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篇“ 乡土电影“的相关文章
重塑传奇:新时期以来国产乡土电影的传奇化叙事
2025年
国产乡土电影在不同层面继承并发扬了传统的传奇叙事。以奇幻的陌生化效应为美学追求,乡土电影注重设置传奇场景、设定传奇人物、建构传奇情节,从而实现乡土世界与传奇美学的巧妙结合,创作出大量具有典范意义的经典影片。探索乡土电影传奇化叙事的意义在于发掘民族文学叙事传统对电影故事的独特作用,以期融合传统美学与现代追求。
张煜杨伟
关键词:乡土电影叙事
“大巧若拙”:传统“天人观念”在2010年代以来北域乡土电影中的美学呈现
2025年
我国北域乡土电影无论在文化品格、影像风格,还是叙事机理上都与南方乡土电影截然不同。本文以2010年代以来的一批北域乡土电影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它们体现出来的物我交感的“比”手法、形如散木的拙者形象、枯槁——望生的审美意蕴等美学特征,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我国传统的“大巧若拙”的“天人观念”,以期探索我国传统文化及美学在当代电影中的创新发展路径。
付筱茵包晗
新时代乡土电影的空间伦理研究
“新时代”是一个具有政治意蕴的时间概念,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不仅改变了乡土的面貌、改善了乡民的生活,也为乡土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诸多素材和主题,影响了乡土电影的创作特征、创作风格,以此时间点为界来研...
司金冉
关键词:电影空间
新时代后乡土电影意象的嬗变
2024年
中国社会转型使得乡土意象的建构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类型特征、叙事手法和个体表达,重塑了乡土意象的地理空间,展现了中国乡土情感与文化底蕴的深厚,具有后乡土的艺术特性。本文聚焦新时代乡土电影,探讨后乡土意象的观念、体现及其构建维度与影像呈现,阐释新时代乡土电影意象构建的创新性与民族性。
王艺晓陈娟
关键词:乡土电影
我国乡土电影中的人情礼俗及社会秩序
2024年
乡土电影作为记载我国礼仪习俗、地缘特征的特有类型,通常在叙事文本中融合着人情关系、脸面观念及心照不宣的权力生产,并在其熟人社群中延续发展至今,是展现我国文化传承、社会变迁过程中重要的动态图景。
魏文骄
关键词:乡土电影人情关系面子社会秩序
“台湾新电影”时期乡土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
2024年
电影的叙事既要注重对时间的把握,又要有探索空间的能力,二者完美结合,才能使影片具有深厚的内涵和意蕴。“台湾新电影”时期的乡土电影,继续将镜头对准了乡土空间,书写着不同地域空间下文化身份的游移,描绘了个体青春成长的悲欢迷惘,以及从乡土视野追溯和呈现台湾地区近现代风貌,凸显创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入手,把握台湾地区乡土电影的叙事主题,深入体会乡土电影传达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以期为之后的同类型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祝君宇
关键词:乡土电影
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叙事考索
2024年
新世纪国产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表述的背后不仅贯穿了一条显示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潜隐着中国知识分子对新世纪中国城乡共融共通的美好愿景与乡关何处的文化隐忧。在新世纪国产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叙事策略主要有:开门见山(城市形象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占据主导权)、勺水兴波(以微末事件为导火索,牵引出波浪相接的城市叙事)、草蛇灰线(通过城市元素的重复出现,连贯地勾勒出城市的整体意蕴)三种。这三种叙事均属于中国古典叙事技法的范畴,以此视角为切入点,不仅可审视现代影视中的中国古典美学元素,还可揭示城乡交融背景下乡民的意识变迁。
魏玲祖小涵
关键词:城市形象叙事策略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西北乡土电影的现实价值探析
2024年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建立起来的命运共同体,西北地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地理、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显著的独特性,相较中东部地区而言,西北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加之乡土社会的自足性,西北乡土的真实面貌更是带有一定的神秘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交流日益密切,西北地区的地理风貌、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逐渐突破地域边界为世人知晓,时代变革也不断影响乃至改变着西北地区和人民原有的生活状态与思维模式。影像既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也可以贯穿时间脉络,不少关注西北乡土面貌、关心西北乡土生活的电影人用艺术化手法来观察、记录和想象西北地区和西北乡土社会,进而形成了一种颇具地域特色的电影现象,文章将表现、探究西北乡土社会的电影概称为西北乡土电影。除却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外,西北乡土电影还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从地域、文化、身份三个角度切入,探析西北乡土电影的现实价值,并挖掘出其进行价值传递的叙事策略:一是以符号化的西北地区乡土景观为基,凝聚观众的国土共识;二是通过对西北乡土民俗的奇观化呈现,实现文化的共享和信仰的沟通;三是通过对西北乡土面貌的现代化书写,使观众对民族团结、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政策产生更深的认知和更强的认同。
魏鲁昶
关键词:文化认同身份认同
模拟、象征与差异——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空间构形
2024年
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空间构形是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嬗变的重要指征,它关涉城市空间在扩张过程中不自觉对乡土造成的“空间不公”。在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空间构形分为模拟空间、象征空间和差异空间三种。模拟空间是基于影像空间与现实空间关系的宏观划分,遵循“实”的原则;象征空间是从影像的意义层面来解剖影像与现实的微观联结,遵循“虚”的美学向度;差异空间则是在包纳前两者的意义之上,所形成的一种更为开放的空间表达,其广度外延至文本外的影院空间与观影空间。
魏玲
关键词:城市形象空间构形
乌托邦·恶托邦·伊托邦——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
2024年
研究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是考索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嬗变的重要指征,它关涉乡土电影对城市进行构形时所运用到的某种普遍认知。在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气质构形分为乌托邦(正面修辞:光明自由的理想之邦)、恶托邦(负面修辞:美而虚妄的欲望之都)与伊托邦(中性修辞:赛博空间里的科技之城)。新世纪乡土电影中城市形象气质构形的背后不仅贯穿了一条显示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潜藏着中国知识分子对21世纪城乡中国共融共通的美好愿景和乡关何处的文化隐忧。
魏玲
关键词:城市形象乌托邦

相关作者

李丽
作品数:4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乡土电影 农村题材电影 坚守 乡土小说 乡土精神
张雪
作品数: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传统文化 乡土电影 数字化 三段论 意境
李焕征
作品数:37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
研究主题:电影 华语 农村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 访谈录
周仲谋
作品数:79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电影 电影改编 电影创作 乡土 中国早期电影
肖文
作品数:19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
研究主题:电视剧 原生态文化 精神家园 乡土电影 思想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