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5篇“ 习惯国际法“的相关文章
- 论习惯国际法的识别与解释——以2022年“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为中心
- 2025年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习惯国际法紧密依存,国际法院正加速对其条款习惯法属性的肯定。在识别习惯国际法的司法实践上,基于考察“一般惯例”和“法律确信”要素的“归纳法”难以全面适用,本质上的主观选择性和外在形式上的客观公正性构成国际法院的裁判逻辑主线。其中,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第1款的属性识别上,2022年“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判决实质上采用的“断言”方法是该逻辑运用的结果,也是国际法院追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普遍性的“效率”体现。同时,习惯国际法的“识别”与“解释”存在阶段性区分,与该案相关的判决内容也贯穿一致的司法能动主义。在具体解释上,该案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条第1款的解释属于对条款原有文义的实质突破,构成司法造法,相关判决结果在司法造法规律上还呈现出较大可能的沿袭趋势。对此,中国学界有必要对国际法院的相关裁判动向予以持续关注。
- 金永明张景惠
- 关键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论习惯国际法的识别
- 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例如,国际关系中基于意识形态的阵营化现象日益明显,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全球化之风愈吹愈烈,具体表现为将国际贸易、投资问题泛国家安全化,对其臆想中的“敌国”在诸多领域脱钩断链、造谣抹黑,此外,国...
- 陈思妙
- 关键词:习惯国际法
- 论习惯国际法的重构——基于南北国家利益平衡的视角被引量:1
- 2024年
- 对习惯国际法的政治目的研究是重构习惯国际法的核心要义。习惯国际法的普适性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升了习惯国际法重构的必要性。同时,习惯国际法在分配国际利益与塑造政治秩序中的功能被学理上的分类所掩盖。对习惯国际法的“形式渊源”与“实质渊源”的概念区分,可能淡化了后殖民时代习惯国际法形成中的政治意图,并忽视了思想、文化、价值观等“元概念”在习惯国际法中的表达。习惯国际法所体现的南北国家的利益冲突,不仅在于发展中国家难以在规则形成与话语权分配中占据主动,更在于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习惯国际法的形成方式与程序,都很难关照发展中国家的法律诉求。对此,应建构一种以强调审慎理性,具备普遍司法公义,兼顾各国法律实践及以确信为基础的“后现代”习惯国际法,以消弭南北国家在习惯国际法形成规则与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差距与矛盾。
- 钟燕慧吴坚
- 关键词:习惯国际法国际法渊源
- 论特别习惯国际法的识别
- 2023年
- 自2011年国际法委员会第63届会议开始,作为国际法渊源专题的新热点议题之一,特别习惯国际法已逐渐在国际实践中发挥作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有限的学术观点、结论草案及评注、国际法院相关案例等研究资料,通过与一般习惯国际法的异同对比,对特别习惯国际法的构成要件、效力范围、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特别习惯国际法的认识。
- 沈子琦
- 关键词:通例举证责任效力范围
- 习惯国际法中的“特别受影响国家理论”被引量:3
- 2023年
- 在习惯国际法识别过程中,受到拟议规则特别影响的国家应被给予较其余国家更多的考量。然而,这种“影响”和“考量”的实际意义尚未被充分澄清,规则适用效果亦不甚明确。尽管如此,“特别受影响国家理论”已经在国际法院、主要国际组织和国家实践中得到了相当多的关注与运用。在国际法的多个领域中,各方围绕特别受影响国家理论的存废与内容产生激烈论辩,且不同观点之间的分歧仍然较大。特别受影响国家理论问题在国际法范围内的持续讨论,本质上反映了各国对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具体内涵的不同看法,体现了差异化的国家利益诉求与国际秩序的想象。中国有必要把握规则发展的“空窗期”,采取平衡的国家立场,提出同“负责任大国”定位相适应的建设性方案。
- 陈曦笛
- 关键词:主权平等
- 习惯国际法存在吗?——一个国际法理论上的深究被引量:1
- 2023年
- “习惯法”概念最初诞生在国内法语境下,将“习惯法”作为社会中独立的法律形式渊源,必须依托于宪法性规定。国际社会没有凌驾于主权之上的宪法性规范,习惯国际法不能直接获得作为国际法形式渊源的合法性。如果说国际法在性质上只能归为民间法,那么国家作为一个抽象实体,也无法像国内社会中自然人那样具有真正的心理状态,“默示同意”最初是实证主义对比条约中“明示同意”的拟制,“法律确信”需要首先对国际法存在“误解”,这都难以在合法性上自恰。因此,习惯国际法在国际社会并不真实存在,也不应当存在,它只是国际法院根据《国际法院规约》创造的裁断说辞和国际法学内部营造的抽象概念。
- 汤岩
- 关键词:习惯法习惯国际法国际法理论
- 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对习惯国际法的重申、认定及“重构”被引量:1
- 2023年
- 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在实践中需适用习惯国际法,罪刑法定原则甚至要求其适用的法律只能是已经属于习惯法的规则。与此同时,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亦极大地推动了习惯国际(刑)法的发展,其最直接的呈现在于规则层面。根据已有的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当触及习惯国际(刑)法时,它有可能对现行习惯国际法规则的地位进行重申,亦有可能对“地位未明”的规则进行认定,甚至有可能对现行习惯国际法规则进行“重构”。这三种类型,都在事实上促进了习惯国际法的发展。当然,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对习惯国际法的重申、认定或可能的“重构”皆不能背离国家实践,否则,它不仅会违背习惯国际法的基本原理,而且也相悖于罪刑法定原则,其对习惯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司法裁判也就失去了正当性。
- 邓华
- 关键词:国际刑事司法习惯国际法罪刑法定原则《罗马规约》
- 回看国际法渊源——评谭渝丹《〈罗马规约〉作为习惯国际法证据》
- 2023年
- 谭渝丹的《〈罗马规约〉作为习惯国际法证据》一书以《罗马规约》部分条款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强调法律确信的识别习惯国际法之“二要素”法,加之巴克斯特关于条约作为习惯国际法证据的理论,逐一分析了所选条款是否曾/现具有对习惯宣示的特征,以探索《罗马规约》能否作为习惯国际法证据的问题。该书在条约解释方面的扎实论证、运用识别习惯国际法方法上的灵活调整、处理条约与习惯国际法关系的特殊视角以及对习惯国际刑法规则的全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虽然该书并未明确所选取条款的具体标准,从而难以据此推测这些条款是否可代表《罗马规约》作为整体的共性,但该书无论在方法论层面还是具体分析层面,都值得国际法学者特别是国际刑法学者参考和借鉴。
- 金欣如
- 关键词:国际法渊源习惯国际法《罗马规约》国际刑法
- 罪刑法定原则与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对习惯国际法的发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罪刑法定原则既是国际法治的内在要求,也是其外在表达。通过考察侵略罪(破坏和平罪)的历史变迁,我们发现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在发展习惯国际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回应”并有遵循该原则的“自觉”。一方面,由于习惯国际法在效力范围层面能约束所有国家,所以罪刑法定原则本身要求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只能适用习惯国际法或“重申了习惯国际法”的条约规则;另一方面,由于习惯国际法固有的特性,它始终处于一种演变发展的状态之中,这与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规则明确性在形式上存在着相悖之处,亦体现了国际刑法与国内刑法的差异性。因此,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在通过认定、解释和适用习惯国际法来惩治国际犯罪之时,亦需证成其司法实践并未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即它对习惯国际法的发展应以罪刑法定原则为界,如果超出了这一界限,则有可能招致合法性质疑,罪刑法定原则亦由此贯穿于国际刑事司法实践对习惯国际法的发展这一命题的始终。
- 邓华
- 关键词:罪刑法定原则国际刑事司法习惯国际法侵略罪
- 国际法院认定习惯国际法标准问题研究
-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主要司法机关,《国际法院规约》规定国际法院应适用的裁判依据包含:“国际习惯,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即通常所称的习惯国际法。习惯国际法源自国际习惯,关于其概念及效力来源向来存在不同的理论阐释。尽...
- 邵翰墨
- 关键词:习惯国际法司法实践
相关作者
- 姜世波

- 作品数:84被引量:38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 习惯法 体育法学 体育法 国际体育法
- 邓华

- 作品数:6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习惯国际法 国家官员 国际罪行 国际刑事司法 豁免
- 何志鹏

- 作品数:288被引量:1,77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国际法 国际法治 法治 人权 涉外
- 余劲松

- 作品数:36被引量:55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国际经济法 国际仲裁 东道国 投资者 国际投资协定
- 王彦志

- 作品数:70被引量:40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国际经济法 国际法 非政府组织 国际投资法 投资条约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