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篇“ 临床误诊率“的相关文章
影响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确诊时程及误诊率,分析影响帕金森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2014年连续入组的204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包括67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门诊面对面和电话方式搜集帕金森病患者的基本特征、帕金森病相关特征(起病年龄、起病类型、起病侧、帕金森病家族史)、起病时间、首次因运动症状就诊时间、帕金森病确诊时间;选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Hoehn—Yahr(H&Y)分级评价初诊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选用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ues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初诊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严重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结果(1)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临床确诊时程(月)中位数为10.00(3.00,19.75),误诊率为23.53%(48/204),不同起病类型的帕金森病误诊率不同,以肢体僵硬和步态异常起病的误诊率最高[34.78%(16/46)与5/14],以运动迟缓起病的误诊率最低[10.00%(3/30)]。(2)运动症状起病至帕金森病确诊的时程(中位数为10.00个月)与起病类型相关(H=16.74,P=0.001),以震颤起病者起病至确诊时程显著短于其他3种起病类型(H=16.74,P=0.001);起病至首次因运动症状就诊时程(中位数为1.00个月)与起病年龄(r=-0.18,P=0.009)、起病时是否退休(U=-1.99,P=0.046)相关;首次就诊至确诊时程(中位数为1.00个月)与起病类型(H=15.54,P:0.001)、起病年龄(r=0.17,P=0.012)和起病时是否退休(U=-2.33,P=0.020)存在相关性。(3)67例初诊帕金森病患者起病至确诊时程(中位数为12.00个月)与H&Y分级(r=0.28,P:0.024�
朱莹莹万赢罗懿李艳施君杰魏雅荣任肖玉周明珠干静何海燕刘振国
关键词:帕金森病误诊
临床误诊率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被引量:16
2002年
刘锋董丽华龚守良刘德铭
关键词:临床误诊率诊断学教学改革高等医学教育
影响上海地区帕金森病患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
目的评价上海地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起病至确诊时程及误诊率,分析影响帕金森病诊断时程及临床误诊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7年至2014年连续入组204例PD患者,其中包括67名初诊...
朱莹莹万赢罗懿李艳施君杰魏雅荣任肖玉周明珠干静何海燕刘振国
文献传递
临床误诊率浅谈诊断学教学改革被引量:2
2010年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医学领域不断涌现出先进的诊断方法.例如基因检测已开始进入临床:器械检查更是日新月异(CT,螺旋CT,MR,DSA,血管内超声检查等),对临床诊断提供了更新、更快、更细的诊断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大有裨益。但是大量资料表明,新的、先进的诊断方法的出现并未带来诊断正确的提高和(或)错误的下降。
潘菊花
关键词:临床误诊率诊断学教学改革血管内超声检查诊断正确率器械检查
X线诊断直背综合征可减少临床误诊率
2007年
目的:降低直背综合征临床误诊率。方法:摄胸部正侧位片。结果:42例患儿确诊为直背综合征。结论:摄胸正侧位片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影像学检查。
苏晓艳
关键词:直背综合征误诊
螺旋CT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探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20年12月在晋江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螺旋CT机为所有患者实施检查。首先进行常规CT平扫检查,然后实施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肝囊肿及肝细胞癌检出,对比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检出显著高于常规CT平扫,两种检查方式各类疾病总检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与CT平扫相比,CT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显著降低疾病误诊率,有利于提高诊断符合,有助于临床对疾病类型进行鉴别。
吴成善卢文乾徐宝川
关键词:肝脏占位性病变螺旋CT增强扫描临床误诊率
肺栓塞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以PTE最常见。在全球范围内,PE发病较高[1],但因PE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咳嗽等,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漏诊。在我国,PE临床误诊率达80%以上,诊断正确仅为33%[2]。现回顾1例我院误诊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PE病例,报道如下。
童俊生覃小兰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误诊率肺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正确率
良性肺内病灶误诊为肺癌的20例CT分析
2019年
肺癌为临床多见恶性肿瘤,患者发病与病死均位于恶性肿瘤的首位,对患者肺内病灶及时行定性诊断为提升其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关键因素,CT检测为临床肺癌患者主要的检查手段,具有无创、空间分辨高等优点[1,2]。本研究经过分析CT检测后考虑是周围型肺癌,而后经不同途径检测确诊是良性病灶患者20例,和同期确诊是周围型肺癌患者对比,对误诊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对患者的鉴别要点,以减低临床误诊率,提升影像学诊断水平。
史晋伟吴雯刘慧
关键词:临床误诊率肺癌患者CT分析肺内病灶周围型肺癌空间分辨率
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学分析与检验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引发猝死的临床常见因子,怖动脉栓塞主要基于外源性或内源性栓子造成怖动脉和其他分支堵塞所致。进而引发怖循环障碍。经临床实践发现.怖动脉栓塞尸检检出较低,且具有一定临床误诊率,基于此病起病迅速且病情发展快,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并发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甚至由此引发休克,加上其临床体征和各项症状均不具有典型性,因此,临床致死较高。
郝铭慧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法医学分析猝死临床症状临床误诊率
胸椎椎管内肿瘤误诊临床分析及诊治思维
2018年
椎管内肿瘤是脊柱骨科及神经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占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1]。胸椎椎管内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其中以脊膜瘤和神经鞘瘤最为常见[2]。因其病情初起症状隐蔽,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故临床误诊率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近期收治1例经诊断确诊为胸椎椎管内神经性肿瘤病例,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2017年7月27日因“腰痛伴双下肢牵痛麻木1月余”入院。自诉1月前劳累后出现腰痛伴双下肢牵痛麻木,平卧休息后有所缓解,久坐、久站后加重。患者3月前出现腰痛及左下肢痛麻,曾查腰椎MRI示:腰椎退行性改变,L4椎体略前移;L3/4、L5/S1椎间盘轻度突出,腰椎间盘变性。入院查体:神清、脊直,腰椎生理弧度变浅,腰部活动度前屈30°,后伸5°,左右侧弯各10°,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左40(+)右60(+),左小腿内、外侧皮知觉减退,双足踇趾背伸肌力减退,L3-5棘左旁压痛(+),叩击痛(+),无下肢放射痛,腱反射(++),病理征(-)。因症状体征及MRI均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故收治我科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经3个疗程住院治疗后疼痛有所减轻,但双下肢乏力、麻木感觉明显加重,并自觉腹部束带感,补充查体:中、下部腹壁反射减弱,脐水平以下皮肤浅感觉减退。因患者病情进展快,症状与腰椎影像学诊断不符,故考虑胸椎病变,追查胸椎MRI示:(1)T10-11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考虑神经性肿瘤可能,建议增强MRI评估。(2)胸椎退变。双下肢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考虑累及双侧T8-S1神经根。建议患者出院至神经外科进一步检查后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患者至神经外科行神经肿瘤切除术,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现配合针灸、推拿等手段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郑明岳王春晓吴耀持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临床误诊率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系统肿瘤双下肢乏力

相关作者

刘振国
作品数:477被引量:1,619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帕金森病患者 左旋多巴 震颤性麻痹
何海燕
作品数:15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生活质量 发病率 运动并发症
张小兵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临床误诊率 CT表现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糖尿 诊治率
干静
作品数:91被引量:44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生活质量 非运动症状 运动并发症
万赢
作品数:56被引量:21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运动并发症 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