文史相当厚实的基础上重写一部有创新价值的史著,更难上加难。福建师范大学散文研究团队迎难而上,汪文顶、郭丹、欧明俊、吕若涵四位教授发挥专长,协同攻关,历经五年努力,写就70万言的《中国散文史》(上下册),作为“中国分类文学史丛书”之一,由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23年9月出版。该书定位于“中国散文艺术发展的简明通史”①,在古今贯通、史论交融上厚积薄发、守正出新,可以说是新编中国散文史的一次有益尝试,一个重要收获。
- 王炳中
- 关键词:中国散文史散文艺术散文研究史著守正出新
- 论散文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兼谈《中国散文美学综论》的时代意义
- 2024年
-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应有自主性、自足性的理论话语系统。近百年来,中国现代散文创作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小说、诗歌、戏剧等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散文的理论研究和批评整体上还是显得较为落后,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草创的阶段。在过去的百年中,散文理论话语的建构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载道”与“言志”此消彼长的反复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散文自主性理论话语的形成。
- 江凡
- 关键词:中国现代散文理论话语散文美学综论自足性
- 关于当前中国散文诗创作发展走向的几点理解
- 2024年
- 中国的散文诗创作自1917年沈尹默先生发表于《新青年》的《月夜》开始至今已逾百年,随着1927年鲁迅先生的独语体散文诗集《野草》的问世,中国的散文诗创作迎来了第一个高峰,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散文诗名家和优秀作品,但若以《野草》为标杆,却再未有超越之作。从《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可见,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散文诗创作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致思路径、话语体系、抒情模式、叙事方式、发展进路等。诸如它首先是诗,同时又是散文,介于两者之间,兼有二者的属性,但又都不是。
- 温潘亚
- 关键词:散文诗集抒情模式《月夜》话语体系
- 散文本质的探寻与阐释——再论中国散文研究的新路向
- 2024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散文的发展日趋繁复,散文研究领域也逐渐充满了思想观念的碰撞。不同于其他文类,散文研究总是围绕着创作主体“我”展开,不论是文类的命名与类型界定、写作主题的开拓与深化、还是文体的革新与跨界,可以说,散文创作每展现出一些新风貌、每突破一点边界、每拓宽一方领域,所引发的讨论乃至研究,最后都要复归到对散文本质的探寻与重新把握,以及对创作主体个性的探寻和呼求上。而散文研究之所以呈现“众声喧哗”之状,在于对“自我”的理解和阐释更加多元化。
- 袁勇麟
- 关键词:散文研究众声喧哗写作主题文类散文创作
- 垂钓散文:万伯翱开创中国散文创作新领域
- 2024年
- 伯翱先生八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六十多年的钓鱼技巧,五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历程,笔者用十年的交往试着去读懂这样的一位非凡长者,确实有些不易,但就从一个“钓鱼”的侧面说上三言两语,还算靠谱。“伯翱先生爱鱼、钓鱼、写鱼、悟鱼,最终乐于鱼。做人,他欣赏东汉严子陵钓鱼的为人风格;写作,他向往海明威笔下的那种海钓境界。实属可爱!可敬!”
- 刘仝保
- 关键词:严子陵人生阅历散文创作钓鱼
- 论跨文化审美视角下中国散文的翻译——以张培基英译散文《雨前》为例
- 2024年
- 中国现代散文是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的人民在欣赏中国的文学作品时不能完全领略其美妙之处。因此,在跨文化审美视角下研究英译散文是有必要的。张培基先生的散文译作语言流畅,其作品一直都是翻译学家关注研究的焦点。文章试图从跨文化审美欣赏的视角下分析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散文《雨前》这篇实例,分别从文化-作家世界观、文化-作家审美偏爱、形式的内容以及符号价值四个跨文化审美参照维度去分析张培基先生是如何将原散文的美在译文中重现。
- 彭良翰
- 关键词:跨文化审美视角散文《雨前》
- 散文诗的新时代 2000-2021中国散文诗精选
- 本书收录的88位诗人的代表作。主要内容包括:《寒夜,枪的发言(三章)》《长征(六章)》《征途(二章)》《红的记忆(二章)》《短笛(二章)》《井岗桃花》《叶坪读书石》《瑞金》《纪念馆里的小铜号》等。
- 桂兴华
- 周作人与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 2023年
- 对古文学的调查与整理阑入了中国现代散文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其动因源自周作人早年留学所处的革命环境,及“五四”时期形成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新生运动影响了尚处于被引领和启蒙状态中的周作人,并充分体现在后来他所厘定的言志派谱系中。对韩愈、试贴诗、八股文和桐城派的批判是周作人建构现代散文诗学的重要一环。战时的周作人提出两大改革与三盏灯火,源于对道学派的反驳。周作人介入个人日常生活现代性体验,道德、智识、个性、趣味等是具体表现。周作人从思想到艺术的一系列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散文生态,包括美文、近代散文、杂文等散文理论的倡导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甚至培育了新时期以来的文化散文和大散文,产生了当代反响。
- 关峰
- 关键词:散文
- 周作人与中国散文的古今演变
- 2023年
- 周作人将美文与中国序、记和说等古文传统连接起来,指出是文艺复兴而非文学革命的结论,对古文的调查与整理阑入了他对中国现代散文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之中。从言志出发,周作人发起了对以韩愈为首的载道派的攻击,并将目标设定在道与文上。以载道为中心,周作人抨击了八股文、试贴诗、策论、道学家和考试制度,直至所谓中国四病。与中国化相比,化中国更见周作人本色。周作人关注个人的日常生活现代性体验,其散文是世纪末以来的日常生活思潮的显影。中国散文的古今演变是发掘古河的溯源过程,体现在对遗传和趣味的侧重上。周作人的散文探索可分为三十年代的辅仁讲演和散文大系编选,及抗战后期的系列文谈两个阶段。基于利弊的考量,他开出了散文现代性的杂字药方。
- 关峰
- 关键词:散文
相关作者
- 王兆胜

- 作品数:207被引量:43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研究主题:散文 散文创作 散文研究 中国散文 文学评论
- 蔡江珍

- 作品数:30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闽江学院
- 研究主题:散文 小品文 中国散文 散文理论 现代性理论
- 谢飘云

- 作品数:29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中国散文 散文 嬗变 文化生态 文学史
- 丁晓原

- 作品数:118被引量:254H指数:8
- 供职机构:常熟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报告文学 散文 虚构 非虚构文学 文体
- 徐成淼

- 作品数:35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散文诗 文学 中国散文诗 当代散文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