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726篇“ 中国经济学“的相关文章
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的意义与建设路径
2025年
中国经济七十余载卓越发展成就、大批优秀学者与优秀成果的支撑下,《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的编写基础较好,编写时机已较为成熟。它既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平台性、提炼性等国际《经济学手册》的一般特征,也具有鲜明的中国问题导向特色。《中国经济学研究手册》致力于提炼中国经济学的特有范畴、典型事实和独创性理论,努力形成适用于研究中国经济重大问题的一般性分析框架,有助于更好地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陈彦斌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
中国的发展奇迹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理论创新
2025年
中国的奇迹》出版30年来,书中有关中国经济的预测多已实现。所以能如此,在于此书以具有第一性物资属性的要素赋为切入点,分析了计划体制的内生性和双轨制转型的合理性。新结构经济学则是在该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由于赋结构的差异,具有以内生异质结构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方式的自主理论创新体系。
林毅夫
关键词:理论创新体系运行方式双轨制
近代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新步幅
2025年
为增进太平洋沿岸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推动各国关系的改善,美国檀香山基督教青年会联合部分学者和实业家于1925年7月发起成立太平洋国际学会(后文简称“总会”),学会参与国均位于太平洋沿岸或在该区域存在重要利益。总会存续至1960年,是太平洋区域存在时间长、影响力大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李萌邹进文
关键词:国际非政府组织基督教青年会近代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理论演进及其对中国经济学建构的启示
2025年
国内经济学界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从改革策略到改革理论再到内在规律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为什么改革、如何持续推进、怎样深化改革三个阶段的演进。理论的概括总结包括引进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本土经济理论抽象、追本溯源中国传统思想三条来源路径。理论的抽象系统化包括文献综述及其梳理、对共性问题的命题式归纳、系统化学科建设三种典型模式。这些探究为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实践素材和理论原材料,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要直面现实从中国改革实践出发,而不能从既有的理论等条条框框出发;要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抓住核心关键问题,勾勒出逻辑线索,而不能只是进行观点的汇集;要与既有理论贯通抽象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探究一般性的价值意义,而不能局限于国情个案分析。
王玉海王玉海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语境下《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模式研究
2025年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针对《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在《发展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重塑中国经济学语境下《发展经济学》教学理念,坚持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推行“前端输入—中端应用—后端输出”“三位一体”学科教学模式,打造具有《发展经济学》课程特色的“学科规律—思政元素—本土现象”的课程思政模式。
谭志雄乔颖惠郑华蓉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
2025年
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实践经验知识化的过程,其核心是术语革命。习近平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概念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原创性理论成果,是术语革命基础上对于标识性概念的建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实现了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创造能力发展的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在世界性历史视角上,新质生产力是人类生产力发展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第四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力的质态革命;在民族性历史视角上,新质生产力是新中国生产力发展实践演变中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内在矛盾运动的结果,其发展遵循“科技—产业—生产力”的范式,即以新科技融入新产业,在此过程中形成依托于新科技的新要素,从而引起生产力要素结构的质变和跃迁。
任保平郭晗
关键词:生产力理论
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与内涵变化
2024年
厘清“中国经济学”的概念演进及内涵变化规律,是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经济学”的前提。学术界对“中国经济学”名词是否合理(1921—1978年)、选择何种含义的“中国经济学”(1978—2012年)和如何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经济学”(2012年至今)进行了讨论,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展开,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中国经济学”概念和内涵的变化。“中国经济学”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并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经济理论三条路径演进,最终形成了三种不同含义的“中国经济学”,即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学”;以现代西方经济学本土化为特征的“中国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继承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合理因素,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本土化的“中国经济学”。
白永秀赵兴花
关键词:中国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一、引言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然包含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周文柴斯捷
关键词:理论体系构建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到“自己讲”:中国经济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人文构建
2024年
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学也经历了从“照着讲”到“接着讲”到“自己讲”的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中国经济学思想和学术发展的历史,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文构建,必须从中国人文传统的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即人文之“人”的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另一个方面是“人文化成,文以载道”,即人文之“文”的方面,体现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
高德步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文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新步幅——以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中国分会经济学论文为中心
2024年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于1925年创立,至1950年解散。它是由政商学界上层人士主持,并由经济事务工作者、经济学者参与的国民外交、学术研究团体。作为民国时期太平洋区域存在时间长、极富影响力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分会,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主要参与了太平洋国际学会前九届年会并向会议提交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学术论文。这些用英文呈现的经济学研究引入西方现代调查方法,开拓了包括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近代工业化等问题在内的新论域,并对相关领域展开系统、动态的考察,呈现了包括理论分析、现实考察、策略研究等专题在内的经济研究体系,使来自中国经济学成果第一次大规模、系统登上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经济研究前沿,扩大了中国经济学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中国经济学走向世界的新步幅。
李萌邹进文
关键词:国民外交学术研究中国经济学

相关作者

周文
作品数:331被引量:3,942H指数:2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政治经济学 共同富裕 中国经济学
黄泰岩
作品数:286被引量:1,88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学 热点排名 中国经济研究 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
白永秀
作品数:583被引量:4,629H指数:34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西部大开发 国有企业 城乡发展一体化 经济带 丝绸之路
林毅夫
作品数:790被引量:23,707H指数:6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贾根良
作品数:274被引量:2,601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演化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货币理论 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