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08篇“ 习惯法“的相关文章
- 清代民事习惯法研究
- 我国法律史学者一般研究有型的制度文明,对于不成文习惯法、非国家法研究较少,但是习惯法反映着真实的民间社会秩序,它的内容与功能及其每一步发展,都与社会生活或者社会组织的变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清代堪称中国法律史上习惯法最发...
- 秦筱铖
- 关键词:清代习惯法社会控制
- 民族地区习惯法与国家法互动关系阐述
- 法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现象对国家法实施的影响。学术界认为尤根·埃利希的"活法"理论是一种彻底的法社会学理论,尤根·埃利希的"活法"理论、日本学者千叶正士"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都从不同角度阐述过法律多元理...
- 李平
- 关键词:国家制定法民族习惯法
- 刑事审判适用民族习惯法的解释论路径
- 2024年
- 民族自治地方刑事审判应当通过从立法论到解释论的路径转换适用民族习惯法。在立法论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90条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适用制度受到法律保留原则的约束,导致这一制度未能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中得到落实,间接压缩了民族自治地方刑事审判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法律空间。相反,解释论路径以罪刑法定原则、法益保护理论以及责任主义原理为理论依据,不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也无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关于刑法适用的变通或补充规定,就能化解民族习惯法的适用难题。不过,为了确保民族习惯法能够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刑事审判中得以顺利适用,解释论路径还需要程序法的相应配套跟进。为此,要探索建立民族习惯法调查识别机制,将民族习惯法纳入酌定不起诉的考量因素,构建少数民族人民陪审员参与刑事审判工作机制。
- 袁汉兴
-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族习惯法立法论解释论
- 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研究:论题与方法
- 2024年
- 作为一种内生型社会治理规范,习惯法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习惯法研究应从时间、空间和内容3个层面深化拓展,特别是要聚焦于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中国城市化的乡村特质决定了城市治理呈现出法理社会与礼俗社会并存的格局,研究城市习惯法有助于建设城市治理共同体、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的研究论题应围绕其主要类型展开,其中既包括诸如婚姻习惯法、物权习惯法、交易习惯法等传统类型,又包括单位习惯法、社区习惯法、行业习惯法、网络习惯法等城市特有的新类型。城市社会学和都市人类学是当代中国城市习惯法研究的重要方法论进路。
- 陈寒非
- 关键词:城市社会学都市人类学
- 15-16世纪法国习惯法编纂及其治理转型
- 2024年
- 肇始于1454年的习惯法编纂见证了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法国国家治理转型。习惯法编纂在实现习惯成文化的同时,确立“习惯的权威源于国王”原则,推进立法与司法领域的集权化转型。为编纂习惯法而召开的地方三级会议受国王特派官主导,展现了三级会议制度的规范化转型。习惯法编纂厘清辖区界限,消除大量飞地,初步实现王国治理空间的定型化。习惯法编纂反映法国从中古封建制国家向近代君主制国家转型的过程与特点,但由于编纂的保守性和非系统性,未能实现法国法律和治理体系的进一步统一。
- 董子云
- 关键词:习惯法
- 《格萨尔》史诗中“赔命价”习惯法研究
- 2024年
- 《格萨尔》史诗中记载着禁猎禁山规定、军事制度、盟誓制度、刑罚制度等丰富的习惯法,其中刑事处罚方面又有赔偿、驱逐、监禁、讽刺挖苦及悔罪道歉等方式。本文以“赔命价”习惯法为主题,首先简要论述了“赔命价”(stong)一词的含义及其产生与发展,指出“洞”是指发生命案或人身伤害案件后,侵害人向受害人及其亲属赔付的财物金钱等,认为此习惯法源于藏族固有的赔偿习俗和藏传佛教信仰体系;其次探讨了《格萨尔》史诗中记载的“命价”赔偿规则和特点、刑事调解的基本程序等,认为当时的“赔命价”习惯法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赔偿项目较多,盟誓在命价制度实施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且“赔命价”赔偿规定与现行《民法通则》和《刑法》中的部分规定相一致,调解纠纷的程序也与现今的刑事案件调解流程相似。另指出《格萨尔》史诗中出现的诸多赔偿项目名称同帕竹和藏巴汗时期的法典内容相同,认为《格萨尔》史诗中的记载是了解和研究藏族传统习惯法的珍贵资料。最后,结合《格萨尔》史诗中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命价赔偿制的社会功能,提出此习惯法对化解矛盾纠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抚慰和调节人心、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举止以及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 娘毛加
- 关键词:《格萨尔》史诗习惯法
- 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困境及其应对
- 2024年
-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关系紧密。有效发挥民族习惯法的作用,离不开对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在民族法治、良法善治、文化更新等要求下,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势在必行。少数民族习惯法面临的人治文化束缚、法治文化欠缺、相对独立性与价值问题,阻碍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以民族自治、合法化、价值与思维规范为路径,能有效应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规范化困境。
- 陈子盼
- 关键词:少数民族习惯法法治文化
- 国际习惯法视野下单边制裁的非法化探究
- 2024年
- 单边制裁被认为是国际法的“灰色地带”。美西方国家利用法律规制的缺失和相关规则的模糊性,滥施单边制裁行为。现行国际法虽然未一般性地禁止单边制裁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单边措施就是合法的。鉴于美西方国家滥施单边制裁的危害,联合国大会近年来反复通过了四类反对单边制裁的决议。从国际习惯法传统构成要素说来看,决议所持续反对的相当于封锁的单边制裁行为、具有域外适用效果的单边制裁行为以及对人权造成严重侵害的单边制裁行为,其非法性已具有广泛的国家实践和高程度的法律确信,正在形成新兴国际习惯法规范。如果从有关识别国际习惯法的“新”理论以及国际法院识别国际习惯法的灵活路径来看,前述三种单边制裁行为的非法性均已具有国际习惯法性质。为了更加主动、有效地反击美西方国家滥施单边制裁的行为,中国应在国际层面加快推进单边制裁的非法化进程。
- 王倩慧
- 关键词:国际习惯法
- 毛南族民族习惯法对毛南族舞蹈艺术的影响
- 2024年
- 民族习惯法作为民族地区通行的生存或行为方式,即民族风俗、民族习惯、民族禁好、民族规范等范畴,对民族乡村社会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毛南族舞蹈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毛南族的民族习惯、毛南族舞蹈的艺术特征、毛南族民族习惯对毛南族舞蹈所产生的影响等几方面的内容,也对在现代文明冲击下毛南族舞蹈的“发展性破坏”问题提出了些许观点,旨在宣扬对这一“非遗”项目的科学保护与传承。
- 赵冰
- 关键词:民族习惯法艺术特征
- 云南彝族腊罗支系环境习惯法田野调查与研究
-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由国家制定的法律来进行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最为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但环境习惯法也在特定的区域对自然环境起着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彝族环境习惯法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
- 普克树
- 关键词:环境习惯法制定法交融
相关作者
- 周相卿

- 作品数:75被引量:181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苗族习惯法 田野调查 习惯法 婚姻习惯法 苗族
- 高其才

- 作品数:130被引量:1,198H指数:1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习惯法 瑶族 村规民约 乡村治理 法治
- 徐晓光

- 作品数:133被引量:452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苗族 习惯法 侗族 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文书
- 李向玉

- 作品数:42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
- 研究主题:司法个案 民族习惯法 黔东南苗族 侗民族 婚姻习惯法
- 尚海涛

- 作品数:62被引量:9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
- 研究主题:习惯法 民国时期 民间法 雇佣契约 乡土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