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75篇“ 乳腺导管内癌“的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
- 2025年
- 目的探讨基于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乳腺X线征象及临床信息,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非高级别(n=109)及高级别(n=130)。把采集的10个临床信息及15个乳腺X线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构建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3种机器学习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AUC)为主要指标择出最优模型。结果极端梯度提升、逻辑回归、多项式朴素贝叶斯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790、0.794、0.802,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60、0.758、0.774,准确度分别为0.760、0.759、0.774,敏感度分别为0.725、0.825、0.800,特异度分别为0.625、0.434、0.625。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多项式朴素贝叶斯的预测效能最优。
- 杨凌乔杨俊马梦伟陈卫国徐泽园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学分级乳腺X线
- KCTD8基因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KCTD8基因在乳腺导管内癌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因素、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KCTD8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CTD8蛋白表达水平与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生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KCTD8基因与乳腺癌(含导管内癌)预后的关系。结果:KCTD8基因在乳腺导管内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其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TCGA数据库发现乳腺癌(含导管内癌)组织中KCTD8基因的表达和异常高甲基化均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KCTD8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展,影响患者预后。
- 刘英格杨会杰翟晓玉何吉敏李鸿超张莹丽
- 关键词:乳腺肿瘤导管内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对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12月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95例,经病理诊断为恶性组乳腺导管内癌59例,作为恶性组,良性乳腺病变36例,作为良性组,分析两组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及其价值。结果:二维超声诊断真恶性44例、真良性23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差(Kappa值=0.38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真恶性49例,真良性26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53);联合诊断真恶性56例,真良性33例,与病理结果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66)。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漏诊率、特异度、误诊率均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患者的病灶回声、形态、钙化、边缘及血流分级检出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二维超声可提高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准确率与检出率,影像特征检出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诊断鉴别价值。
- 赵丽花陈文志黄宏徐景仁林海蔓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应用于早期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的准确性评价
- 2024年
- 于早期乳腺导管内癌中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二维超声诊断的效果评价、分析。方法 在2023年1月-2024年6月于XX院选取92例早期乳腺导管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理诊断证实恶性组57例,良性组35例,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表现及诊断效能。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可见,真恶性、真良性分别为43例,21例,与病理诊断无较好的一致性(Kappa数值=0.376),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真恶性、真良性分别为48例,25例,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尚可(Kappa数值=0.549),二者联合检查可见,真恶性、真良性分别为55例,34例,与病理诊断具较好一致性(Kappa数值=0.854)。联合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度均较单纯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于病灶回声、钙化等征象检出状况方面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导管内癌中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二维超声诊断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准确率,明确影像特征,辅助临床拟定早期诊疗方案,具较高运用价值。
- 陈洁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高频CDFI、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CDFI对乳腺导管内癌组织病理学的检出率(88.33%,55/60)显著高于高频CDFI(60.00%,36/60)、超声弹性成像(75.00%,45/60),误诊率(11.67%,7/60)显著低于高频CDFI(40.00%,24/60)、超声弹性成像(25.00%,15/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0,P<0.05)。高频CDFI高回声晕、低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滑、后方回声衰减发生率(13.89%、30.56%、19.44%、25.00%及11.11%)与组织病理学检验(11.67%、30.00%、21.67%、21.67%及14.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05)。超声弹性成像0~5级参数(8.89%、17.78%、22.22%、31.11%、20.00%及0.00%)与组织病理学检验(13.33%、18.33%、21.67%、30.00%、16.67%及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与超声弹性成像、高频CDFI单项诊断相比,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CDFI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高频CDFI可以有效提高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使用。
- 张婕妤王金清
-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导管内癌
- 相关血清因子在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8、IL-22、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DCIS患者作为DCIS组, 153例IDC患者作为IDC组,另选取134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根据TNM分期将IDC组患者分为Ⅰ组(轻度IDC患者, TNM分期Ⅰ+Ⅱ期, 62例)及Ⅱ组(重度IDC患者, TNM分期Ⅲ+Ⅳ期, 91例)。DCIS组和IDC组患者接受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IL-6、IL-8、IL-22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SCC-Ag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YFRA21-1水平。比较DCIS组与IDC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各组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不同疗效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各组SCC-Ag和CYFRA21-1水平;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DCIS组及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DCIS组相比, IDC-Ⅰ组、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DC-Ⅰ组相比, IDC-Ⅱ组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5)。DCIS组、IDC-Ⅰ组、IDC-Ⅱ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血清IL-6、IL-8和IL-22水平均较稳定(SD)+进展(PD)患者明显下降(P<0.05)。DCIS组和IDC组术后复发患者分别为5例和16例, DCIS组和IDC组患者SCC-Ag和CYFRA21-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DCIS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0.0%(3/5), CYFRA21-1阳性率为80.0%(4/5);IDC组术后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为62.5%(10/16), CYFRA21-1阳性率为68.8%(11/16)。279例乳腺癌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44.8%(125/279)、18.6%(52/279)、13.3%(37/279)。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而SCC-Ag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6个月, SCC-Ag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长于SCC-Ag阳性患者;CYFRA21-1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 CYFRA21-1阳性患者的�
- 王海燕杨宪鲁汤华晓于洋梁晓玲高胜海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血清因子预后
- 机械拉伸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的Mueller矩阵表征被引量:1
- 2023年
- 相较于传统非偏振光学表征方法,Mueller矩阵成像偏振(MMIP)法可以表征丰富的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在癌症病理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了机械拉伸下不同生物组织结构的MMIP表征,在MMIP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机械拉伸模块,通过机械拉伸改变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采用Mueller矩阵极化分解方法提取了可以表征介质基本偏振特性的2个表征参数,即二向色性(D)和散射退偏(△).以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组织结构之间表征参数的平均值差值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率在机械拉伸作用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机械拉伸作用下,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D参数平均值差值呈减小趋势,差值变化率最大可达7.9%,△参数平均值差值亦呈现减小趋势,差值变化率最大可达12.7%.研究结果为基于偏振成像的癌症病理诊断提供了参考.
- 褚金奎辛本达陈永台黄波黄波
- 关键词:医用光学乳腺导管内癌机械拉伸
- 机械拉伸对乳腺导管内癌偏振表征的影响研究
- 辛本达
-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超声特征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DCIS)超声特征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天津市滨海新区美欣门诊非肿块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80例,均行超声诊断,并参照超声图像特征,对患者进行超声分型,统计不同超声分型患者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Ⅰ型患者25例,占比31.25%;Ⅱ型患者12例,占比15.00%;Ⅲ型患者37例,占比46.25%;Ⅳ型患者6例,占比7.50%。各超声分型患者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细胞核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25.515,P<0.05)。Ⅰ型患者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细胞核分级存在明显关联性,Ⅲ型患者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类型存在明显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5、8.498,P<0.001)。结论:非肿块型DCIS患者的超声特征与病理表现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疾病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 王丽丽
- 关键词:超声诊断病理表现
-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及MRI影像特点观察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 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及MRI影像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像,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和MRI检查,之后经病理学证实为乳腺导管内癌、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观察超声和MRI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并探讨联合应用超声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经病理证实50例患者中浆细胞性乳腺炎20例,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58.00%,敏感度55.00%,特异度60.00%;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联合MRI诊断结果的准确率为90.00%,敏感度85.00%,特异度93.33%。结论 超声和MRI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点,对于超声诊断困难的乳腺病患者,可联合MRI进行检测,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 宋虎程婧肖芬
-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内癌超声核磁共振成像
相关作者
- 詹维伟

- 作品数:597被引量:3,237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超声造影 甲状腺乳头状癌
- 姚洁洁

- 作品数:58被引量:21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乳腺导管内癌
- 施群

- 作品数:59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
- 研究主题:彩色多普勒超声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 心脏病变 早期糖尿病 超声心动图
- 于泳

- 作品数:99被引量:40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预后 导管内癌 乳腺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
- 张安秦

- 作品数:101被引量:66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乳腺 乳头溢液 妇女乳腺癌