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5篇“ 主动脉壁间血肿“的相关文章
主动脉血肿
2012年
主动脉血肿(aorticintramuralhematoma,AIH)通常被视为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的一种先兆症病变或特殊类型。它与穿透性粥样硬化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aorticulcer,PAU)和AD统称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aorticsyndrome,AAS)。
杜军王宏冯树行(综述)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血肿合并肺动脉栓塞一例
2024年
主动脉血肿和肺动脉栓塞是两种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65岁降主动脉血肿合并肺动脉栓塞男性患者行肺动脉取栓术及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效果良好。
刘金铎蒋璇谷天祥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肺动脉栓塞病例报告
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单中心治疗经验
2024年
目的 评估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8月至2023年5月期收治的Stanford B型IMH患者368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根据随访过程中血肿转归情况分为吸收组(n=134)和进展组(n=2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收组与进展组在年龄[(60.59±11.14)岁vs.(61.86±12.05)岁]、血小板计数[206.00(88.07)×10^(9)/L vs. 187.00(86.00)×10^(9)/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60(19.37) U/L vs. 19.50(7.80) U/L]、降主动脉最大直径[35(6) mm vs. 34(5) mm]以及血肿远端累及6~11区[157(66.81%)vs. 66(49.25%)]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主动脉最大直径是Stanford B型IMH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43,95%CI:0.899~0.990,P=0.017)。出院患者平均随访时(35.1±17.9)个月,失访率6.8%。药物治疗患者出院后5年生存率为77.4%,腔内治疗患者出院后5年生存率为87.6%。结论 单中心经验表明Stanford B型IMH选择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降主动脉扩张者,应警惕血肿的进展,必要时手术干预。
赵文鹏吕凡振胡义良陈晒方华强王世知周为民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
非手术与介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血肿的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 比较非手术治疗及介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血肿(AI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6月~2022年6月收治入院的40例B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其中16例患者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手术组),24例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D-二聚体(D-D)水平、最大胸主动脉直径、胸主动脉厚度、是否合并主动脉溃疡及溃疡深度、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后的D-D水平、胸主动脉最大直径及胸主动脉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中合并主动脉溃疡、胸主动脉内合并局灶性造影剂增强的比例及主动脉溃疡深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手术组死亡2例(8.30%),手术组无患者死亡(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存在主动脉溃疡、主动脉厚大于10 mm且胸主动脉内合并局灶性造影剂增强复杂CTA表现的B型AIH患者,应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同时良好地控制血压及心率,可以提高B型AIH患者生存率,降低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刘月球王孝高余朝文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血肿合并溃疡样突起患者的流体力学分析1例报道
2024年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起病急骤、致死率极高的急危重症,常常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早期、精准识别该类疾病对制订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1]。AAS可以分为3种不同的亚型,即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ortic ulcer,PAU)及主动脉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2]。其中,IMH占AAS的10%~25%[3]。
谢明陈俊健赵伯英郑伟冯江毅杨德淑孔令文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主动脉壁间血肿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病例报道
弓部血肿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血肿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
2024年
研究主动脉弓部血肿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均源自我院(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时跨度较大,自2017年1月起,至2022年12月止,共计纳入40例,在均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基础上,以血肿是否累及主动脉弓部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甲组(即血肿使主动脉弓部受累)与乙组(血肿未使主动脉弓部受累),分别有13例与27例,随访持续1年,就各时期(围术期、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甲组患者在围术期即存在并发症表现,主要因支架置入导致破口,形成A型主动脉夹层,涉及1例患者,另有1例在术后1个月时发生相同情况,均转为外科手术治疗。乙组患者在随访1年时有并发症报道,主要因支架植入导致破口,后续失访,另有1例患者在围术期内截瘫。结论 主动脉弓部血肿是否影响复杂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效果仍未有明确结论,但可将其作为危险因素展开进一步论证,且应积极控制血压以减少近、中期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江昆
CT检查对于预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心包积液比例、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无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生存时显著高于有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可较好预测B型主动脉血肿进展及预后。
周静杨瑞刘继伟和燕斐崔聪武刚
关键词:CT检查预后
嗜酸性粒细胞激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Rho/Rock通路参与主动脉血肿修复过程的相关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在主动脉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扮演“保护性”角色。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中,较低的EOS计数与术后及长...
陈取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主动脉壁间血肿
光谱CT虚拟单能量及无水碘图对主动脉血肿成像的研究
王子童
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的治疗策略及疗效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2016年3月~2022年10月56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1.8±17.1)岁;38例患者行腔内治疗,1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的治疗经验及疗效。结果:临床无死亡病例;12例患者在保守治疗7 d内症状加重,出现胸背部疼痛加剧、胸闷和呼吸困难、双下肢瘫痪进行性加重伴大小便失禁,占比21.4%(12/56),急诊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26例患者住院保守治疗7 d后,复查胸腹主动脉CTA,出现主动脉血肿增加、主动脉溃疡、胸腔积液、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占比35.7%(26/56);患者行手术治疗总占比67.8%(38/56)。56例患者住院期无严重不良事件,术后随访患者胸腔积液基本吸收,11例患者出现动脉瘤。结论:Stanford B型主动脉血肿选择腔内修复和保守治疗均安全可行,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法。
梁双超李方宽薛清泉夏友传冯桂林许贝张安冬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腔内修复术保守治疗疗效

相关作者

王志伟
作品数:97被引量:219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主动脉壁间血肿 缺血后肢血管 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李震
作品数:237被引量:600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布加综合征 脑死亡 手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化召辉
作品数:69被引量:14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开窗 主动脉壁间血肿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布加综合征
李浩
作品数:48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载药微球 主动脉壁间血肿 三氧化二砷 VX2肝肿瘤 栓塞微球
黄连军
作品数:326被引量:1,989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房间隔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