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9篇“ 中段尿培养“的相关文章
中段尿培养检出B群链球菌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探讨中段尿培养中分离出B群链球菌(GBS)的临床意义和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尿路感染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搜索2020年2月—2022年12月南京某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段尿培养分离出GBS的菌株信息,筛选资料完整者,查阅病例资料、尿常规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中段尿培养标本共检出非重复细菌9 081株,其中GBS 425株,占比4.7%,位列第6。剔除资料不完整者,共纳入365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9例(46.3%),女性196例(53.7%),平均年龄(55.4±15.2)岁。365例检出GBS的患者来源于17个科室,泌尿外科(237例,64.9%)占比最高。患者基础疾病主要包括高血压病136例,糖尿病95例,泌尿系统结石120例,泌尿系统肿瘤98例;211例患者接受了泌尿系统手术,术前均使用了抗菌药物,205例在术后留置导尿管;9例在妊娠中晚期尿液中检出GBS。GBS菌落计数≤10^(4)CFU/mL占36.4%(133例),10^(4)~10^(5)CFU/mL占38.9%(142例),≥10^(5)CFU/mL占24.7%(90例)。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占24.9%(91例),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占75.1%(274例)。男性中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低于女性(19.5%VS 29.6%,P<0.05)。随着尿培养GBS菌落计数增加,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尿培养送检当日尿常规白细胞、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阳性比率分别为53.2%、50.1%、3.8%。有症状尿路感染患者中尿潜血、白细胞酯酶、白细胞、尿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均P<0.05)。未发现GBS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在40%左右,对四环素、克林霉素耐药率>60%。结论 尿液中分离出GBS在非妊娠成人中比较常见,有尿路感染症状者仅占少数。尿培养尿常规结果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判断。尿液中GBS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蔡兴龙曹小利刘静静高硕沈瀚周万青
关键词:B群链球菌尿培养尿常规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
我国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Meta分析
【背景】泌尿系结石(Urinary stone disease,USD)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是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结石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各不相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症状,如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和疼痛等。...
梅鑫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病原菌耐药性中段尿培养META分析
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
2024年
目的 分析泌尿系感染(UTI)患者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2月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U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受检者的中段尿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耐药试验,并对UTI患者的科室分布、病原菌培养及耐药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0例UTI患者中,58例(占38.67%)来自泌尿外科,34例(22.67%)来自肾内科,21例(14.00%)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在150例UTI患者提供的中段尿液样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08株(占66.26%),革兰阳性(G^(+))菌42株(占25.77%),真菌13株(占7.98%)。G^(-)菌以大肠埃希菌(占63.89%)和肺炎克雷伯菌(占17.59%)为主,G^(+)菌以粪肠球菌(占47.42%)和屎肠球菌(占19.05%)为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95.65%、86.96%、52.1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68.42%;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2.38%、90.48%、57.14%;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菌均存在极高的耐药性,达到100.00%。结论 UTI的主要病原菌为G^(-)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不同,在治疗过程中建议结合病原菌耐药性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提升治疗效果。
许士芝
关键词:泌尿系感染尿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医院中段尿标本采集质量和泌尿系统感染(USI)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情况,为临床规范化标本采集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U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间临床科室送检的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来的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6808份中段尿标本中被认定为污染的标本1345份,污染率19.76%。分离出病原菌1943株,分离率35.57%,革兰氏阴性菌居多,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次之,主要是屎肠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其次是真菌,主要是白假丝酵母;病原菌多从泌尿外科和普内三区(主要收治肾病、糖尿病及肿瘤患者)患者中检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克罗、头孢地尼、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的敏感率小于40%,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屎肠球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屎肠球菌,但对四环素、多西环素、诺氟沙星有很高的耐药率。溶血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高度敏感,无耐万古霉素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9.40%和21.77%;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32.32%。结论:了解USI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陈武陈立坚薛勇达何芳婷
关键词: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敏感性污染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中断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方法选取500例患者,分析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5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共分离出188株病原菌,其中148株革兰阴性菌,30株革兰阳性菌,10株真菌。检出后前6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屎肠球菌对青、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超过90%;粪肠球菌则是对红霉素及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超过80%;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均未发现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耐药株。大肠埃希菌与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在5%以内。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及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15%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所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则在15%以内。结论泌尿系统所感染的病原菌有较多种类,耐药率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医师应对患者展开中段尿培养,依据尿培养的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曾强
关键词:中段尿病原菌耐药性
实施护理专案管理降低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采集污染率
2023年
目的开展护理专案活动降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采集污染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分析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318名住院患者的尿培养采集结果,确定“降低肾内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采集污染率”的活动主题,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制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统计2022年1月—12月开展专案改善活动后的272例患者尿培养采集结果。结果肾内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采集污染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26.10%(83/318)降低至4.78%(13/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采集污染问题采取护理专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尿培养采集污染率,还能够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毕丹尚东萍
关键词:住院患者尿培养
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装置,设置了包括方便患者坐姿排尿的支架,塑料薄膜漏斗、三通、第一排尿软管、第二排尿软管、中段尿液标本瓶和前段尿液标本瓶;所述支架的顶板上设有孔并放置塑料薄膜漏斗,所述三通连通在塑料薄...
李云龙
河南某三甲医院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2年
目的 了解临床送检中段尿培养标本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对临床送检中段尿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9年1月—2021年6月共对8 062份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1 725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725株,阳性率为21.4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43%,革兰阳性菌占24.99%,真菌占16.58%,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占71.82%,724株)、革兰阳性菌(占38.05%,164株)、真菌(占44.41%,127株)分离株,分别占总数的41.97%、9.51%、7.36%。阳性标本主要来自泌尿外科(占46.43%)、肾脏内科(占9.79%),其他科室占比均<5%。阳性检出率以内分泌科(33.76%)最高,泌尿外科(18.05%)最低,不同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0,P<0.01)。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该菌种的49.45%(358/724)和30.10%(31/103),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均>90%;而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3.22%和77.78%;所有分离株对替加环素均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奈唑胺较敏感(耐药率均<2.91%)。主要真菌分离株对伊曲康唑耐药率均为最高(4.72%~51.02%),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菌素B较敏感(耐药率均<4.08%)。结论 本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离株耐药率较高,尤其应关注ESBLs毒株;应加大监测力度,根据耐药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刘强赵梦高静吕心瑞
关键词:中段尿培养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2016—2020年南阳市某医院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研究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珠海迪尔DL-96细菌鉴定分析系统,结果判读依据当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结果 10116例中段尿培养共分离出2485株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为24.57%;其中革兰阴性菌1951株(78.51%),革兰阳性菌437株(17.59%),真菌97株(3.90%)。检出前六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9.88%~55.24%)、屎肠球菌(5.28%~10.56%)、肺炎克雷伯菌(3.40%~10.92%)、粪肠球菌(2.30%~6.19%)、奇异变形杆菌(2.01%~3.52%)、铜绿假单胞菌(1.72%~3.66%)。屎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大于90.00%;粪肠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大于80.00%,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均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小于5.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大于15.00%,铜绿假单胞菌对所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小于15.00%。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复杂,种类较多,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在不同性别间也有一定差异。临床医师应积极开展中段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王灿灿
关键词:泌尿系统感染中段尿培养病原菌耐药性
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分析
2022年
探讨中段尿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诊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例数为80例,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将患者的中段尿收集并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的情况,并监测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80例患者中,有56例为革兰阴性菌(70.00%),18例为革兰阳性菌(22.50%),6例为真菌(7.50%),革兰阴性菌的占比远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80例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泌尿外科(33例,占比41.25%)、肾病科(24例,占比30.00%)、康复科(15例,占比18.75%)、重症医学科(6例,占比7.50%)、其他科室(2例,占比2.5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偏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偏低。结论 泌尿外科、肾病科、康复科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科室,通过中段尿标本检测可以知道革兰阴性菌是泌尿系统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偏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性偏低,医师要结合耐药结果帮助患者挑选合适的抗菌药物,保证治疗效果。
卢云
关键词:中段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相关作者

周炫辰
作品数:7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感染性休克 经皮肾镜 中段尿培养 取石术后 重复肾
顾兵
作品数:183被引量:1,442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整合子 耐药性 脊髓损伤 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韩崇旭
作品数:48被引量:243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肿瘤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NUCLEOSTEMIN 病原菌分布
张闰
作品数:115被引量:220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成人
吴汉新
作品数:213被引量:527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移植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 阿糖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