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21篇“ 中小学体育“的相关文章
- 中小学体育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障碍与突破
- 2025年
- 新修订的《体育法》规定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但此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却依然存在诸多障碍。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发现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荣誉表彰、职务聘任、职业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体育学科相较其他学科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体育科目相较其他科目尚未纳入高考体制,体育教师相较其他学科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为此,不仅应推进体育纳入高考以提升学科地位,还应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匹配同等待遇,同时压实各方主体责任以保障待遇落实。
- 吴腾
-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师同等待遇
- 中小学体育课开展运动安全教育的现实价值与路径探究
- 2025年
- 为了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应给予运动安全教育相关问题高度的重视,确保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免受运动损伤。通过系统化的运动安全教育能够协助中小学生了解到常见的运动风险,并掌握基本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而确保体育活动能安全、有序推进。文章分析了中小学体育课进行运动安全教育的现实价值,包括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体育课教学环境、防止发生学生运动安全事故等,客观地阐述了制约运动安全教育开展的因素,并较为系统地探讨了有关实现路径,希望对相关人员完善运动安全教育实施方案能有一定借鉴作用。
- 莫君海
- 关键词:体育教学
- 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2025年
- 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的专业成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区域的体育教研质量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新时代新征程,体育教研组长需要明晰首要身份是教育者、担当的重要角色是服务者、肩负的特殊使命是引领者、应有的姿态是被引领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立足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深化发展、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体育教研组长队伍建设,在探讨体育教研组长角色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五维提五力”的岗位能力提升策略,即从学用结合、张弛有度、刚柔相济、行思融通、进退有序5个维度,全面提升体育教研组长的学习力、执行力、领导力、创造力、幸福力,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目标奠定基础。
- 郝俊袁志欢
- 关键词:角色定位岗位能力
- “双减”政策下少儿八段锦在中小学体育中的实践研究
- 2025年
- 通过分析少儿八段锦在提升学生体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揭示了其在当前教育环境中的重要价值。文章指出,在推广少儿八段锦的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短缺、场地设施受限、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兴趣等策略。旨在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少儿八段锦在学校的广泛推广,进而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及文化素养。
- 张含亮
-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教学资源建设
-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情境化教学的生成逻辑、问题透视与实践路径
- 2025年
- 2022年,我国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倡导情境化教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逆向分析因过度强调情境化教学而引发的与传统体育教学知识观、教学观及育人观之间的冲突。针对当前体育与健康情境化教学中存在的过度批判理论知识、过量夸大情境作用以及过分追求情境创新的问题,从学校、教师及政策配套策略层面提出了解决思路,旨在正本清源,还原体育与健康情境化教学的本质。
- 王茁张益铭刘骞
-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知识观
- 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多维影响机制及实践策略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多维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中小学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儿童体质,还在多个维度对其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身体维度,有助于促进儿童骨骼发育、肌肉生长和身体协调性的提升;在心理维度,能够培养儿童自信心、坚韧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抗压能力;在认知维度,有利于提高儿童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敏捷性,促进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社会维度,可促进儿童人际交往、沟通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包括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促进家庭与学校的体育教育合作等,以期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吴东东张鑫应磊
-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 2025年
-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 樊三明吕慧敏朱美珍毛薇董翠香
- 关键词:学校体育
- 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提升策略研究
- 2025年
- 为探究社会支持、职业认同对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保定市抽取的493名教师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两两正相关;(2)未婚(P<0.05)与城镇(P<0.01)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程度更高;而有无编制、教龄年限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无显著性。(3)社会支持→工作满意度的模型结果显著性路径系数为0.68,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的模型结果显著性路径系数为0.47,正向预测被证实。因此,可以通过构建以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等多位一体的支持模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同时,开展职业认同教育、改革与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认知等途径来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进而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 边景龙
- 关键词:社会支持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
- 教育部印发通知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 2025年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贡献力量。通知全文如下。
- 关键词: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印发通知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 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有效性研究
- 2025年
-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的优化可以从体育课程衔接入手,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整合来实现课程的有效衔接。
- 高小月
- 关键词:体育课程衔接
相关作者
- 季浏

- 作品数:582被引量:9,384H指数:4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研究主题:学校体育 体育 体育课程 体育教师 体育锻炼
- 吴键

- 作品数:243被引量:1,128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学校体育 青少年健康 青少年 校园足球 体能练习
- 陈雁飞

- 作品数:121被引量:1,07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教师 体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视域
- 潘建芬

- 作品数:132被引量:38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教师 体育 青少年 中小学体育教师 学校体育
- 余立峰

- 作品数:92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教育厅
- 研究主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 体育课程改革 义务教育 中小学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