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42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相关文章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骆成榆编著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与细菌培养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与细菌培养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儿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疑似CNSI病儿120例脑脊液标本,并行mNGS检测和细菌培养。计算诊断CNS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两种方法诊断CNSI的临床价值,比较两种方法送检至收到反馈结果的时间。结果纳入的120例疑似CNSI病儿中,临床诊断出CNSI病人78例。mNGS阳性70例,细菌培养阳性30例,两种检验方法结果相一致的26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而mNGS结果阳性30例,在42例非CNSI病人中,mNGS阳性但细菌培养阴性病人4例,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阴性4例。mNGS检测出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病毒和真菌检出构成比依次降低(64.3%>20.0%>11.4%>4.3%),细菌培养检测出的30例阳性均为革兰阴性菌。根据CNSI临床诊断标准,mNGS和细菌培养诊断CNSI的灵敏度为89.7%、38.5%,特异度为83.3%、100.0%,阳性预测值为90.9%、100.0%,阴性预测值为81.4%、46.7%,mNGS诊断CNSI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88(0.81,0.95)高于细菌培养诊断CNSI的AUC 95%CI为0.65(0.54,0.76)(P<0.05)。mNGS检测自标本送检至临床医师收到结果所用时间为(38.36±4.85)h显著低于细菌培养(198.51±8.47)h(t=26.35,P<0.001)。mNGS检测细菌阳性的结果反馈时间(32.47±3.14)h显著低于细菌培养(92.68±10.52)h(t=15.63,P<0.001)。结论mNGS对疑似CNSI的病儿具有较高的临床效能,病原体检测出率高,更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 杨艳祁亚平田启运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细菌培养儿童
- 65例肺炎克雷伯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2018—2023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5例肺炎克雷伯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附属脑科医院患者中,临床症状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且脑脊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5例发生肺炎克雷伯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中,1~6个月患儿共12例,占18.5%;>60岁患者26例,占40.0%;患者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有16例患有胶质瘤(24.6%)、13例患有脑积水(20.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CRKP菌株;CRKP组与非CRKP组在侵袭性操作、多联抗菌药物使用、外周血PCT>0.5μ·L^(-1)、脑脊液总蛋白>0.45·L^(-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于低龄患儿及老人,该类患者免疫力低,并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
- 王余成胡亚倩杨大恒曹彤周晋
-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碳青霉烯耐药
- 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结果及临床特征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疑似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脑脊液PCR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CNS感染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脑脊液常规检查,采用多重PCR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中病原体。最终确诊CNS感染的患者根据PCR检测结果分为PCR阳性组和PCR阴性组,将非CNS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临床实验室资料。采用Upset图归纳PCR阴性CNS感染患者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与PCR阴性CNS感染的关系。结果140例患者最终96例确诊CNS感染,96例CNS感染患者中有56例PCR阳性,据此分为PCR阳性组(56例)、PCR阴性组(40例)和对照组(44例)。3组发热时间、脑膜刺激征、脑电图重度改变、意识障碍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及颅脑CT异常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组脑膜刺激征比例、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脑电图重度改变比例高于PCR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set图显示,PCR阴性CNS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主要集中在脑脊液白细胞数>50×106/L、脑电图重度改变、脑脊液蛋白量>0.2 g/L、脑膜刺激征及发热时间>4 d;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膜刺激征(OR=7.040)、脑脊液白细胞数(OR=1.323)、脑脊液蛋白量(OR=8.989)、脑电图重度改变(OR=16.667)与PCR阴性CNS感染有关(P<0.05)。结论早期PCR阴性的患者可通过判断其临床特征来预测CNS感染,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王洋赵辉李辉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重PCR检测脑脊液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黑龙江医院收治的45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收集脑脊液6 ml,分别进行mNGS与常规检测后进行比较。结果经过mNGS技术检测,成功识别出共计26例可疑病原体,同时,脑脊液微生物培养技术检测出3例疑似存在的可疑病原体。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方面,mNGS组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微生物培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NGS组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方面均相近于微生物培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时,相较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检查,mNGS的优势显著,但仍应结合多种检验方法综合判断,以达到准确判断的目的。
- 南在元冯德琳王春雨石佳慧
- 关键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 颅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630例2018年1月-2022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行颅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现况及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63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5例,感染率为5.56%;共培养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54.05%,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16株,占43.24%,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真菌1株,占2.70%;手术时间≥4 h、疾病类型为开放伤、合并糖尿病、脑室留置引流管、伴脑脊液漏是颅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12;2.284;2.121;2.071;2.259,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率较高,检出的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时间≥4 h、疾病类型为开放伤、合并糖尿病、脑室留置引流管及伴脑脊液漏,临床可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
- 邢丽洁徐翠萍尚雪王莉
-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后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
- 宏基因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宏基因检测(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兴县人民医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2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脑脊液mNGS检测报告结果、脑脊液微生物培养及病原学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3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mNGS结果中,6例脑脊液mNGS报告结果呈阴性,14例检出可疑的致病病原体或特异序列,其中8例检出细菌(结核分枝杆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链球菌属1例),5例检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例,EB病毒2例,巨细胞病毒1例),1例检出真菌(白色念珠菌)。mNGS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6.92%、75.00%,明显高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的30.77%、3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脑脊液微生物培养,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其检出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仍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结合mNGS、脑脊液微生物培养等多种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以达到早期诊断,精准治疗的目的。
- 简洪彬叶云霞邱卓贤赖观炜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病原体
-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4年
-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 赵家华岑雨樱许晓娇杨飞张兴文董钊刘若卓黄德晖崔荣太王湘庆田成林黄旭升于生元张家堂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 1例蜡样芽孢杆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案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报告1例颅内肿瘤患者感染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的诊疗过程,收集43例已报道的蜡样芽孢杆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案例,同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蜡样芽孢杆菌导致CNS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蜡样芽孢杆菌导致的CNS感染提供借鉴。该类感染在血液恶性肿瘤、早产儿、颅内恶性肿瘤、中心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中较为多见,应尽早选用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敏感且易透过CNS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蜡样芽孢杆菌在临床常被当作污染菌,近年来其导致的感染案例报道越来越多。在易感人群中应高度警惕,尽早开始经验治疗,以改善预后。
- 黄钰茹刘浩崔彦俞淼
-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抗感染治疗文献复习
- 基于单中心的重庆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
- 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