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22篇“ 主动脉弓部“的相关文章
一种主动脉弓血管开窗特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动脉弓血管开窗特器,包括开窗器本体以及连接头,开窗器本体前端具有用于将开窗器本体导引并介入血管的开窗头,开窗器本体上安装有有用于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连接头和开窗器本体的...
张金龙
两种新型改良主动脉弓手术的初步探索
2024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手术的两种新型改良方式: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插管灌注结合改良岛状吻合方式及改良的优先手术方式初步,为涉及主动脉弓的手术提供更优的临床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3例涉及手术行孙氏手术的患者,7例采用左锁骨下插管灌注结合岛状吻合的手术方式,6例患者采取优先的手术方式。结果:左锁骨下优先手术组对比优先手术组:体外循环时间:(241.6±27.8)vs.(156.0±45.5) min,动脉阻断时间:(166.6±20.3)vs.(89.7±33.0)min,术后ICU住院时长:(13.3±3.0)vs.(3.8±1.9)d。所有病例无透析,无二次开胸止血,均痊愈出院。随访18(11~24)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新型改良主动脉弓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其中优先手术方式能够进一步缩短体外循环和动脉阻断时间,并缩短患者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
谢亚轩张凯张智涵王耀威李庆
关键词:体外循环插管脑保护脑灌注
Castor支架结合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动脉瘤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Castor支架结合体外预开窗技术治疗累及Z1区、Z2区的主动脉弓动脉瘤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主动脉弓瘤接受Castor支架手术患者32例。其中主动脉弓真性动脉瘤14例,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18例。Castor支架分支仅应用于左锁骨下动脉且未合并其他手术作为单纯手术组(23例),Castor支架分支应用于左颈总动脉且左锁骨下动脉开窗重建为开窗手术组(9例)。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1例(1/32,3.12%),发生在开窗手术组(1/9,11.11%),患者术后1d出现脑梗死,表现为右下肢肌力降低(肌力0/1级)。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期间1例(1/32,3.12%)患者死亡,发生在单纯手术组(1/23,4.35%),该患者术前合并食管癌,术后2年因营养不良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复查胸动脉CTA单纯手术组瘤体内径(35.3±4.6)mm,开窗手术组瘤体内径(33.2±3.9)mm,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astor支架技术结合开窗技术治疗累及Z1区、Z2区的主动脉弓瘤病变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马宪鲁李祥张培喜谢琦陈远翔王韧
关键词:主动脉弓部动脉瘤
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升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2年3月北京安贞医院采用升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动脉病变的临床资料。对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44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9例,中位年龄63.0(57.5,64.6)岁,平均EuroSCOREⅡ得分8.4%±0.7%。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所有患者无逆撕A型动脉夹层和内漏发生。1例术后第5 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院内死亡率2.3%,其余43例患者均存活出院。所有出院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率100.0%,中位随访时间14.5(6~42)个月。1例脊髓损伤患者于术后2年死亡,1例术后3个月因支架远端附近新发夹层行胸动脉腔内修复术。结论升动脉包裹联合Ⅰ型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累及动脉病变无需体外循环,包裹技术加固了近端支架锚定区,避免了逆撕A型夹层、内漏、移位等风险。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死亡率低、再干预手术率低,对于高龄、高危且有复杂合并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马金辉张岚林阳晟董松波陈彧潘旭冬许尚栋郑军
关键词:杂交手术
一种主动脉弓分支防渗漏支架系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主动脉弓分支防渗漏支架系统,所述覆膜的侧连通有分支覆膜;所述分支覆膜的内壁连接骨架,所述分支覆膜的端连接有外盖帽和内盖帽,所述外盖帽与内盖帽之间形成空腔,所述覆盖在覆膜...
严中亚
急性A型动脉夹层患者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远端主动脉弓阻断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观察急性A型动脉夹层患者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中实施远端主动脉弓阻断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A型动脉夹层患者21例,均接受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停循环温度为28℃中度低温。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8.2±1.8)h,其中术中停循环时间(4.5±0.8)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42.5±9.6)min、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06.8±16.6)min、升动脉阻断时间(135.7±22.0)min。21例患者中,19例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术后死亡。治愈出院的19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行床旁血滤治疗,1例因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死亡的2例患者中,1例因冠脉事件死亡、1例因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19例患者出院后复查动脉CTA结果显示,支架人工血管通畅,未见钳夹损伤、变形或扭曲,远端吻合口附近无内漏形成,7例支架血管置入位夹层假腔完全血栓化、11例分血栓化、1例全程胸降动脉和腹动脉假腔完全血栓化。结论在全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急性A型动脉夹层过程中,采用远端主动脉弓阻断技术阻断主动脉弓,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有效缩短了术中停循环时间,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孔佳杰李召彬席树强靳泽岳杨帆朱喆柳磊
关键词:支架象鼻手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手术围手术期的脑保护
2024年
体外循环和停循环下维持最佳脑灌注是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的基础。脑保护策略包括低温、脑灌注、药物治疗和血气管理,已应用于临床,但最佳策略仍难确定。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的临床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温、停循环时间和脑灌注类型,最佳的脑保护策略应是在全面脑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有效减少脑损伤。本文总结体外循环下主动脉弓手术脑监测与管理方法或指标以及围手术期脑保护策略,以指导主动脉弓手术中脑保护的临床实践。
唐一鹏白云鹏陈庆良
关键词:主动脉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手术期
一种主动脉弓腔内脑血流灌注和造影两用鞘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主动脉弓腔内脑血流灌注和造影两用鞘,包括鞘管,鞘管为中空管,且鞘管具有柔顺性和抗折性,鞘管的两端分为近端和远端,鞘管的中端开设有侧孔,鞘管的近端固定连接有鞘接头,鞘接头的侧面...
李栋林汪洵孙世龙祝茜茜李振江曾庆龙何杨燕商弢张鸿坤
杂交手术对比孙氏手术治疗急性主动脉弓夹层的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杂交手术和孙氏手术治疗累及的急性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和中远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急性主动脉弓夹层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93例急性主动脉弓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杂交手术组144例,孙氏手术组549例。比较2组住院期间结局和中远期预后。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和动脉二次手术,三级终点包括住院期间的死亡和并发症。结果经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本研究共生成了127对病例。与杂交手术组相比,孙氏手术组的患者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动脉阻断时间(P<0.05),且孙氏手术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输血率、新发透析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发生率、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杂交手术组和孙氏手术组的住院死亡、中远期全因死亡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接受孙氏手术治疗与更低的动脉二次手术率相关(HR 0.29,95%CI 0.10-0.87,P=0.027),这些结果在未匹配的队列中也得到了验证。结论杂交手术并未改善中远期生存率,且增加了中远期动脉二次手术的风险。然而杂交手术较孙氏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在术后早期展现出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谨慎应用。
张若禹王晓棣陈文黄福华陈鑫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弓部杂交手术
一种二段式释放的主动脉弓分支支架及组装释放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段式释放的主动脉弓分支支架及组装释放系统,包括:主动脉弓分支支架、膨胀覆膜、回撤释放单元及束径释放单元;所述主动脉弓分支支架包括圆盘型头端结构和直筒型体结构,所述直筒型体结构包括第一节支架和第...
彭智猷陆信武黄群叶开创张省秦金保刘俊超吴小雨

相关作者

徐志云
作品数:953被引量:2,682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体外循环 外科手术 心脏瓣膜 风湿性心脏病
常光其
作品数:197被引量:1,11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
何怡华
作品数:967被引量:1,842H指数:1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胎儿 超声心动图 胎儿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心脏
刘晓伟
作品数:322被引量:479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胎儿 超声心动图 胎儿超声心动图 胎儿心脏 超声心动描记术
景在平
作品数:948被引量:3,353H指数:2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研究主题:腔内隔绝术 腹主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