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6655篇“ 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2024年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严赋憬谢希瑶段续岳德亮
关键词: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全国两会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几何?
2024年
全国两会时间,中国经济备受关注。去年,中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但一些外媒鼓噪中国经济潜力“见顶”、增长“达到顶峰”的杂音不断。中国经济真的见顶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亮出新一年预期目标,和去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相同,恰是对“见顶论”的有力回击。
关键词:经济增速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全国两会
生产网络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
2024年
本文通过循环视角下的增长分解和带有生产网络结构的一般均衡模型,构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增长核算体系。其中,国内经济大循环的TFP由投入产出乘数和技术增速共同决定,通过利用WIOD历史数据库和OECD数据库进行实证测算和因素结构分解,研究发现:第一,1965—2018年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投入产出乘数的平均值为2.1,达到较高水平。第二,新时代国内经济结构开始向服务化转型,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效率补偿不足,使得2015—2018年投入产出乘数下降了10.56%,经济增速的损失为0.33%。第三,从结构层面看,2012—2018年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投入产出乘数下降主要是由生产网络结构变化所致,后者可解释其中66%的原因。第四,从美、德、日的工业化结构向服务化转型的经验看,能否提升服务业的效率补偿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薛村陆江源张平
关键词:投入产出乘数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政治经济
2024年
经济增长目标制定与管理,是党和国家引导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大实践。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历程,提炼了其中的关键事实,进一步地从经济学角度阐释了经济增长目标产生实际经济效应的机制,进而基于文献总结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取得成功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副作用的原因,构建了能够同时解释其正负作用的统一理论框架。最后,本文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管理体系进行了展望。
王贤彬李书娟黄亮雄
关键词:经济效应内在逻辑
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分析与政策建议
2024年
2023年在疫情以后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中国经济向着积极的方向复苏。但是经济恢复存在一定波动,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将平稳较快增长。文章综合运用了投入产出技术、景气分析、专家分析、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来预测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过回顾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并考虑到当下国内外的形势,预测显示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增速达到5.3%左右;基于对当前经济状况的分析,文章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稳定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王会娟王会娟赵宇
关键词:经济预测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经济增长远未“见顶”
2024年
如果我们不局限于眼前的中国经济,就会清楚认识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市场和经济持悲观态度完全没有必要。世界银行报告称,2020-2024年是30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最缓慢的5年。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减弱,部分西方投资者也随之对中国经济前景变得悲观。一些人认为,中国将很快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甚至转向以低增长、低通胀为特点的“日本式”经济模式。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中国经济总量及指标,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观看巨幅画作时,需要退后一步才能更清晰看到全貌。同样,如果我们不局限于眼前的中国经济,就会清楚认识到,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市场和经济持悲观态度完全没有必要。
柏纪言
关键词:悲观态度日本式低通胀中国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增速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挑战与创新发展逻辑
2024年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依赖传统要素投入,以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带来的低生产要素成本为基础,高外需结合高储蓄、高投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面临新阶段的困境,要素投入性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不同维度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必须走向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种转型,在法治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前提下,要素和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是基础,数字经济将为这种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基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杨汝岱的这篇演讲提出了上述问题并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以飨读者。
杨汝岱
关键词:数字经济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变迁:2000-2019
2024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逐步进入新常态,由过去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高速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新投资机会、数字化转型、新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重塑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已成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陈梦根侯园园
关键词:粗放增长新经济发展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被引量:32
2024年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正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展水平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要素基础等禀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作用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的显著增长。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政策支持来看,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要素的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区域增长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溢出效应;锻长板、补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韩文龙张瑞生赵峰
关键词:经济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研究
2024年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作出了具体界定,采用相对人均GDP对标法,建立模型对2050年之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情况进行预测,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深化这一讨论。研究结果表明:2035年之前中国人均GDP将保持6.7%以上的增长速度,2050年之前中国人均GDP将保持3.4%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能够圆满完成“两步走”战略设定的目标,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始终坚持共享增长原则,着力加强各维度协调发展。
崔俊富陈金伟苗建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增长后发优势经济结构

相关作者

沈坤荣
作品数:412被引量:12,197H指数:4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商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 实证分析
张平
作品数:493被引量:5,020H指数:3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增长 房地产税 催化剂
刘世锦
作品数:652被引量:2,354H指数:24
供职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常态 中国经济增长
刘伟
作品数:280被引量:4,364H指数:2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任保平
作品数:799被引量:9,667H指数:4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数字经济 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