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395 篇“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的相关文章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NEP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陆地 生态系统 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碳平衡至关重要。然而,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陆地 生态系统 仍然面临威胁与挑战。净生态系统 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 齐帅洋关键词:地理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23年 为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各陆地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分布特征与驱动机制,引入重心模型分析2000—2017年我国NPP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并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结合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定量区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NPP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2000—2017年全国NPP均值为325.86 g C/m^(2),整体呈现出南方高北方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特点。(2)近18年全国与各陆地 生态系统 NPP均呈现增长趋势,全国NPP增长速率为4.4597 g C m^(-2)a^(-1),总净增加约0.391 Pg C。空间上全国与森林、草地、荒漠生态系统 的NP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农田与城市生态系统 的NPP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表明NPP在该方向上的增速和增量最大。(3)全国NPP在华北、西北地区与四川盆地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在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东部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各陆地 生态系统 之间城市生态系统 NPP对降水响应的敏感度相对最高,荒漠生态系统 NPP对温度响应的敏感度相对最高。(4)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全国NPP变化的贡献分别约占56%和44%,各陆地 生态系统 的NPP也表现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气候变化对荒漠生态系统 NPP的影响最大,对森林生态系统 的影响最小,人类活动对各陆地 生态系统 NPP的影响大小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生态 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制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涂海洋 古丽·加帕尔 于涛 李旭 陈柏建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被引量:7 2023年 深入理解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的稳定性,有助于准确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 碳汇的可持续性,可为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综合采用大气反演法、生态系统 碳循环模型和基于碳通量观测的机器学习模型等3种主流方法,解析了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稳定性(年际波动幅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美国和欧洲,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的年际波幅小、稳定性高.就空间格局而言,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云贵高原西部的碳汇稳定性低于其他地区,但原因各异: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降水年际波幅大,且碳汇对降水波动敏感;而在云贵高原西部,碳汇对温度波动敏感.鉴于生态系统 碳汇稳定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存在明显地理分异,巩固和提升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须因地制宜、科学统筹. 王锴 朴世龙 何悦 刘永稳 何洪林关键词:稳定性 年际变异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核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本书主要从生态系统 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核算原则、基本原理、核算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框架,以及生态系统 估价方法的探讨出发,构建了包括五个核心陆地 生态系统 核算账户和一个陆地 生态系统 专题核算账户在内的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核算账户体... 汪劲松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年际变化的影响 陆地 碳汇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大气CO2浓度变化的主要贡献者。陆地 碳汇年际变化的区域贡献及其形成机制一直是全球变化生态 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 区域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加,对中国 陆地 碳汇年际变化具有... 蒋帅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重大干旱对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评估 陆地 生态系统 总初级生产力(GPP)是陆地 生态系统 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碳总和,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起点,是反映生物圈碳通量的主要指标。干旱作为一种极端气候事件,可以对生态系统 的碳循环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它通过影响光合作... 曹玉娟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干旱灾害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增汇潜力研究展望被引量:14 2022年 碳达峰与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 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厘清陆地 生态系统 增汇潜力不仅对准确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 生态系统 的影响至关重要,更是人类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基本前提.本文从陆地 生态系统 碳储量和碳汇视角,综述了中国 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等主要陆地 生态系统 碳储量、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及其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现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价结果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资料差异较大,需要不断完善陆地 生态系统 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估方法并基于最新资料不断更新评估结果.文章进一步指出,现有研究对未来不同时期、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的碳汇功能,尤其是同一区域不同国家重大生态 工程增汇潜力的整合研究仍不足,对氮沉降及其与气候变化、大气CO_(2)浓度变化协同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国家重大生态 工程增汇潜力影响的研究仍不够,还没有开展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增汇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据此,本文指出,未来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增汇研究需要重视国家重大生态 工程增汇潜力及其风险评价,重点关注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陆地 生态系统 碳收支模拟技术和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象资料获取技术的发展,为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增汇的系统 管理优化方案提供科学支撑,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 周广胜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关键词:中国陆地生态系统 碳储量 生态工程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核算方法与应用研究 2021年3月,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新核算框架—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生态系统 核算(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 Accounting:Ecosystem Accoun... 汪劲松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估算:方法、进展、展望被引量:79 2022年 2020年9月,中国 向世界宣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一背景下,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潜力受到空前关注,成为各国政府、学术界、公众共同关心的热点议题.文章聚焦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估算,梳理不同估算方法的原理、优点和不足,对比不同研究和方法得到的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大小,评述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思路提出建议,以期为准确估算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碳汇提供方法论参考,为中国 制定实现碳中和的减排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朴世龙 何悦 王旭辉 陈发虎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植硅体碳汇潜力估算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作为长期稳定的碳汇机制之一,近年来在全球碳汇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分析植硅体在陆地 生态系统 植被-凋落物-土壤连续体的周转,计算其封存的有机碳含量,是进一步准确估算整个陆地 生态系统 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的基础,对陆地 生态系统 碳稳定固存和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全面回顾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植硅体碳封存潜力研究成果,系统 论述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凋落物、土壤等环节的植硅体碳汇潜力及周转,以期为中国 陆地 生态系统 植硅体碳汇的进一步准确估算提供参考。 殷婕 盛茂银 王霖娇关键词:陆地生态系统 植硅体
相关作者
于贵瑞 作品数:443 被引量:8,408 H指数:5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涡度相关 碳 热带季节雨林 何洪林 作品数:115 被引量:1,349 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CHINAFLUX CO2通量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王秋凤 作品数:82 被引量:1,632 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陆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碳 涡度相关 氮 李克让 作品数:52 被引量:3,174 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 脆弱性 陶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1,478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陆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