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25篇“ 习得过程“的相关文章
- 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以《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中“冬冬”的母语习得过程为例
- 2024年
- 普遍语法学者认为,在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虽然语言刺激存在许多缺陷,但儿童依然能够从这些充满缺陷的语言输入中获得语法能力,这说明人类大脑中存在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假设遭到认知语言学的挑战。认知语言学认为,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建立在一般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记忆能力、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具有惊人的记忆力、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儿童通过日常接触的语料掌握语法规则,获得构式;推理能力则帮助儿童利用原有知识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从而增强其表达能力。本文通过对儿童实际语言习得过程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有密切的关系。儿童获得的语言刺激来源广泛,其丰富性、针对性和高频次也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儿童的语言能力与其概念能力和思维能力相互影响:概念能力可以推动语言能力的发展,而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 束定芳
- 关键词:语言习得语言输入
- 从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看转喻与隐喻的特征
- 2024年
- 隐喻和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两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隐喻和转喻被看作是人类认知的两种方式,而非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认知语言学家对隐喻与转喻二者区别的讨论,早期基本集中在两者构成的依据和功能上。但是,有关转喻和隐喻与人类概念能力之间的关系,隐喻和明喻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已有的研究并未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针对隐喻和转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对转喻和隐喻的理解和输出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发现转喻比隐喻出现得更早,使用更普遍,因此其功能也更加重要(或基本),更能体现人类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儿童约在3岁左右开始大量使用明喻,这一方面说明儿童已经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可以对采用明喻表达的理由作出解释,即提供“喻底”。研究还发现,儿童的隐喻习得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在对事物形状上相似的基础上;2)与自我和与社会角色相关;3)转喻隐喻混合使用;4)多模态交织。
- 束定芳
- 关键词:儿童语言习得转喻隐喻
- 朝鲜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研究——以汉语母语者的朝鲜语元音习得为中心
- 2024年
- 本论文从语言迁移理论视角考察了汉语对从小在学校学习朝鲜语的汉语母语者掌握朝鲜语单元音发音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研究表明,汉语母语者在学习朝鲜语语音的过程中,母语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找出汉语母语者学习朝鲜语发音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错误,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案,改进指导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朴雪梅金哲俊
- 关键词:朝鲜语母语迁移习得
- 语义透明度对俄罗斯中文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影响的个案研究
-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词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语义透明度是词汇教学与习得的重要影响因素。关于语义透明度虽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已有研究证明,无论“完全透明”类还是“比较透明”类词语,对于学习者的词汇习得都有...
- 潘李慧
- 关键词:语义透明度个案研究法语素教学
- 湘西苗族唢呐习得过程研究
- 2023年
- 湘西苗族唢呐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授,具有活态性,其传承谱系的稳定依赖于是否有持续活跃的民间民俗活动。湘西苗族唢呐艺人在民俗活动用乐场景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唢呐演奏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师承习得过程和实践中,凝练出了一套完整的指法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苗族唢呐曲牌、形成了湘西苗族唢呐的习得过程规律。与唢呐艺人进行深入交流和对话,是探索湘西苗族唢呐传承过程中习得方式,用乐思维及艺人认知的重要途径。
- 戴甜
- 关键词:湘西苗族习得过程
- 汉语儿童早期多义名词语义习得过程研究
- 儿童习得多义名词的过程历来是一个语言学学者们关心的话题。词义范畴的一词多义现象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对其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研究汉语儿童早期多义名词各个义项习得的多为单个儿童纵向研究,解释机制多为隐喻和转喻...
- 周丹丽
- 关键词:汉语儿童
-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迁移研究综述
- 2022年
- 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研究。本文旨在回顾母语迁移理论,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同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思考。本文在深入理解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关注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的作用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 杜程程郭一平宫静雯姜曹冉朱建芝
- 关键词:母语迁移二语习得英语学习
- 从语言习得理论视角探析儿童语言习得过程
- 2022年
- 布仁其木格
- 中、高级汉语水平英语母语者对汉语语法体标记“了、着”的习得过程
- 2022年
- 本文结合线下与在线实验,考察了中、高级汉语水平英语母语者对汉语语法体标记“了、着”的习得过程。结果发现:(1)汉语母语者在线下和在线任务中均表现出几乎对称的词汇体-体标记交互作用;(2)英语母语者对汉语体标记的习得基本符合体假说的初期搭配倾向预期,但与后期预期不完全相符;(3)汉语母语者对词汇体和体标记交互作用的加工集中在句法整合和判断阶段,英语母语者的加工则分散于各成分即时加工与句末整合、判断阶段;(4)随着汉语水平提升,英语母语者线下任务中出现“了”的泛化倾向,“着”则发展缓慢。以上结果表明,汉语二语体标记的习得可能受汉语词汇体-语法体互动机制、母语句法特征和任务类型等因素的综合调节。
- 王昭徐彩华
- 关键词:体标记
- 中国英语学习者形名搭配习得过程中概念正向迁移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自20世纪50年代Firth首次提出“搭配”一词,学者们从二语习得的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大多数研究都聚焦于描述学习者的搭配表现,但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搭配习得滞后,目前还缺乏清晰研究。本文旨在考察概念正向迁移是否会抑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形容词-名词搭配的习得,并进一步探讨概念正向迁移是否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研究先后采用了语料库研究和联想启动实验。结果显示:(1)由名词联想形容词时,汉语母语者倾向于空间性思维,而英语母语者倾向于时间性思维;(2)概念正向迁移抑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形容词-名词搭配的习得;(3)概念正向迁移不会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弱。
- 赵雪琴张俊怡
- 关键词: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水平二语习得
相关作者
- 丁雪欢

- 作品数:31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疑问句 留学生 习得 习得过程
- 吴慧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二语习得 心理机制 心理 习得过程
- 王改燕

- 作品数:14被引量:325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二语阅读 词汇附带习得 中词 二语词汇知识 习得研究
- 刘佳

- 作品数:13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VP 习得情况 习得过程 新媒体 中医药文化
- 陈静秋

-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 研究主题:形容词 习得过程 日语学习 学习者 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