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4篇“ 主基因 多基因遗传模型“的相关文章
有棱丝瓜早熟相关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有棱丝瓜早熟性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早熟丝瓜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高代自交系有棱丝瓜LC034(♀)和LC052(♂)为亲本构建6世代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法分析有棱丝瓜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遗传规律。【结果】LC034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均极显著低于LC052(P<0.01)。F_(1)、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4个早熟相关性状变异系数为8.70%~25.46%、14.77%~37.67%、19.93%~38.97%和22.37%~46.81%,且4个早熟相关性状在F_(2)代群体的分离频率分布均包含种正态分布的混合分布。MX2-ADI-ADI为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第一雌花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_(mg))分别为4.63%、84.69%和79.99%,多基因遗传率(h^(2)_(pg))为74.60%、0和0;第一坐果节位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2.38%、82.86%和76.45%,h^(2)_(pg)为57.04%、0和0。2MG-ADI为始花期的最优遗传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72.02%、79.05%和86.53%。2MG-AD为有棱丝瓜始收期最优遗传模型,属于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在BC_(1)P_(1)、BC_(1)P_(2)和F_(2)代群体的h^(2)_(mg)分别为62.33%、84.79%和85.07%。【结论】有棱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和始收期均表现为数量性状的特点,受多基因的控制,其中第一雌花节位和第一坐果节位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始花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始收期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陈琴郭元元李洋康德贤张力孙晓研宋焕忠唐娟文俊丽陈振东
关键词:有棱丝瓜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小麦面筋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小麦面筋相关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探析小麦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的遗传规律,为我国长江中下游麦区红皮强筋专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苏麦6号×扬97G59为亲本构建的双单倍体(DH)群体(共189个家系)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方法对小麦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湿面筋含量在句容试点MX2-ED-A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显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和加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4.18%,多基因遗传率为24.35%,但在扬州试点MX2-IE-A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抑制效应主基因和加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41%,多基因遗传率为90.60%。对于干面筋含量,在句容试点MX2-ED-A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显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和加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38.24%,多基因遗传率为61.61%,但在扬州试点MX2-IE-A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抑制效应主基因和加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5.65%,多基因遗传率为94.04%。面筋指数在句容试点MX2-AI-AI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加性上位性效应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6.34%,多基因遗传率为33.55%,但在扬州试点MX2-DE-A模型为最佳模型,受到2对重叠效应主基因和加性效应微效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42.05%,多基因遗传率为57.62%。【结论】小麦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表现为数量性状的特点,受多基因的控制,且存在环境效应。干面筋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遗传要受2对显性上位性或抑制效应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面筋指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上位性或重叠效应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
姚维成丁明亮吴坤郭瑞陈琛温明星刘家俊邓垚申雪懿李东升
关键词: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玉米矮杆突变体DN13261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遗传效应分析
2023年
为了培育矮杆玉米品种,用栽培种材料DN132610和突变体材料DN132610-1杂交获得6个世代群体,探究突变体株高遗传特性。以P_(1)、P_(2)、F_(1)、B_(1)、B_(2)、F_(2)6个世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软件进行联合分析。结果表明,矮化突变体最适遗传模型为E-1,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1.20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28.303和-15.840,B_(1)、B_(2)和F_(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26%、30.06%和76.8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28.06%和0%,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分别占42.74%,41.88%和23.15%。上述试验表明,控制玉米株高的2对基因以显性效应为,主基因遗传率较高,B_(1)、F_(2)多基因遗传率为0%,且玉米株高受环境影响较大,存在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可结合环境鉴定,早期对株高性状进行选择。
张瑞芳冯云超尹启诗赵文羊炼
关键词:玉米株高主基因+多基因
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揭示抗旱型玉米苗期根系表型性状的遗传特性,为玉米根系耐旱性状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干旱敏感型材料WN897(母本)、抗旱型材料WU109(父本)及其杂交和回交产生的F_(1)、B_(1)、B_(2)和F_(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干旱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的总根长、根表面积、根投影面积和根体积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条件下,玉米的总根长、根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遗传率均较高,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玉米总根长和根投影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E(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37%,68.46%,65.69%和50.01%,56.28%,77.63%;根表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E-1(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31.92%,61.96%,72.96%;根体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D(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0.64%,0.64%,0.91%。在正常条件下,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最优遗传模型均为E-1,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20%,68.42%,75.72%;56.38%,42.65%,72.13%及61.36%,44.26%,78.55%,根投影面积的最优遗传模型为E,B_(1)、B_(2)、F_(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5.27%,51.84%,48.97%。【结论】玉米总根长、根表面积可以在低世代材料中进行有效选择。干旱条件下对玉米根投影面积的选择效率更高。正常条件下玉米根体积在低世代材料中即可进行有效选择,但干旱条件下需在高世代材料中进行有效选择。
朱猛于大伟员海燕
关键词:玉米育种苗期抗旱性根系性状多基因遗传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世代联合群体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0
2021年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甜味是与花生口感及风味高度相关的遗传性状,花生的甜味要来源于花生籽仁中的蔗糖,蔗糖含量达到6%以上时,其口感及风味较好。因此,提高花生籽仁的蔗糖含量是改善花生口感及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迄今为止,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遗传分析未见报道。本研究以2组高、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正反交组合,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籽仁蔗糖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结合两组最优遗传模型均是E-0模型(MX2-ADI-AD)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是最优遗传模型。该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在以高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正交组合中表现较高(84.96%和83.00%),在以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为母本的反交组合中主基因遗传率偏低(69.52%和60.32%);相反,多基因遗传率在正交组合中表现较低(14.87%和16.75%),在反交组合中表现较高(30.23%和39.25%),说明该性状有明显的母体效应。通过对花生F_(2)群体籽仁蔗糖含量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确定最适遗传模型并掌握其遗传规律,为高蔗糖含量花生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信息,为进一步进行QTL定位奠定基础。
秦利刘华刘华杜培张新友孙子淇杜培董文召代小冬韩锁义孙子淇徐静
关键词:蔗糖含量主基因+多基因花生
茄子叶色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了茄子叶色性状与基因间互作关系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光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1、P2、F1、BC1、BC2和F2六个世代,采用植物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对茄子叶色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通过运行R语言SEA软件包得出数据,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准则)对比数据,并选择AIC值最小的或较小的作为备选模型。最后通过适合性测验U12、U22、U32(均匀性检验),nW2(Smirnov检验)及Dn(Kolmogorov检验)从备选模型中选择最优的遗传模型。结果显示茄子叶色性状受两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为茄子叶色改良和育种、叶色关键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控制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王倩崔庭源孙国胜马志虎张长青
关键词:茄子叶色
玉米果穗露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遗传效应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培育果穗不露顶玉米品种,以长露顶玉米自交系WZ06X97和不露顶玉米自交系WZ098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果穗露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果穗露顶的最适遗传模型是E-0,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4.61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680和-0.742,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是60.41%,81.28%和83.99%,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6.74%,5.90%和5.04%,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2.85%,12.82%和10.97%;上述结果表明,玉米果穗露顶受环境影响较小,要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果穗露顶性状进行选择。
冯云超晏庆九张芳魁霍仕平向振凡羊炼张兴端
关键词:玉米主基因+多基因
玉米雄穗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遗传效应被引量:5
2019年
以短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WZ08X38和长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玉米自交系BS1074杂交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株系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玉米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春播和夏播玉米的抽雄至散粉间隔时间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E-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春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0.831,显性效应值分别是-0.679和-0.025,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为40.955%、60.657%和52.32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2%、14.298%和25.642%,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59.03%、25.03%和22.02%;夏播结果中,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180和-0.651,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和F2中分别是27.295%、26.997%和39.05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01%、0.001%和0.001%,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72.74%、72.95%和60.91%。
冯云超余志江霍仕平晏庆九向振凡张芳魁羊炼张兴端
关键词:玉米主基因+多基因
大麦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解大麦籽粒阿拉伯木聚糖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遗传特征,以Steptoe和Morex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大麦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和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比值等4个性状在四川4个环境种植下的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年份和不同基因型间的大麦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1),基因型与年份的互作也显著影响籽粒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变异(P<0.01)。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在2012年羊马环境受3对完全等加性主基因调控,在2013年羊马环境则受2对具有互补性特征的主基因调控,南充和雅安环境则分别受到2对互补主基因和1对加性主基因调控。而籽粒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在2012年羊马环境、2013年羊马环境、南充环境和雅安环境则分别受到2对加性主基因、3对完全等加性主基因、4对完全等加性主基因和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调控,不溶性与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之比性状2012年羊马环境、2013年羊马环境、南充环境和雅安环境则分别受到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2对互补性主基因和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调控。除了南充环境下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受到3对完全等加性主基因调控,其余环境下的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遗传模型则与该环境下的籽粒总阿拉伯木聚糖模型相同。同时发现,所有主基因遗传力都较高,从0.514~0.994,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在不同年份具有不同遗传模型结果支持了控制植物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具有时间与空间性的结论。
刘新春冯宗云
关键词:大麦阿拉伯木聚糖
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程度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果肉褐变是影响丝瓜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对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程度进行遗传分析,为丝瓜的品质改良奠定基础。以易褐变自交系‘YX014’和耐褐变自交系‘LJ-01’配制成6个世代(P_1、P_2、F_1、F_2、B_1、B_2)为试验材料,应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肉褐变特性进行遗传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丝瓜果肉褐变程度的最佳遗传模型为E-_1模型,即由_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_1、B_2和F_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1.20%、72.08%和0.52%,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18.8%、27.92%和99.48%,表明丝瓜果肉褐变程度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以遗传效应为,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B_1、B_2世代主基因选择率高,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因此,在丝瓜褐变的群体改良中,可对低褐变单株进行定向选择或轮回选择,以提高育种效率。
黄树苹张敏谈杰王春丽陈霞张洪源谈太明
关键词:普通丝瓜褐变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

相关作者

洪德林
作品数:130被引量:768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粳稻 水稻 杂交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陈俊意
作品数:98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青蒿 磷效率 玉米 玉米基因型 青蒿素含量
胡加如
作品数:70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玉米 糯玉米 选育 鲜食 鲜食糯玉米
徐莉
作品数:37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青蒿 玉米 低磷 低磷土壤 多世代联合分离分析
黄小兰
作品数:106被引量:428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糯玉米 玉米 选育 自交系 鲜食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