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10篇“ 乙醇提取物“的相关文章
- 留萼木叶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 2025年
- 从留萼木(Blachia pentzii(Müll.Arg.)Benth.)叶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原儿茶醛(1)、丁香醛(2)、5-羟甲基糠醛(3)、去氢吐叶醇(4)、东莨菪内酯(5)、勾儿茶素(6)、3,3′,4-邻三甲基鞣花酸(7)、壬二酸(8)、熊果酸(9)、木栓酮(10)、β-谷甾醇(11)和豆甾醇(12)。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留萼木属(Blachia Baill.)植物中分离得到。
- 普智琳虞婕张悦张艳艳徐海荣董小耘杨长水
-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
- 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优化
- 2025年
- 采用50%乙醇提取葛根饮片,制成葛根乙醇提取物,以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累积溶出度为指标,对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进行方法筛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对载体(PEG6000-Poloxamer188)比、药载比、熔融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体外溶出度测定、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进行体外质量表征。结果表明,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载体比3:1,药载比1:5,熔融温度60℃。葛根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的形态和红外光谱与葛根乙醇提取物有明显差异,120 min内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累积溶出度分别为93.86%、79.78%,固体分散体可明显改善葛根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溶出效率,可为葛根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 王海燕金盖宇贺欣佩杨俊杰
-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固体分散体葛根素正交实验设计
- 灯笼树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酚类成分
- 2025年
-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技术从灯笼树(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14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methyl hematommate(2)、丁香酸(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4)、水杨酸(5)、肉桂酸(6)、阿魏酸(7)、东莨菪内酯(8)、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9)、7,8-二羟基香豆素(10)、伞形花内酯(11)、大黄酚(12)、松脂酚(13)、麦芽酚(14)。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灯笼树中分离得到,且前13个化合物首次从吊钟花属(Enkianthus Lour.)中分离得到。
- 邱竹何龙飞陈威杨艺玲姜北肖朝江
-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酚类成分
- 白蔹乙醇提取物体外抗登革病毒的作用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白蔹乙醇提取物体外抗登革病毒(DENV)的活性及机制。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明确白蔹乙醇提取物对BHK-21细胞的细胞毒性,确定药物的非毒浓度;采用分时给药法筛选白蔹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DENV活性的部位并探究药物对DENV的吸附进入过程的影响;细胞病变效应(CPE)法评估药物干预时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法、蛋白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病毒E蛋白及NS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筛选出12种具有抗DENV吸附进入细胞作用的白蔹乙醇提取馏分,且尤以B1~B5组分抗病毒活性最强;MTT结果显示,B4、B5组分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40.39±5.70)、(20.27±3.43)μg/mL;预给药及低温感染后给药时,对于DENV致细胞活力下降没有明显改善作用,而在低温感染同时给药时,BHK-21细胞活力得到明显提升,其中B4、B5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78±0.44)、(1.59±0.16)μg/mL,这表明B4、B5仅对病毒吸附阶段有抑制作用,此外,给予10μg/mL的B4或4μg/mL的B5时几乎完全抑制DENV诱导的CPE;Q-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4、B5干预后DENV的E蛋白及NS1蛋白显著降低,表明B4、B5对病毒RNA及蛋白合成阶段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白蔹乙醇提取物B1~B5具有较好的抗DENV活性,且该作用可能与阻断DENV吸附至细胞表面有关。
- 方小川刘俊珊田春阳郑远茹卢子滨曹惠慧余林中
- 关键词:白蔹乙醇提取物登革热登革病毒
- 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的降脂减肥及其急性毒性
- 2025年
- 旨在观察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对高血脂和肥胖小鼠的影响及其急性毒性。采用腹腔注射泊洛沙姆407诱发小鼠急性高血脂模型,采用高脂饲料喂食诱发小鼠肥胖模型,预先给小鼠灌胃给予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高血脂和肥胖小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体重的影响。采用最大剂量灌胃,观察番荔枝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血常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及重要脏器包括心、肝、脾、肺、肾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可显著抑制泊洛沙姆407引起的血清TC和TG的升高,使饮食导致肥胖小鼠的体重和血清TC、TG显著下降。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重要脏器均无明显影响。番荔枝核乙醇提取物可防治高血脂和肥胖,且无明显急性毒性作用,在降脂减肥相关产品研发中具有良好前景。
- 安仲华王宏波赵连军赵千慧公衍玲
- 关键词:番荔枝乙醇提取物高血脂肥胖急性毒性
-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的制备及抑菌抗炎活性研究
- 2025年
- 本研究旨在揭示辣木叶乙醇提取物(Moringa oleifera leaf ethanolic extract,MOLEE)的抑菌抗炎活性,从而为MOLEE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MOLEE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24 h,分别检测MOLEE对两种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了不同质量浓度的MOLEE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之后,将RAW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C)、脂多糖(LPS)组和LPS+1,10,50,100,200,300,400,500μg/mL MOLEE组,然后用1μg/mL LPS和不同质量浓度的MOLEE处理细胞24 h。使用RT-qPCR检测RAW264.7细胞中的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MOLE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300和400μg/mL。与0μg/mL MOLEE组相比,50,100,200,300,400,500μg/mL MOLEE组的两种菌株的抑菌圈直径均呈MOLEE剂量依赖性升高(P<0.001)。在1~500μg/mL的MOLEE质量浓度范围内,MOLEE对RAW264.7细胞活力无影响(P>0.05)。与LPS组相比,LPS+50,100,200,300,400,500μg/mL MOLEE组RAW264.7细胞中NO和PGE2含量降低,COX-2、iNOS、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降低,NF-κB p65相对磷酸化水平降低,且均具有MOLEE剂量依赖性(P<0.05)。本研究表明MOLEE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炎活性。
- 董然然刘艳华
- 关键词:抑菌抗炎脂多糖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
- 辣木叶乙醇提取物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食品营养补充剂和药物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辣木叶乙醇提取物在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辣木叶乙醇提取物,该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小鼠肝脏内甘油三酯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减少肝脏脂质蓄积...
- 黄玲杨璐刘飞飞饶勇曹文洁
- 牡丹皮乙醇提取物对热带念珠菌毒力因子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究牡丹皮乙醇提取物(EAEMC)对热带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及对毒力因子包括天冬氨酸蛋白酶、溶血素、磷脂酶、酯酶、脂肪酶的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通过超声提取、减压浓缩和冻干得到EAEMC粉末;以微量稀释法测定EAEMC对21株热带念珠菌临床菌株和1株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平板法检测热带念珠菌的5种胞外酶活性以及EAEMC对其影响,结果采用方差分析;体外构建热带念珠菌生物膜模型,噻唑蓝法评价EAEMC对热带念珠菌生物膜抑制率。结果EAEMC对热带念珠菌BNCC335988的MIC为12.5 g/L,MBC为25 g/L,对临床菌株的MIC为12.5~25 g/L,MBC为25~50 g/L;热带念珠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酯酶和溶血素活性均为阳性,磷脂酶和脂肪酶均为阴性;EAEMC浓度为1/2MIC时能完全抑制热带念珠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和溶血素活性,为MIC时能完全抑制酯酶活性;EAEMC浓度为2MIC时对热带念珠菌BNCC335988生物膜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浓度为4MIC时达到80%以上,浓度为8MIC时抑制率达90%以上。结论EAEMC可通过降低热带念珠菌的天冬氨酸蛋白酶、酯酶和溶血素的活性,以及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来达到抑菌作用。
- 唐赟阿祥仁程鹏周健武马继登马小亚
- 关键词:毒力因子胞外酶
- 当归乙醇提取物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究当归乙醇提取物(EEA)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评价细胞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汇合度及形态变化;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400μg/mL EEA处理24 h和48 h后,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P<0.01);100μg/mL和200μg/mL EEA处理24 h后,细胞汇合度下降,出现皱缩变圆、体积缩小等形态改变及染色质固缩等凋亡特征;10~200μg/mL EEA处理14 d后,细胞克隆数目减少(P<0.01);200μg/mLEEA处理24h后,细胞内线粒体变圆变短,其内容物严重破坏甚至消失;20~200μg/mL EEA处理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早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活化胱天蛋白酶-9(cleaved 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升高(P<0.0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CDK4、Bcl-2、Bad、Bcl-XL、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动力相关蛋白1(DRP1)和Fission 1蛋白(FIS1)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EEA对B16-F10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G1/S期阻滞,激活内源性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破坏线粒体生物发生与动力学平衡有关。
- 柯佳杰沈煜洲许雅苹陈煜沛陈培元吴黉坦
- 关键词:细胞周期凋亡
- 一种野马追乙醇提取物及其黄酮部位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马追乙醇提取物及其黄酮部位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将从野马追中提取得到的野马追乙醇提取物以及野马追黄酮部位分别作为治疗药物用于...
- 张健魏蓝杨云陈晶磊陈喜华祝颂彭巍
相关作者
- 郑晓冬

- 作品数:320被引量:1,028H指数:1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乙醇提取物 酵母 肝细胞 柑橘 采后病害
- 楚强

- 作品数:69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乙醇提取物 肝细胞 甲酸 真空冷冻干燥机 淋洗剂
- 方守国

- 作品数:91被引量:220H指数:7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乙醇提取物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 涂彩霞

- 作品数:239被引量:8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白癜风 酪氨酸酶 黑素生成 疗效观察 特应性皮炎
- 梁广文

- 作品数:523被引量:3,389H指数:30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 研究主题:桔小实蝇 红火蚁 种群 小菜蛾 生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