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583篇“ 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相关文章
中西医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进展
2024年
随着乙肝患病人数的增多,乙肝肝硬化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未接受有效救治,随病情发展不仅会加重肝功能损伤,还可能发展成肝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现代医学以西医药物治疗为主,效果有限。随着中医学的推广应用,考虑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影响。本文结合既往文献资料针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西医治疗现状及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展开综述,以期为乙肝肝硬化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曹志军汪晓军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中西医联合治疗临床疗效
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研究中西医联合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组,两组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睡眠、认知等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通过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可提升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葛天慧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疗法帕金森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中西医联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Meta分析
2024年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联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中西医联合治疗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pringerLink、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结果 经过纳排标准筛选,最终纳入45篇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21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包含78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提高COVID-19患者总有效率[OR=2.99,95%CI(2.53,3.53),P<0.000 01],降低死亡率[OR=0.21,95%CI(0.12,0.38),P<0.000 01]、中医证候量表积分[MD=-2.73,95%CI(-3.31,-2.14),P<0.00001];安全性方面,共有41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可降低COVID-19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1,95%CI(0.62,1.06),P=0.12]。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个结局指标中,1个为中质量,4个为低质量。结论 相比于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COVID-19的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韩千禧徐龙辰潘婕周平达魏嘉茵朱文涛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META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慢性宫颈炎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妇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从这一疾病的临床特征来看,其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白带带血、腰骶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还会造成宫颈狭窄、输卵管炎以及不孕等情况。从中医学理论来说,慢性宫颈炎属于“带下病”的范畴,其病因主要为气血郁滞、湿毒热毒下侵、血瘀肉腐等,通常采用清热利湿止带以及去腐生肌等手段,同时开展局部治疗。在目前的临床中,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慢性宫颈炎治疗的常用手段,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提供可靠保障。此研究主要针对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进展进行分析,在明确病因病机以后,助力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认知深入,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提高慢性宫颈炎的治愈率。
苏燕
关键词:带下病慢性宫颈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西医联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主要对早期炎性肠梗阻在手术后的临床中,使用中药汤剂与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的效果展开分析研究。方法 在本院选择符合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划分,分别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一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禁止饮食,保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并给予胃肠减压等治疗,再采用6毫克的生长抑素治疗3到7天左右的时间。实验组的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自拟的中药汤剂对患者进行治疗,该中药一日一剂,分别服用两次,直到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再影响正常饮食为止。再对这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排气、肠鸣音等这几项的消失间隔时间进行对比统计,以及患者的胃肠减压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七天后,在空腹的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检测,主要检测项目为: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血浆内的毒素,和血浆降钙素原等这几项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以上几项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胃肠减压的引流量也明显少很多。而检查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血浆内的毒素,和血浆降钙素原几项结果比对照组低。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后的临床症状时,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和生长抑素的效果比较理想,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肠胃功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李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梗阻
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分析
2024年
研究心血管内科领域内心律异常病患的特征,并评估结合中西医治疗策略。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6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患者被自然分为两组:一组43例(对照组)仅接受西医治疗;另一组4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辅以中医干预。比较两组在治疗成功率、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ST段下降持续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成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心血管内科的心律失常治疗实践中,结合胺碘酮的常规疗法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孔金丰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中西医联合治疗
中西医联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2024年
观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下对普外科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并发症所实施的治疗方案的效果表现。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所接治并行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n=40,现代西医治疗)与观察组(n=40,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反馈。结果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较对照组85.00%(34/40)有效,研究组的97.50%(39/40)显著居高(P<0.05),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各种症状的缓解与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经实验室检测,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水平与胃肠道激素水平的向好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是现代临床公认的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治疗方案,较于单纯西医治疗在普外科腹部术后并发炎性肠梗阻的早期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优势,具有较高的应用与研究价值并且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灵活性更强,调整空间更大,能够体现出治疗的个性化差异。
李海龙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普外科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障碍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
2024年
研究脑梗死发病后引起血管性认知障碍(VCI)行中西医联合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脑梗死后诱发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方法下,两组各有50例。对照组采取依达拉奉干预,观察组行依达拉奉搭配通络化痰汤治疗(中西医联合),比较两组VCI病情改善情况、认知功能、中医症候及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病患认知功能、症候评分及血流状态并未形成过大差异性(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比对照组好、血流状态优于对照组,症候改善策划高难度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VCI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中西医药物搭配下,快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调节局部血流水平,相比单一西药疗法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白少楠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依达拉奉通络化痰汤
中西医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年
观察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通过数据调查、实验对照等,选择哈密市中心医院2022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住院的96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8名,试验组4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施“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美托洛尔片”四种联合药物治疗方式,试验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取中西医联合规范治疗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出现的次数、病程、副反应的发生率、整体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的心绞痛发生率降低至(2.85±1.36)次,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至(1.18±0.47)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只出现3例副反应,ADR占6.25%,试验组的ADR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3.75%,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的西药疗法相比,中药与西药联用疗效更好,既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病次数,又可减少副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因此,中药与西药联用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白雪洋魏华韦武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内科中西医联合治疗
中西医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盘州市双凤镇卫生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给予中西医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疼痛症状积分。结果:联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积分、下肢疼痛积分及马尾神经综合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王秀英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机体功能

相关作者

梅雪峰
作品数:76被引量:182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 膀胱过度活动症 坦索罗辛 慢性前列腺炎 病例报道
夏雨果
作品数:80被引量:189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过度活动症 临床疗效 坦索罗辛 勃起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观察
任全伟
作品数:31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嗓音训练 利咽合剂 高频 中医辨证分型 中西医联合治疗
雷霞
作品数:17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高频 中医辨证分型 中西医联合治疗 突聋 听力损失
张莉
作品数:76被引量:407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喘息 疗效观察 肺炎支原体 护理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