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665篇“ 中药安全性“的相关文章
中药安全性评价:新时代,新策略
2024年
当今,随着中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药安全性领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特别是传统“无毒”中药频频曝出肝损伤、肾损害等安全性问题/事件,颠覆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传统认知,也给中医健康及国际化带来了巨大挑战。那么如何客观认识中药安全性的形势及问题?如何科学破解中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难题?,本团队提出:一是要与时俱进,辨证看待中药安全性问题和形势,不要夸大,也不要小视;二是要突破“唯物论毒”的传统认知,创新中药理论与安全性评价模式;三是要针对不同毒类型中药,建立安全风险精准防控对策,推动中药安全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向科学主动防控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安全观”思想及方法体系,希冀为系统地破解中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防控难题提供新理论、新策略、新方法及成功范例。
赵旭柏兆方湛小燕王伽伯郑永齐肖小河
关键词:肝毒性风险防控安全性评价中药
中药安全性评价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病证毒理学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提出病证毒理学理论及方法体系,皆在促进病证毒理学在中药开发、中药临床安全性评价以及中药安全精准用对策制定方面的科学、合理和高效运用,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病证毒理学实践运用情况,全面定义病证毒理学的外延和内涵,并系统梳理基于病证毒理学的中药安全性研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现。结果中药主要分为固有毒和特异质毒2种类型,由于特异质毒具有偶发,易感和难预测等特点,常规毒理学模式和方法难以评价,为此本团队传承创新中医“有故无殒”毒效思想,2016年首次提出病证毒理学理论和方法,皆在突破常规毒理学模式和方法局限,科学厘清遗传、体质、疾病和证候等机体因素对中药安全性的影响规律和主次关系,解决中药特异质毒评价难题。近年来,本团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病证毒理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基础上,以临床真实世界和体内外病证易感模型为主要评价模式,开展了何首乌、补骨脂和淫羊藿等中药及及其相关制剂特异质毒的易感人发现识别、成因机制解析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破解了系列传统“无毒”中药安全性评价及风险防控难题。结论病证毒理学不仅可以用于特异质毒中药的易感人群识别、成因机制解析以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还可以用于固有毒中药的“病(证)-量-时-毒-效”关系以及安全治疗窗研究。病证毒理学创新发展了中药毒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药安全精准用提供了奠基理论和技术支撑。
柏兆方湛小燕姚清陈思敏赵旭肖小河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毒性技术创新
网络毒理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现阶段的网络毒理学研究,系统梳理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方法特点,实践应用及发展现状,总结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依托工具,对网络毒理学在预测中药不良结局、毒机制分析、有害成分预判、多学科交叉运用、组学技术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重点关注当前网络毒理学存在的不足与短板,并提出初步的解决策略与完善方案以供同仁参考、批评和借鉴,以期为促进网络毒理学进一步发展及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构建提供参考。
申佰轩郭康雅郭源辉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中药毒性机制中药安全组学技术
加强中药安全性研究 完善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访中国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物专委会原副主任委员王福清
2024年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疾病诊疗实践经验和健康养生理念,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如何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合理使用好有毒中药,取毒,攻邪毒是中药治疗的基本法则之一,也是中药在用方面的独特鲜明的特色,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在多种疑难病治疗上取得满意疗效。中国学会生化与生物技术物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王福清向笔者表示,有毒中药是中医临床组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典》(简称《中国典》)收载。
潘锋(文/图)
关键词:有毒中药生物技术药物中药安全性邪毒
肾虚证动物模型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4年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关键载体,其中肾虚证动物模型作为证候动物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章基于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对其在中药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总结模型应用的独特优势,引发对模型合理应用及尚待完善内容的思考,旨在为在中药安全性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李艳姣张林樊丽清张融杨艾伦何奕山蒋皓佳
关键词:肾虚证中药安全性中医证候证候模型
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危险因素与防治对策
2024年
回顾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槟榔、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等引发的中药安全性事件,旨在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危险因素,对中药成分、生产工艺、储藏条件、体质差异、给剂量、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源头控制以确保质量合格、探明配伍机制以增效减毒、提高生产标准以推进质量统一、完善法规政策以加强管控、健全安全性评价体系以确保质量达标等建议,以期为促进临床合理用、减少中药安全性事件提供帮助。
姚一帆孔娇刘传鑫
关键词:马兜铃酸雷公藤八角莲仙灵骨葆胶囊鱼腥草注射剂安全事件
体质毒理学: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新方向被引量:1
2023年
目前中药安全性研究主要依照现代医学体系,忽视了机体因素在不良事件中发生的关键。因此本文提出以“体-互斥”为内核,以“辨体-辨病-辨证”模式和“中药理论”为指导,以“毒理证据链”为方法,以物警戒理论为根基,由先进分析技术支撑的研究思路——基于“辨体论忌”的体质毒理学,为促进中药安全性评价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刘传鑫孔娇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评价
中药认知与不良反应监测对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启示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加强中药认知与不良反应监测对中药安全性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12月期间在医院就诊并接受学管理的27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学管理。观察组接受强化的中药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中药安全管理质量、不良反应监测质量。结果:观察组在品有效安全性、可用、可行、依从、实施效率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技术验证、监督评估、病例报告、病例审查、患者自我监测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一步优化中药学服务,加强中药认知与不良反应监测对提高物的有效安全性,增进临床学服务效率和质量,改善患者疗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是当前临床学服务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沈佳丹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中药安全性评价
基于精准用中药安全性因素分析与对策
2023年
中医学已经被广泛使用了数千年,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成分和潜在的副作用,其安全性仍然令人担忧。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中药安全性,识别潜在风险。文章探讨了目前对中医精准医疗安全因素的认识及对策。介绍精准医学的概念及其在中药安全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了中药的潜在安全因素,包括毒、草相互作用和污染。讨论确保中药安全的对策,如质量控制、标准化和物警戒,并总结使用精准医学进行中药安全性分析的挑战和未来前景。通过全面概述了中药安全性问题,并阐明了精准医学在中药安全性评估和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郑丽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
中药安全性监测和评价过程中充分引入物警戒理念
2023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的使用逐渐普及和扩大,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为了确保中药安全使用,中药安全性监测和评价成为了必要的手段。然而,由于中药的复杂和多样,现有的监测和评价手段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物警戒理念是一种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中药安全性。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中药安全性监测和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引入物警戒理念,以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张振锋黎树慧
关键词:中药安全性

相关作者

叶祖光
作品数:293被引量:2,065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药 附子 配伍减毒 减毒 美国FDA
张冰
作品数:887被引量:5,781H指数:3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 关联规则 META分析 菊苣 药物警戒
吴嘉瑞
作品数:420被引量:2,676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关联规则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随机对照试验
王伽伯
作品数:374被引量:3,027H指数:3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肝损伤 何首乌 中药 肝毒性 生物效价
肖小河
作品数:919被引量:7,546H指数:43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中药 肝损伤 何首乌 板蓝根 微量量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