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68篇“ 中国翻译理论“的相关文章
- 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中国翻译理论建构与翻译学科发展——杨平访谈录
- 2024年
- 2022年的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对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要求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学科建设承担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不仅需要构建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同时也应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翻译行业标准的建立。杨平教授从自身长期的翻译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出发,在访谈中就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与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话语的构建、翻译实践对译者个体与翻译行业的要求,以及翻译学科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和认识。
- 杨平甘露
- 关键词:中国译学翻译策略翻译学科
- 中国翻译理论建设的任务与原则——谭载喜教授访谈录
- 2024年
- 本文对谭载喜教授的访谈聚焦中国翻译理论建设的任务与原则。谭教授认为,翻译理论建设工作类型较多,一般任务包括构建与引介两大类型。按照逻辑顺序,中国翻译理论建设大致经历了引介他者与构建自我两大阶段,任务重心从国外译论引介,转向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重构与现代翻译理论的自我构建;从时间上看,引介他者与构建自我始终保持并进。他认为,不论从事何种类型的译论建设工作,要尊重学术与学科事实,做到实事求是;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做到辩证统一,这对于翻译理论建设以及翻译学科发展尤为重要。
- 冯丽霞谭载喜
- 关键词:中国翻译学
- 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建设研究
- 2024年
- 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建设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其间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21世纪以来,中国译论体系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目前对中国译论体系的发展研究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二者应批判吸收、合理借鉴。以中国近年来的译论研究为基点,重点探讨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建设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翻译研究的“理论自信”与创新,积极整合与融合中国译论学说,重视翻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中国翻译理论体系“走出去”,切实提升中国翻译理论的国际话语权。
- 雷伍峰牟晓蓉王晓军
- 关键词:中国翻译理论
- 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一体双层”模式建构被引量:2
- 2024年
- 当理论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学术史梳理,以便回望来路,展望去路。近年来,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正成为国内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应对翻译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诉求。但与当前欣欣向荣的翻译史研究相比,国内的翻译理论史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聚焦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模式的元思考,尝试以翻译理论史的4个要素——译论、翻译实践、译论者和社会为构成性的“一体”,从内层——心理层和外层——社会层以及相对应的两个跨学科视角——发生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作为阐释性的“双层”,建构一个研究和撰写中国翻译理论史的“一体双层”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理论阐发和举例论证,最后对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提出几点建议,特别是提出建立一个译学分支学科——“译论思想史”的设想。本研究希望能为中国翻译理论史的研究和撰写提供研究模式方面的可能途径,助力中国翻译理论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 张思永宋庆伟
- 关键词:心理建构社会建构
- 中国翻译理论“失语症”的程度、症候及疗法被引量:2
- 2023年
- “失语症”一词形象地反映了当前我国本土译论面临的学术话语权困境。虽然中国译论“失语”现象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失语”的程度及其具体表现却缺乏客观精准的评价。本文借鉴现行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以理论参引量、能见度和能见比为计算框架,以总被引频次和发文量作为基础评价指标,考察17个当代中外译论,测算其在CNKI、百度学术、WOS和谷歌学术等四大资源库中所体现的我国译论“失语”现状。数据显示:我国译论绝对能见度均值为7.34,远低于国外理论均值24.41;绝大多数国内译论的能见比低于其平衡值1;国外理论套用现象严重,国内译论的应用空间被挤压。本文认为要克服我国译论的“失语症”,应遵循“坚持本位—重读传统—建构话语—加大传播”的逻辑顺序和步骤,当务之急是加大我国译论话语体系建设。
- 刘泽权孙媛
- 关键词:中国翻译理论能见度
- 中国翻译理论 从支谦到赞宁
- 本书是翻译学专著,专门研究古代七篇完整的佛经翻译论。七篇完整的翻译论保留在汉文大藏经流传至今,是中国古代有长达764年翻译理论史的铁证,是学界必须首先承认的历史事实。本书将使中国古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有案可循,让当今译学研究...
- 黄小芃
- 新时代中国翻译理论创新探索——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 2023年
- 翻译理论探索与创新是新时代中国翻译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文章在介绍当代中国翻译理论创新思想的基础上,重点说明了中国翻译构建在创新意识、跨学科视野、中国翻译实践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了理论原创性、系统稳定性、核心术语界定、跨学科层次、应用范围等方面的不足,明确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 张威
- 关键词:翻译理论
- 中国翻译理论选读(汉英)
- 本书按照时间线进行编排,全面整理了三十位中国翻得展想家、理论家的学术经历及经典译论。本着“增长翻译知识、拓展翻译思维、夯实翻译理论和提升翻译技能”的原则,编者设置了“译海掬英”“译论摘录”“牛刀小试”“理论延伸”和“思维...
- 周亚莉
- 理论改写与科研学术评价——中国翻译理论建设亟需重视的两个方面被引量:3
- 2022年
- 翻译理论和文学作品一样,在传播过程中也会经历翻译、评论、历史研究、教科书、文集等Lefevere所说的改写,其作用是促进翻译理论的传播,决定翻译理论的经典化进程。我国的翻译理论改写整体上不如西方,阻碍了翻译理论的传播,尤其是我国新翻译理论的传播,原因在于我们的科研和学术评价不鼓励理论改写。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转变科研学术观念,推动各种形式的理论改写,加快翻译理论的传播,努力实现我国新翻译理论的突围。
- 韩子满
- 关键词:翻译理论
-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空间被引量:3
- 2022年
- 中国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是翻译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理论自信、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翻译理论话语的生成机制有三种,即内部生发机制、外部借鉴机制和概念组合机制,其中,外部借鉴机制一直是翻译理论话语最活跃的生成机制,也最能体现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在未来翻译理论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引入或生成新的翻译理论话语,同时还要善于对已有理论话语进行批判性反思。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话语以及中国学者自创的翻译理论话语更能体现文化自信与学术活力,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需要极力提倡与鼓励的。
- 冯全功
相关作者
- 刘超先

- 作品数:10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沙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翻译理论 后现代主义 佛经翻译 翻译实践 翻译标准
- 蒋文干

- 作品数:24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口译 汉学主义 翻译 视阈 口译教学
- 李玥

-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 熟语 译本对比 《邓小平文选》
- 陈玉萍

- 作品数:12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
- 研究主题:秃杉人工林 人工林 尾巨桉人工林 碳贮量 碳素含量
- 孙园园

-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历史进程 理论演进 中国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