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57篇“ 丹红注射液“的相关文章
-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系统评价再评价
- 2025年
-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临床疗效证据分级评估,旨在为临床决策及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6个中英文数据库中丹红注射液治疗ACI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6月。使用AMSTAR2量表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对系统评价的结局进行证据汇总。[结果]纳入14篇丹红注射液治疗ACI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治疗ACI患者,可提高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对方法学质量评价显示,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质量低,所有系统评价均未报告关键条目2和关键条目7,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使用不合理。所有系统评价均未报告非关键条目3、10、16,即对研究设计的选择予以解释、报告系统评价的基金资助信息、潜在利益冲突来源等。[结论]目前已经发表的丹红注射液治疗ACI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单用或联合应用可提高ACI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神经缺损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安全性较好。然而,由于原始研究和系统评价的整体质量偏低,影响了结果的可靠性,还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临床决策。
- 朱征王可仪赵霞张雅姿陈波杨丰文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循证医学
-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外阴白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外阴白斑不仅使患者承受身体不适,更带来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有治疗手段存在复发率高或不良反应多的问题。本研究意在探究丹红注射液在外阴白斑治疗中的功效,评估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于本院确诊的 120 例外阴白斑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n = 60)与常规治疗组(n = 60)。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丹红注射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 6 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局部皮肤状态、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5%,高于常规治疗组的 80%(P < 0.05)。治疗 6 周后,丹红注射液组的瘙痒、灼热感、外阴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 < 0.05)。在局部皮肤状态改善上,丹红注射液组在皮肤弹性恢复、色素沉着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 < 0.05)。安全性方面,丹红注射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3 例),低于常规治疗组的 15%(9 例)(P < 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在外阴白斑治疗中呈现良好临床疗效,能缓解症状、改善外阴皮肤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佳,安全性有优势,可作为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
- 陈登科王爽
- 关键词:外阴白斑丹红注射液安全性
- 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中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丹红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1.6-2024.5月,3年内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25例,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效果更佳,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明显调节神经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从而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有较高应用价值。
- 宋金修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 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诊治的ACI患者184例展开研究,运用抽签法分为西药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患者92例。其中西药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西药组的88.04%(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西药组,BI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联合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CI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高鑫贺清明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心通胶囊丹红注射液
-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兰陵县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8例。联合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功能。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功能均较治疗前得到改善,且治疗后联合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较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提高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 张磊
-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老年药物治疗丹红注射液瑞舒伐他汀
- 丹红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 深入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甲钴胺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方式,针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抽取天津市南开区向阳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9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样本,全部患者均需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分别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治疗方式是单独甲钴胺用药,观察组则是通过联合用药方案(即丹红注射液、甲钴胺),观察临床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减退、腱反射)、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总神经)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各项临床症状评分比对照组低,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快(均P <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在甲钴胺用药基础上配合丹红注射液可增强疗效,促进症状改善,有助于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 陈辉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与丁苯酞注射液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参照组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长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生长因子水平高于参照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参照组的8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参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够更有效促进神经修复与血管再生,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从而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张慧李泉焦恒程玉于龙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生长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
- 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内皮素-1(ET-1)]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HCT[(0.38±0.07)%]、PV[(2.31±0.32)mPa/s]、全血比黏度(高切)[(4.51±1.16)mPa/s]、全血比黏度(低切)[(8.45±1.71)mPa/s]低于对照组[(0.46±0.09)%、(2.69±0.48)mPa/s、(5.23±1.09)mPa/s、(10.42±1.85)mP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NGⅡ[(150.89±39.89)pg/mL]、ACTH[(36.61±5.86)ng/L]、ET-1[(0.69±0.05)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162.62±36.74)pg/mL、(44.25±6.59)ng/L、(0.87±0.0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王虹李彩云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丹红注射液盐酸氟桂利嗪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参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活动能力、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83%,高于参照组的79.1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参照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更利于挽救濒死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同时更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提高治疗有效性,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张慧李泉焦恒程玉于龙
- 关键词:依达拉奉丹红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血脂水平
-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患者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后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行PCI治疗的AMI且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14 d,比较2组术后第1天、第14天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丙二醛(MDA)]、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与术后第1天比较,2组术后第14天LVEDV、LVESV和胸痛、胸闷、气短、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评分及血清IL-1β、IL-6、TNF-α、MDA、CK-MB、cTnT、ET-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SV、LVEF和血清SOD、NO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14天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减轻PCI术后AMI患者气虚血瘀证候,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心肌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徐俊华贾慧宇李术伟李海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丹红注射液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
相关作者
- 李学林

- 作品数:357被引量:2,419H指数:26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饮片 丹红注射液 掩味 中成药
- 唐进法

- 作品数:219被引量:1,763H指数:21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丹红注射液 肝损伤 代谢组学 中成药 网络药理学
- 万海同

- 作品数:410被引量:2,36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丹红注射液 葛根素 缺血性中风 养阴通脑颗粒 川芎嗪
- 周惠芬

- 作品数:136被引量:811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丹红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谷红注射液 缺血性中风
- 何昱

- 作品数:206被引量:1,317H指数:19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红花 谷红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养阴通脑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