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71476篇“ 中西医结合方法“的相关文章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闫峰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方法重症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临床效果观察
2024年
探讨在脑血管病偏瘫治疗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价值。方法 纳选对象为2021.01至2023.08在院治疗的70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按数字奇偶法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对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理能力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中西医结合疗法予以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同时还可提升其自理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建议推广以及深入研究分析。
王文彬
关键词:偏瘫中西医结合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
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践与展望
2024年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组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一直致力于AA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出AA的病程大致可分为以异常免疫为主和以骨髓衰竭为主两个阶段,发现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NSAA)患者主要以肾阳虚型为主,重型AA(SAA)患者以肾阴虚型为主,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能反映A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累积生存率;临床采用以补肾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A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系统紊乱状态,为AA的中西医治疗推广提供依据。
王文儒丁晓庆唐旭东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补肾中药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探讨胃苏颗粒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1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非胃苏组(40例)和胃苏颗粒组(41例)。非胃苏组常规三联治疗,胃苏颗粒组增加胃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康复进展,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胃苏颗粒组腹胀(7.12±1.52d)、胃脘痛(6.25±2.13d)、反酸(6.24±1.75d)、嗳气(7.02±1.48d)、呃逆(5.95±1.96d)、两胁胀痛(4.89±0.86d)、食少纳差消退时间(5.26±1.13d)显著低于非胃苏组(12.16±1.52d、10.24±2.39d、10.55±2.43d、10.11±1.13d、9.86±1.78d、7.86±0.98d、8.63±1.13d)(P<0.05)。胃苏颗粒组总有效率(97.56%,40/41)显著高于非胃苏组(77.50%,31/40)(P<0.05),胃苏颗粒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2.93%,34/41)显著高于非胃苏组(52.50%,21/40)(P<0.05)。胃苏颗粒组腹泻(2.44%,1/41)、腹痛(4.88%,2/41)、麻疹(2.44%,1/41)、恶心呕吐(2.44%,1/41)、转氨酶升高(2.44%,1/41)及其他发生率(4.88%,2/41)与非胃苏组(5.00%、2.50%、2.50%、2.50%、2.50%、2.5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胃炎常规三联治疗基础上,联合中成药治疗,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总体疗效,并可促进幽门螺杆菌转阴,降低预后复发风险,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梁丽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四联疗法胃脘痛康复进程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的疗效
2024年
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更年期综合症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更年期综合症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推广。
夏中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
2023年
文章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脑血管病患者,患者都已经发生偏瘫这一并发症,围绕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时间在2022年1月~2022年4月之间。首先,设置了对照组,在该组纳入30名患者,对该组患者只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其次,设置了实验组,在该组同样纳入了30名患者,对该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围绕两组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两组接受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状况比对照组更好(P<0.05)。对在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价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发病后,很可能出现偏瘫的风险,对此类患者在实施治疗时,如果只采取西医治疗的手段,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并且患者有患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可以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症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改善,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概率,让患者尽量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正常的生活状态,因此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上推广。
白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病偏瘫自我管理
中西医结合方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被引量:2
2023年
新医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是推动教学改革、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文章基于中西医结合方法学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政治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西医临床专业课程的实践途径,并以医学类高校为研究对象,研究可行、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估体系,旨在引导专业课教师做到“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圆满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王新斌马睿玲李赟杨永琴
关键词:教学改革
基于医学发展史探索中西医结合方法与途径被引量:1
2023年
中西医结合研究已开展70余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阶段国家一再强调中西医结合。如何做到中西医结合发展,仍然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西医发展史的梳理,中西医结合发展不同阶段的思考,提出突破中医和西医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途径,掌握中西医两套知识体系的中国医学工作者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因素两个观点,从医学发展史角度对中西医结合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中西医深度的有机结合提供借鉴。
谢伊林洪生张英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陈可冀国医大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终末期冠心病被引量:5
2022年
陈可冀(1930年10月—),男,福建福州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与老年医学临床研究。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创新战略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药典委员会顾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主席。
李嘉茜吴小平白瑞娜王承龙王培利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肛肠手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年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在肛肠手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肛肠术后肛门瘙痒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实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情况。结果:(1)采取一定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显效为39例,有效为6例,无效为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显效为29例,有效为10例,无效为6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两组术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对并发症,实验组相对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手术后,对出现肛门瘙痒症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具有极强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王维东邓雅玲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肛肠手术肛门瘙痒

相关作者

刘习书
作品数:20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蓬安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方法 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 慢性骨髓炎
陈军
作品数:13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病例报道 急性扁桃体炎 颈部淋巴结肿大
魏岚
作品数:51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 侧前方入路 脊柱
罗瑞雪
作品数:22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蓬安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名中医经验
刘建华
作品数:113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
研究主题:针刀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糖尿病肾病 IGA肾病 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