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45篇“ 中国社会学“的相关文章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 2024年
- 从思想或知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入手,马克思、舍勒和曼海姆等人缔造的知识社会学确立并有效扩展了自己的全部叙事框架。在此基础上,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新知识社会学,强调了知识与诸种地方情境和人群共同体、知识与权力及知识与纸质文本以外的媒介形式的关联。将知识社会学用于考察分为前后两个时段的中国社会学120年来的历史,能够清晰地呈现一门外来的知识体系是如何嵌入传统中国的现代变迁,以其激进和保守的矛盾性格的两面,分别呈现由这一迅疾变迁所带来的社会转型并成为有关转型社会复杂性的最佳叙事的。同样,中国社会学前后两个时期最重要的知识生产者和组织者费孝通,以“牧师”和“先知”的两重身份,也出色地演绎了作为社会学矛盾性格的两重特性。
- 周晓虹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中国社会学
- 从内外之分走向知识实践——兼论中国社会学史的书写被引量:1
- 2024年
- 如何书写社会学史?围绕社会学思想及其外部脉络的关系,社会学家的立场往往有内外之别。内部主义侧重于思想内在的、自然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自我演变,外部主义则强调外在因素影响思想变迁的社会过程。两种立场各执一词、难分高下。近年来,随着新一代观念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史的研究重心开始从内外之分转向作为二者中介的知识实践。这种走出内外之分、转向知识实践的书写思路,为中国社会学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李钧鹏周港
- 关键词:社会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
-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积累与遗忘(1980—2022)被引量:4
- 2024年
- 知识是怎样变迁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恢复重建以来的中国社会学为个案,分别考察了从1980年至2022年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知识变迁,发现中国社会学的知识变迁在形式上体现为扇形伸缩,遵循“少数定律”在增长繁荣期和增长式微期之间更替,并受到国家建构进程的直接影响;实质性知识变迁在分支领域内体现为知识积累,在学科整体上体现为知识遗忘,这既发生在中国社会学家的代际转换中,也发生在学科本身的碎片化脉络里。
- 李钧鹏周港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知识变迁知识积累
- 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审视
- 2024年
- 近年来,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语境下,“中国社会(学)理论”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相关学术文献中。但是,在不同的文献中,这一概念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例如,景天魁教授及其团队所论述的“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事实上是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 谢立中
- 关键词:学术体系社会学理论学术文献话语体系
- 社区发展与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年会分论坛综述
- 2024年
- 社区不仅是人民群众日常的生活场所和居住空间,也是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社区稳步发展担负了夯实政权基础、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大使命。2024年7月6日,中国社会学年会分论坛“社区发展与社会建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本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社区发展研究室、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系、西南政法大学社会学系共同主办。
- 李春南兰祯仪李请
- 关键词:社会学系居住空间最后一公里
- 文学民族志:中国社会学家的乡土叙事——《金翼》与《茧》的文本进路
- 2024年
-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林耀华和费孝通在青年时代各自基于自己家乡经验事实写成的乡土小说《金翼》和《茧》,首开中国社会人类学文学民族志新章,破解了长期困扰世界人类学学人的表述难题。林耀华和费孝通领创的文学民族志属于一种镜像社会事实的现实主义小说叙事方法。它以形而下的实在经验为基础,文本叙述见人见事,通过活着的人和进展的事精致陈述出一幕幕艺术实在,从而把“理”大广角地入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一书写范式由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其一,类型学意义的生活原型。文学民族志文本所述的人物故事要能大致对接到真实的复数生活原型,它要求书写者从田野作业到文本书写过程都应该尽可能地坚守事实,以确保历史过往的真实本位。其二,依凭社会事实进行文学翻版。文学民族志的人物必须活在故事里,情节故事通过活着的人完整铺陈叙事,把板脸说理的学术行为转化为有命态的过程事件,把学术说理精巧地嵌入到有机的人与事之间,依随发生发展的人物故事本命来通明理论学理。这一叙事范式真正铸就了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发展,实质性推动了世界人类学的“他者”书写。
- 谷家荣罗明军
- 关键词:乡土叙事《金翼》
- “群”与“社会”的一致性:兼论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建构
- 2024年
- “群学”被称为中国社会学,在于其基础性概念如“群”“伦”“仁”“中庸”等成为解释社会现象、规范社会运行、揭示社会变迁、推进社会发展的钥匙,在于这些基础性概念即便在西方社会学概念体系及话语体系中也能够找到与之一致或相近的表达。其中,“群”与“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群”即社会,“群学”就是社会学。
- 高和荣王瑞新
- 关键词:西方社会学群学话语体系社会变迁一致性
- 挖掘少林潜力 助力文化繁荣——2024年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举行
- 2024年
- 2024年10月18~20日,2024年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委会学术年会在河南省登封市中州国际少林大饭店(少林接待中心)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由中国嵩山少林寺、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体质与健康研究中心承办,年会的主题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推广:少林文化的经验与启示”。
- 王涛刘雨时(图)
-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科学嵩山少林寺
- 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社会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综述
- 2024年
- 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自主知识体系是贯通中国社会福利实践与经验的道路,是解释中国社会福利现象与本质的工具,是连接国际社会福利理论与实践的纽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顺应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新征程的发展所需,也是提升中国社会福利在国际社会福利领域话语地位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研究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自主知识体系,2024年7月6日—7日,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以“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 张晓峰王宇峰
- 关键词:社会福利理论社会学
- 加快建设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强调,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 洪大用
-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自主创新能力社会学奋斗目标
相关作者
- 郑杭生

- 作品数:304被引量:5,049H指数:4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社会建设 社会 社会运行
- 景天魁

- 作品数:157被引量:1,494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底线公平 中国社会学 群学 社会学 社会保障
- 刘少杰

- 作品数:172被引量:1,968H指数:26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 研究主题:网络社会 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网络化 分化
- 李培林

- 作品数:324被引量:5,885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 收入分配 乡村
- 冯仕政

- 作品数:60被引量:1,78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社会治理 学科建设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