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3篇“ 乌尔逊凹陷“的相关文章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2025年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白垩系铜钵庙组勘探获得突破,是资源潜力较大的新层系。通过TOC、热解、R_(o)、族组成、色谱、色质、δ^(13)C等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各洼槽各小层的烃源岩进行了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评价,深入分析了铜钵庙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定量计算了原油来源,并预测了下步有利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整体发育TOC平均值为1%、类型以Ⅰ—Ⅱ_(2)型为主的中等烃源岩,其中铜二段泥岩也可见Ⅰ型烃源岩,洼槽区R_(o)为0.6%~1.5%,处于成熟阶段。②研究区铜钵庙组原油可分为乌北铜三段原油、乌南铜三段原油和乌南铜二段原油3类。乌北铜三段原油高饱和烃,姥植比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重,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高。乌南铜三段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饱和烃与芳烃δ^(13)C偏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中等。乌南铜二段原油饱和烃含量低,奇偶优势比(OEP)值高,饱和烃与芳烃δ^(13)C轻,C_(27)重排甾烷和三环萜烷含量低。③研究区铜钵庙组3类原油均来源于南屯组南一段泥岩和铜钵庙组泥岩的二元混合,乌北铜三段原油与乌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62.9%;乌南铜三段原油与乌南南一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南一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59.5%;乌南铜二段原油与乌南铜二段烃源岩更接近,乌南铜二段泥岩的贡献比例为75.4%。④乌北和乌南洼槽发育厚度大于200 m的暗色泥岩,可为铜三段油藏和铜二段油藏供烃,乌北洼槽和乌东斜坡带为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下步甩开勘探的有利区带。
何星金玮张帆张帆李跃霍秋立刘璐李跃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地球化学特征白垩系乌尔逊凹陷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风干扰分析及监控、压制方法
海拉尔盆地以草原为主,干扰类型较少,如何提高有效信号能量并最大限度降低干扰影响,获得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标。通过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WN三维地震工区的现场测试,完成了不同干扰特点和分布规律的研究,形成了...
徐学佳刘占杰付佳李学郭瑞军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
基于机器学习的复杂火山碎屑岩储层流体性质测井识别: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更准确地识别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储层的流体性质,经母岩成分、孔隙结构和岩心实验分析,笔者认为饱和纯水电阻率(R 0)受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的影响。通过神经网络预测R 0值消除岩性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值的影响,对比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及自验证准确率,优选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相关性较高的测井曲线组合:声波时差(DT24)、自然伽马(GR)、密度(ZDEN)、中子(CNC)、深双侧向电阻率(RLLD)、R 0。结合试油井段,根据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3种机器学习方法识别结果,得出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铜钵庙组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机器学习架构方法,其中包含3层隐含层且激活函数为Relu的BP神经网络,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达92.5%。
赵小青赵小青于继崇李明慧姜艳娇
关键词:火山碎屑岩流体性质识别海拉尔盆地
断陷湖盆沿层侵入火成岩、湖底扇砂岩体的定量化识别及预测方法-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
2023年
沿层侵入火成岩体和湖底扇砂岩体在地震波形上具有类似反射特征,将它们从地震资料中识别区分并实现定量化预测,是断陷湖盆岩性油气藏勘探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构建了沿层侵入火成岩体和湖底扇砂岩体的地质模型并开展了地震正演模拟,确定上述两种地质体与地震敏感参数高亮体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定量解释图版,最终实现了两种地质体的定量识别、分布预测。研究发现,高亮体值大于630代表了沿层侵入火成岩的地震响应,小于380即为泥岩,介于二者之间则是湖底扇砂岩体的响应。基于模型正演的高亮体地震属性,可以用于定量区分沿层侵入火成岩和湖底扇砂岩体;实钻证实了预测结果,该方法具有在类似地区推广应用的价值。
苏玉平陈广坡陈广坡ZhengxiXueluoHongliang
关键词:湖底扇
乌尔逊凹陷泥页岩演化特征及潜力区预测被引量:1
2021年
乌尔逊凹陷为海拉尔盆地南部重要的含油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笔者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层,分析不同区域源岩发育特征及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地球化学指标,评价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生油成熟期和成藏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的测量,来判断油气充注史,预测优先勘探潜力部位。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不同区域油源不完全相同,乌尔逊北部油藏源于南屯组泥页岩母质,乌尔逊南部区域除了南屯组泥页岩,还有铜钵庙组暗色泥岩生成的油流混入。乌尔逊凹陷具有两期成藏:第一期为伊敏组后期—青元岗组早期,原油由烃岩层排出、运移注入圈闭成藏;第二期为青元岗组后期构造活动使早期油藏原油重新调整分配注入新的圈闭成藏。综合分析认为乌北洼陷西侧、乌南洼陷东侧构造带为两个重要的勘探潜力带。
杨松林李岩刘亚轩杨雪蒋文博
关键词:泥页岩包裹体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CO_(2)气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西部南屯组发育天然CO_(2)气藏。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生产数据等资料,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地层、断裂带)、岩性模型、物性模型,分析乌尔逊凹陷南屯组的地层格架、断裂分布,以及砂岩储层和物性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CO_(2)气藏主要分布于断裂活动带构造高点。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作为运移通道,对CO_(2)气藏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储层岩性和物性在控制CO_(2)气藏聚集和分布中起次要作用。该结果对寻找研究区CO_(2)气藏及后期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齐宁薛海涛卢双舫杨金秀卢明月夏萦曹怿昕MUHAMMAD SaqibRAYON Abrams
关键词:低孔低渗主控因素乌尔逊凹陷
乌尔逊凹陷北部CO2气藏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在自然界CO2通常与油气资源共存,而CO2作为温室气体,其存在可能会对油气勘探开发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天然CO2气藏的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相关地质主控因素。乌尔逊凹陷地区不仅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在乌尔逊凹陷苏仁...
齐宁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藏储层质量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早白垩世沉积特征和沉积–构造演化被引量:1
2021年
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中发育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湖泊和湖底扇相。基于各类沉积相主要特征的总结及其与邻区凹陷的对比,发现乌南次凹沉积–构造演化的两大特点。空间上它是一个极不对称的盆地。西侧有乌西断裂带长期强烈活动,控制了乌西断阶和中央深凹带形成,深湖半深湖和湖底扇的规模相对较大;东侧却是宽缓的稳定斜坡,长期控制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时间上,乌南次凹的断陷阶段可延续至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期,并可细分为4幕:初始伸展–裂陷幕(铜钵庙组沉积期)、主伸展–裂陷幕(南屯组一段沉积期)、再次伸展幕(南屯组二段下部沉积期)和末次伸展幕(大磨拐河组一段上部沉积期)。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期是次凹演化的断–坳转换期。
吴根耀朱德丰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沉积相早白垩世海拉尔盆地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岩性目标研究
2020年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凹陷之一。经过多年的勘探,规模较大、埋藏较浅的主体构造带已基本探明,勘探对象由构造油藏转为岩性油藏、复合油藏等。以乌尔逊凹陷乌南次凹为例,通过层序地层分析落实岩性体可能发育的次级层序,然后以“坡折控砂、沟槽输砂”理论为指导,在层序格架控制下落实坡折带和沟槽分布特征,运用地震属性分析,地震正、反演,油气检测技术等方法在坡折带以下及沟槽发育区寻找刻画了一批岩性目标,为乌尔逊凹陷的岩性油藏勘探奠定了基础。
李超刘剑伦孙庭斌丁琼涛王贵艳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
乌尔逊凹陷S131区块南二段油气分布主控因素分析
S131区块南二段为乌尔逊凹陷北部,是保持稳产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发面临着地震反射特征横向变化快断层识别难度大、地层对比难度大、油气分布刻画精度低等问题,对开发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必须对油藏加强精细的油藏地质描述,搞清油...
陈雪
关键词:乌尔逊凹陷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付广
作品数:518被引量:3,679H指数:41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盖层 天然气 油气 松辽盆地 断层
刘立
作品数:261被引量:2,007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研究主题:片钠铝石 松辽盆地南部 CO 砂岩 CO2
曲希玉
作品数:98被引量:46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研究主题:片钠铝石 CO 乌尔逊凹陷 砂岩 海拉尔盆地
高玉巧
作品数:95被引量:82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
研究主题:页岩气 片钠铝石 常压 海拉尔盆地 渝东南
李忠权
作品数:200被引量:1,078H指数:18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龙门山 松辽盆地 海拉尔盆地 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